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4370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静宁一中 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中期试题(卷)物 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 4分,共 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3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B.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C.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的大小【答案】B【解析】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故 A错误;

2、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故 B正确;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 CD错误。所以 B正确,ACD错误。2.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答案】BC【解析】【详解】A、B、因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所受的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所以汽车的速度在增大;故 A错误,B 正确.C、D、汽车的加速

3、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则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最大;故 C正确,D 错误.故选 BC.2【点睛】本题考查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而是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两者同向,加速;两者反向,减速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升高或降低(形状不变)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相应升高和降低B. 物体改变形状时,重心位置一定发生变化C. 物体的重心可能位于物体之外D. 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4、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当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会升高和降低,故 A错误;物体改变形状时,重心位置可以改变,但不一定发生改变,比如: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重心位置不变,故 B错误;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不在物体上,故 C正确;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重力,故 D错误;故选 C。4.如右图所示, A、 B两小球用长为 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 A距湖面高度为 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 t.如果球 A距湖面的高度 H减小,则 t将( )A. 增大 B. 不变C. 减小 D. 无法

5、判断【答案】A【解析】B落水时, A、 B的速度为 v , A再落水时有 L v t g t2.由两式可知 H减小,2gHL12v变小,则 t增大35.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 ,则葡萄枝对重为 G的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 )A. Gsin B. Gcos C. G D. 小于 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蜗牛进行受力分析,有向下的重力、垂直葡萄枝向上的弹力、沿葡萄枝向上的摩擦力,因蜗牛缓慢爬行,说明蜗牛处于平衡状态,即所受合力为零,因此,蜗牛受到葡萄枝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蜗牛重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G,C 正确考点:物体的平衡6.物体的

6、初速度为 v0,以不变的加速度 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A. B. C. D. v022a(n1)2 v022a(n1) v022a v022a(n21)【答案】D【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解得: ,故 D正确,(nv0)2v20=2ax x=v202a(n21)ABC错误。7.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 后停止,若在第 内的位移是 ,则最后 内的位移是4s 1s 14m 1s_ m【答案】B【解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将物体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 1:3:

7、5:7,则知最后 1s内的位移与总位移之比为 1:16,因为总位移为 32m,则最后 1s内的位移为:x=2m,故 B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以及掌握逆向思维在运动学中的运用48.a、 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60s时,物体 a在物体 b的前方,最终相遇一次B. a、 b加速时,物体 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的加速度C. 20s时, a、 b两物体相距最远D. 40s时, a、 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最远为 200m【答案】A【解析】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8、由图可知,60s 时 a图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积大于 b的面积,故说明 a在 b的前面,因 b做匀加速运动, a做匀速匀速运动,所以最终相遇一次,故 A正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 a图线的斜率小于 b图线的斜率,则物体 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 b的加速度,,故 B错误;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40s 时两者间的面积之差最大,故 40s时相距最远,故 C错误;40 s时, a、 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距离等于两者 40s内位移之差为:,故 D错误。所以 A 正确,BCD 错误。x=10+402 20m+124020m=900m9.如图所示,将一个重物用

9、两根等长的细绳 OA、OB 悬挂在半圆形的架子上,B 点固定不动,悬点 A由位置 C向位置 D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重物对 OA绳的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先减小后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5C. OA跟 OC成 30角时,拉力最小D. OA跟 OC成 60角时,拉力最小【答案】AD【解析】【详解】对 O点受力分析,抓住两根绳的合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OB 绳拉力方向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如图,知 OA绳上拉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 OA跟 OB垂直时,即与 OC成 60角时,拉力最小。故 AD正确,BC 错误。故选 AD。【点睛】此题为物体平衡条件的一个应用:动态分析,处

10、理这个类型的题需要找出不变的物理量,然后作图或找变化的物理量与不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加以分析,就是以不变应万变。1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 6s时间经过 A、B 两根电杆,已知 A、B 间的距离为 60m,车经过 B时的速度为 15m/s,则( )A. 经过 A杆时速度为 5m/sB. 车的加速度为 15m/s2C. 车从出发到 B杆所用时间为 9sD. 从出发点到 A杆的距离是 7.5m【答案】ACD【解析】解:A、B: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 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C= =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 = 故 B错误6根据速度公式

11、,故 故 A正确C、根据速度公式: ,故 C正确D、从出发点到 A杆的距离为: ,故 D正确故选 ACD【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能熟练记得并理解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此题的突破口是先求出加速度此题属于中档题11.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 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 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 水平力 F必须逐渐增大D. 水平力 F可能不变【答案】AD【解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12、故 A正确,B 错误;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力 F可能不变,也可能要增大,故 C正确,D 错误。所以 AD正确,BC 错误。12.反映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7A. B. C. D. 【答案】AB【解析】AD: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先是竖直向上的减速后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 A项正确,D 项错误。B: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故 B项正确。C: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是曲线。故 C项错误。综上,答案为 AB。13.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木块在质量为 M的长木板上,受到

13、向右的拉力 F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2(mM)g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1mgC. 当 F 2(m 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 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答案】BD【解析】m所受 M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f1= 1mg,方向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木板受到 m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 1mg, M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 m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1mg,故 B正确

14、,A 错误;当 时,此时 m对 M的作用力仍为 1mg,故物体 M仍处于静止,故 C错误;F 2( m+M) g8由上分析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 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 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故 D正确。所以 BD正确,AC 错误。二、画图、实验题:本题共 4小题,共 16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4.如图所示,A、B、C 三个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 B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 个木块均静止在地面上,画出 C木块的受力示意图。【答案】【解析】以 C为研究对象,可知 C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 B的压力、 B对 C的摩擦力,水平方向若要平衡,则 C还要受到

15、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如图所示:15.如图所示,小球 A和 B用四根轻质细线分别连接在两球间、球与水平天花板上 P点以及与竖直墙上的 Q点之间,它们均被拉直,且 P、B 间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Q、A 间细线水平,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 A小球的受力示意图。【答案】9【解析】A小球受重力, AP绳的拉力, AQ绳的拉力,如图所示:16.做“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作出外力 F与弹簧总长度 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右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答案】0.1;500【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线和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

16、长可知弹簧的原长再由胡克定律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解:由图线和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可知弹簧的原长为 10cm=0.1m;当拉力为 100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x=3010=20cm=0.2m,由胡克定律 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 =500N/m故答案为:0.1;500【点评】该题要求要会从图象中正确的找出弹簧的原长及在各外力作用下弹簧的长,并会求出弹簧的形变量,在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要知道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弹簧的原长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17.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 可调,打点计时 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17、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个记 录点未画出。10(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用字母填写) 。(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_s。(3)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 a=_(用T、 s1、 s2、 s3、 s4、 s5、 s6表示) 。【答案】 (1). DCBA (2). 0.1s (3). (s6+s5+s4)(s3+

18、s2+s1)9T2【解析】【详解】 (1)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故为 DCBA;(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Hz,每隔 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 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 5个 0.02s,故 T=0.1s;(3)根据公式x=aT 2,有:(s 4+s5+s6)-(s 1+s2+s3)=9aT 2;解得:a= ;(s6+s5+s4)(s3+s2+s1)9T2【点睛】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会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并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三、计算题:本题

19、共 4小题,共 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为 40N的物体,受到 F1=13N和 F2=6N的水平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 F1与 F2的方向相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设最大的静摩擦力等11于滑动摩擦力。求:(1)若只撤去 F1,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若只撤去 F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 (1)6N 方向水平向左 (2)8N 方向水平向右【解析】试题分析:在求摩擦力的大小时,要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公式求

20、解摩擦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 fm=G =8N因为 F2=6N fm,所以物体保持静止,故所受静摩擦力为: f2=F2=6N,方向水平向左(2)因为 F1=12N fm,所以物体相对水平面向左滑动故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 f3=G =8N,方向水平向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解摩擦力问题,对于摩擦力的分析一定注意判断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即注意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分析。19.用绳拴住木棒 AB的 A端,使木棒在竖直方向上静止不动。在木棒 A端正下方有一点 C距 A端 0.8m。若把绳轻轻剪断,测得 A、B 两端通过 C点的时间差是 0.2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A

21、端运动到 C点的时间;(2)木棒 AB的长度。【答案】 (1)0.4s (2)0.6m【解析】试题分析:木棒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分别研究杆下端 B到达 C点过程和杆上端 A到达 C点过程,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 联立求解即可。h=12gt212(1)设木棒的长度为 l,绳子剪断后木棒自由下落,故可将 A、 B两端分别看做自由下落的质点,它们下落到 C点所用时间分别为 t1、 t2,依题意有: hA=12gt21带入数据解得: t1=0.4s(2)由题意: t1 t2=0.2 由以上可得: t2=0.40.2=0.2s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hB=12gt22=12100.22m=0.

22、2m木棒的长度: L=hA hB=0.8m0.2m=0.6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明确杆的运动规律,然后选择恰当的过程运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20.(12分)如图所示,物体 A重 100 N,物体 B重 20 N, 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 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逐渐加大 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 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图 217【答案】:20 N 30 N【解析】:以结点 O为研究对象,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上:FA Tcos45y轴上:FB GB Tsin45联立,得FA GBtan4513代入其值得 FA20 N,以

23、 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 fA F A FA20 N,方向水平向右当逐渐增大 B的重力时,要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 A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 B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由上述表达式可知:GBm30 N故 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20 N, B物体的重力最大值为 30 N.21.“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 ,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 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为 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该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答案】6.25s【解析】试题分析:过去加速减速匀速返回14加速匀速总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看似难度较大,明确题境,找准模型问题迎刃而解,关键要分阶段计算出运动员各个阶段的运动时间,要能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