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讲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较多地渗透了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内容,客观题集中于对文学、艺术成就及其与时代背景的考查。 2.从社会热点看,反思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有助于辨析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明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实现“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在历史价值观引领方面的命题会继续增多,突出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联,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古代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018课标全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
2、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解析,-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
3、程中,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古代书法艺术的品评 3.(2016课标全国,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解析,-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4.(2016课标全国,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
4、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解析,-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各种书体的产生和发展,是书法自身规律和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政治力量的干预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唐代在选官吏时,吏部考试规定的项目有四条,即所谓“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美,文理优长”。这样,全社会自上至下对楷书普遍高度重视,于是就有了闪烁古今的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的诞生。
5、,-9-,一、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0-,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
6、一行书”。 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11-,(3)基本特点 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12-,轻巧识记巧记书法艺术,-13-,二、绘画艺术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
7、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 (5)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14-,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归纳总结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
8、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15-,三、文学成就 1.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16-,2.楚辞 (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
9、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3)代表作:离骚。 (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17-,4.唐诗 (1)背景 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2)代表人物 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 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
10、现实中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18-,5.宋词 (1)繁荣原因 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19-,6.元曲 (1)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 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20-,7.明清小说
11、 (1)背景 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成就 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21-,概念阐释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
12、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22-,四、梨园春秋 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3.成熟元杂剧 (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4.发展昆曲 (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 (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23-,5.高峰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
13、剧种竞争的场所。 (2)形成过程 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 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 (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24-,主题,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
14、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了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25-,主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词盛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明清小说发展的主要特点。 【思路指导】,-26-,【史论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特征。 (2)从政治折射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反映在文学方面以诸子百家的散文为主,以及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社会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辞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形成,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主题,-27-,(3)从经
16、济折射点看:文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并缓慢发展的特征。,主题,-28-,对点训练 1.(2018四川乐山一模,25)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答案,解析,主题,-29-,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30-,对点训练 2.(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7)两宋时期,绘画
17、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危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答案,解析,-31-,【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反映了关羽形象的变化。,-32-,摘编自郭素媛诠释史论、刘海燕 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3-,参考答案:示例 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
18、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34-,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出现变化的原因。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关羽形象的变化,可知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关羽形象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