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4447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2-,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3-,主旨概览把握单元线索 近代中国的历史,始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 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4-,

2、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抗日战争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第10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试题集中在近代中日关系,多以情境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阐释,突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2.从社会热点看,中国外交近代化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思想文化、外交制度等各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也促进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及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对今天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中日关系以及外交近代化仍会是考查的重点,强调近代以来中国应对列强侵略以及中国的探索和抗争精神。,-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晚清政府的外交近代化 1.(2018课标全国,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

4、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解析,-8-,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8课标全国,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

5、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解析,-9-,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促使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外交经历了先是排斥、抗拒外部世界,继而被迫接受与适应西方外交体制,最后主动完成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国外交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以宗藩体制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条约体系为核心的现代模式转变。,-10-,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3.(2016课标全国,29)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

6、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解析,-11-,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近代中国不仅是饱受屈辱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国家富强的时期。本题以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试题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考生理性分析历史。,-1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三 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 4.(2015山东,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

7、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解析,-13-,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闭关自守。 (2)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等西方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 (3)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议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8、;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4-,4.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5-,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6-,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1860年,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

9、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 (1)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17-,三、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展开决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18-,(2)危害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影响 (1)中华

10、民族危机加深。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军事改革。 (4)中国各阶层民众展开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19-,四、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军从天津进犯北京,攻陷北京。,-20-,4.结果: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2)在北京设使馆

11、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3)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惩办“首祸诸臣”等。 5.影响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2)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3)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4)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教材补遗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于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诸国宣战后,两

12、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22-,主题一,主题二,“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鸦片战争 材料一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据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据美张馨保

13、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费正清和张馨保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与传统观点的不同。,-23-,主题一,主题二,【史观新解】 我国历史教材传统观点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蓄意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中的两个观点分别归咎为当时中国对英国的“不平等外交”和“文化冲突”。 (1)材料一中费正清从“平等国家关系”角度,认识到了“禁烟运动”并非战争的根本原因,看似找到了真正的深层次原因,但他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得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材料二中张馨保从“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冲突角度,认识到了“禁烟运动”并非战争的根本原因,看似

14、找到了真正的深层次原因,但他是从西方社会价值观出发,模糊了战争责任,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2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 (1)朝贡体系: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5-,主题一,主题二,(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的总

15、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另一面,是在将中国推入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首先,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须遵循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陕西榆林一模,7)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

16、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答案,解析,-27-,主题一,主题二,中国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一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

17、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28-,主题一,主题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甲午战败给中国造成的影响。,-29-,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30-,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31-,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

18、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二,10)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解析,-3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33-,对点训练 3.(2018山西太原期末,12)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19、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解析,-34-,【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5-,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

20、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

21、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36-,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中国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兴起,中国迈出政治变革的第一步。 (2)观点一:外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

22、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方面,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7-,观点二:内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方面,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三次战争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近代化

23、的影响进行归纳。第(2)问,如果选择外因论,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论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政治运动的频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38-,情怀链接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地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 (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得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