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62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带解析) 选择题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 ”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民族英雄邓世昌。 ABCD项都是甲午战争的过程中的重大战役,但只有 C项符合题意。 1894年 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 “致远 ”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 旗舰 “吉野 ”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 250余人一同壮烈

2、殉国。故 C项正确。 考点:甲午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重大历史的重现能力,须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与判定,难度不大。 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 “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态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 “使馆界 ”,各国派兵保护。惩办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造成了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 “任意斥责一切对

3、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的局面。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和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0世纪初 期,民主革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 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4、:分国占据、皆为日人捆载以去。由 “分国占据 ”等信息可判定这是八国联军侵略华,故 C项正确。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与特点 点评:本题以诗歌的材料形式呈现材料,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相关史实。 列宁说: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 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 ”“英国人、法国人 等疯狂镇压 ”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 “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

5、狂镇压的暴动 ”。由关键信息描述的特征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重大历史事 件的再现能力,此考点还可以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等切入。 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外国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识记内容, 项分别是在 19世纪 40年代、 20世纪初和19世纪 90年代,故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为排序题型,难度不大

6、,基础性试题, 依据所学知识排序即可,可采用排除法。 清朝同治年间 (1862 1875年 ),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 ) 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 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 可在汉口租赁土地 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治帝在位时间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 项则是 19世纪 90年代后出现的,故 项不可能在当时出现。故 B项正确。 考点: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 点评:本题考查对西方侵华过程的阶段特征 的掌握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显著的变化是 ( )

7、 A列强获取在华输出资本的特权 B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外国获取的赔款数额更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表现在对外侵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BCD项说法符合实,但不符题意,注意限制词:最显著的变化。故 A项正确。 考点:综合考查不平等条约的时代特点 点评: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有着不 同要求,可以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询问对策,李鸿章愤怒地说: “总理度支 (户部 ),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

8、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慈禧太后的责难和阻挠 C户部的刁难和战略的失误 D敌军的强大和情报的缺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李鸿章的话中反映了他对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 僚的倾轧的愤怒,并认为这是甲午战败的原因。故 A项正确。 考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点评:本题是从李的角度来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等。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9、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卅年求富更求强 ”指的是洋务运动 30年,从时间推算是 19世纪90年代,从 “海面未收功一战 ”可知这与甲午中日战 争有关,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甲午战争的影响 点评: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失败历史现象,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海战的败北,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结合下图,说出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其签订导致了 ( )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答案: C

10、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作为外国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其主要目的是 ( ) 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开辟外国租界 C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的反帝斗争 D扩大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范围 答案: C 1894年 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 野蛮筋骨的怪兽。 ”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答案: C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 “要求 ”是指 ( ) A实施 “以华治华 ”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

11、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答案: B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答案: C 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 )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答案: C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

12、国在 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 “国耻 ”是指 ( ) A清政府中国战败 B辛丑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答案: B 下图是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照片,以下对这张照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 这张照片拍摄于 1899年 参与抢劫的国家有英、俄、日、法、德、美、西、奥 它使中国文化遭受严重损失 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 (五个通商口岸 )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

13、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3)综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 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答案: (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自由贸易。 (2)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3)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试题分析:第( 1)问,答案:源自于材料一中的 “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 ”第( 2)问,第

14、一小问依据材料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考查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第( 3)问,综合考查分析归纳能力,掌握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考点:综合考查近代西方侵华历史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比较分析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1835年 )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 清史稿 材料三

15、2011年 2月 21日,由中国导弹护卫舰 “温州 ”舰、 “马鞍山 ”舰组成的海军第八批 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自 2008年 12月 26日以来,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 20艘次舰艇、 18架次飞机、 6 700多名官兵执行护航任务,共为 3 400余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并多次圆满完成与外军联合护航、联合演习,以及友好访问等任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2)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

16、从材料二中概括, 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有海无防 ) 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 (或海防主权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商埠 ) (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毁,旅顺、大连被日本占领,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3)认识: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 和有效地保卫海疆 );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 “有海无防

17、 ”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海军多次派遣护航编队参与护航行动便是其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海军力量日益强大。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解答依据材料归纳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到史论相结合,但要注意答题的限制角度。第( 2)问,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关键信息:毁于日本、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第( 3)问,考查对海防重要性的认识,按阶段阐述海防状况并总 结教训。 考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 点评:本题海防为切入点,考查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侵略相关知识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依据教材相关知

18、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 个新中国,其影响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 请回答: (1)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对于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你是如何正确看待的? (3)从 “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9、(1)体现: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丧失部分主权 (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 (2)正确看待: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 (言之有理即可 )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西方侵略中国的影响,关键信息: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第( 2)问,考查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须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看到危害性,也要看到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第( 3)问,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观点。 考点: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点评: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带来积极意义,需认识到其是客观上的,并不是西方列强主观意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