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944668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知道各国变法的背景。2.掌握春秋时期管仲改革和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3.通过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点一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阶级: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

2、特权,发展地主经济。2.各国的应对:各国国君为求生存,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革变法运动。知识点二 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荒地不断开垦,私田数量大增,靠公田赋税的各国诸侯收入日益减少。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3.影响(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知识点三 魏文侯变法1.李悝变法(1)政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变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2)经济:提出“尽地力” “废沟洫”的农业政策,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3)法律:强调法

3、治,制定法经 ,维护社会秩序。22.吴起变法: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3.影响(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2)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4.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它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2)意义: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概念阐释】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代父死子继,连任官位。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代享有

4、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易错提醒】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2.管仲改革和李悝改革的赋税制度和农业政策都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使井田制逐步瓦解,而不是废除了井田制。3.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性质不同,春秋时期是统治者针对经济领域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则是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图解历史】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史料研读史料一 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治理乡村的方法。管仲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则百姓不会随意迁移;山泽依时令开放,则百姓不会随意侵用;土

5、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摘译自国语齐语史料二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 ”“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 ”“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 ”桓公说:“那么,我依靠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摘译自管子海王1.史料一反映管仲认为应该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采取开发山泽、平均土地等措施,制定有利于百姓的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2.史料二反映了管仲反对向百姓征收过多赋税,主张实行盐铁官营以加强国家

6、管理。(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主张。提示:主张: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主张盐铁官营。(2)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提示:意义: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加速井田制瓦解进程或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促成齐国国力增强,成为春秋首霸。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地主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诸侯之间争

7、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登上政治4舞台,开始掌握政权。3.思想上: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主题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 公元前 645 年,晋国“作爰田”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赏给国人,使无地、少地的人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者对所获得的土地具有长期的使用权。此后,晋国接着“作州兵” ,以州为单位负担一定量的军赋。古时国中设乡,乡以下的行政单位是州、党、族、闾、比,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一州二千五百家。

8、晋国“州”的规模与齐国“乡”规模相近,管仲整顿军制在乡,晋国在“州” ,都是对旧制度加以整顿,使其健全起来,人人得负担军赋,服兵役,因此晋国“甲兵益多” 。公元前 633 年,晋文公将晋国军队由两个军扩大到三军,实行中军元帅既是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统帅的军事体制。其后赵简子“铸刑鼎” ,公布成文法,并以军功免除奴隶籍身份。晋国的一系列改革,使它成为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史料反映晋国实行土地改革,使国人获得土地同时承担军赋和兵役,扩大了兵源,改革军事体制,军权与行政权合一,颁布法律,奖励军功,晋国成为春秋最强大的国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

9、的特点。提示:特点:以土地改革为基础;人人承担军赋及兵役;军权与行政权集于一身;奖励军功;以法律为保障。(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的影响。提示:影响:加强了基层管理;增加了军队数量,保障了军费;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现了晋国的富国强兵。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1)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即旧的社会制度(宗法分封制、井田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发展5壮大。(2)诸侯之间战争激烈。(3)目的都是富国强兵。(4)都注重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5)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旧制度的瓦解。2.不同点(1)从历史条件上看:春秋时期社会转型刚开始,旧

10、的社会制度刚开始遭到破坏,新兴的封建经济和地主阶级刚开始起步;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2)从性质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3)从内容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从赋税制度入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战国时期的改革既有经济基础的变革,又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且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4)从范围上看:战国时期的改革比春秋时期的要更加彻底,涉及领域广,既有经济,也有政治、文化、法律等。(5)从影响上看: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没有建立起新制度,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收效

11、不大;而战国时期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转型。1.周平王东迁之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沦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这一变化客观上( )A.扩大了周朝统治区域 B.抑制了私人商业发展C.加速了国家统一步伐 D.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解析 材料所述属于分封制的负面影响,故 A 项错误;政治的混乱导致了私商的兴起,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使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导致国家分裂,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诸侯卿大夫为使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纷纷重用士人,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故 D 项正确。答案 D2.春

12、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 、 “版图” 。6“版籍” 、 “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解析 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加重农民负担,故 A 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 B 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 项错误;“版籍” 、 “版图”不能说明土地的性质,故 D 项错误。答案 B3.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论“公田” 、 “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加速土地私有化发展 B.促进商品

13、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解析 根据材料所呈现的两次税制改革,进一步打破了公田和私田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是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化,可能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的历史影响,故 B 项错误;通过税制改革,会助长豪强地主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齐国或者鲁国推行的税制改革,不会引发地方割据,故 D 项错误。答案 A4.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

14、.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解析 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因此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的待遇的下降,故 B 项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源于井田制的瓦解,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 D 项错误。答案 A5.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 740前 690 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 )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 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 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解析 材料反

15、映了楚国在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7争,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前 740前 690 年)可知此时为春秋时期,材料中反映楚国与周边小国的战争关系,没有反映北方情况,故 C 项错误;由材料中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由此可见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 422 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

16、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体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

17、变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 ,根据材料中“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得出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材料中“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法典”得出颁布法律,为变法提供法律保障;根据材料中“宣布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得出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小问“特点” ,根据改革的内容可以概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较为全面

18、,根据材料中“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 “以法律形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得出通过法律的形式推动变法,结合内容看,主要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中“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8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得出推动了战国时期的改革运动,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法经成为后代立法的典范;从经济上看,确立了小农经济,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答案 (1)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举能;颁布法律,为变法提供法律保障;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

19、为全面。(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诸侯国竞争意识,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典范。1.日知录:“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重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言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据材料可知( )A.七国之人不注重礼数 B.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C.春秋时期宗法制崩溃 D.战国时七国平分周王天下解析 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分封制走向崩溃的时代,不能笼统得出战国时期人们不重礼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战国不言礼乐、不重祭祀等说明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代,故 B 项正确;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典型的分配权力

20、和财产的重要原则,材料中则未提及,故 C 项错误;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最终秦灭六国而非七国平分天下,故 D 项错误。答案 B2.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 ”据此可知当时(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解析 秦统一后,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中央集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才成为定制,与材料中“地边齐,其事急”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不能

21、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故 C 项错误;特殊条件下与材料中“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 “以为郡,距(拒)秦”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3.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9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废除世卿世禄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谗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苟同他人,故 B 项正确;削弱王室的特权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约束,而非地方政

22、治制度的变革,故 D 项错误。答案 B4.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解析 材料中这种做法只是“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即国家垄断经营,而非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 ,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故 B 项正确;这种做法“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表明盐铁业国有化政策之前已经产生,故 C 项错误;西周

23、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官营手工业已经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B5.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解析 春秋时期以分封为主,战国时期在边地设郡县,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虽已出现,但分封制仍然存在,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仍然存在,说明官僚政治并未完全取代贵族政治,故 B 项错误;秦始皇开创了君主专制独裁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

24、制独裁,故 C 项错误;郡县由诸侯王直接管辖,其长官由诸侯王任命且不得世袭,有利于诸侯集权,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故 D 项正确。答案 D6.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 2%,关税为 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 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10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才开始实行,故 A 项错误;税收制度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

25、力,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在争霸战争中的实力,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可以增加诸侯国的收入,但诸侯争霸不是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故 C 项错误;故 D 项正确。答案 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我国古代的乡里组织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真正得以健全和推广,却是在战国时期。 墨子尚同中提到的行政系统为天下、国、乡、里。 管子小匡中提及齐国的行政系统是国、乡、州、里。规定二千户为一乡,五十户为一里。 周礼大司徒中将王国百里之内划作乡,百里之外划作遂。乡内的组织是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

26、万两千五百户为一乡,二十五户为一里。各国统治者通过乡里组织,将统治延伸到基层的乡村社会。 周礼里宰记载里宰的职责有掌握“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耘” 。掌握夫家众寡,成丁口数,以起徭役,以课贡赋。 “掌其戒治” ,宣读邦法,负责地方诉讼讯问。同时定期把地方百姓的行为汇总上报,惩恶扬善。乡里组织作为一种基层行政管理制度在战国时期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顾旭娥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乡里组织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乡里组织的功能及其影响。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各国统治者通过乡里组织,将统治

27、延伸到基层的乡村社会”得出属于地方行政单位;根据材料“墨子尚同中提到的行政系统为天下、国、乡、里。管子小匡中提及齐国的行政系统是国、乡、州、里。规定二千户为一乡,五十户为一里。 周礼大司徒中将王国百里之内划作乡,百里之外划作遂。乡内的组织是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一万两千五百户为一乡,二十五户为一里”得出结构比较完善;行政等级划分和所辖的户民数量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材料中“里宰的职责”得出功能多样。第(2)问,第一小问功能,根据“六畜兵器,治其政令,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11耕耘” 。得出协助地方组织农业生产;根据材料“掌握夫家众寡,成丁口数,以起徭

28、役,以课贡赋。 ”得出登记户口,分派徭役;根据材料中“掌其戒治 ,宣读邦法,负责地方诉讼讯问”得出受理地方诉讼;根据材料“同时定期把地方百姓的行为汇总上报,惩恶扬善”得出监视百姓,维护地方治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乡里组织在当时及其以后的作用去分析。答案 (1)特点:结构比较完善;功能多样;属于地方行政单位;行政等级划分和所辖的户民数量缺乏统一的标准。(2)功能:协助地方组织农业生产;登记户口,分派徭役;受理地方诉讼;监视百姓,维护地方治安。影响: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为秦汉以后的基层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

29、晋文公即位之前,晋国内乱频繁发生,国内阶级矛盾积累已久。韩原之战战败后,晋国通过大量征收军赋来弥补耗费的军力,导致赋税十分沉重。很多人民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晋国迫切需要减轻奴隶债务和赋税来缓解社会矛盾。公元前 661 年,晋献公开始按军功大小奖励人们土地、奴隶和官职,改变了传统“不劳而获”世卿世禄的分封标准,给晋文公推行新的世卿世禄制打开了缺口。晋文公即位后,总结了惠、怀二君丧失民心的历史教训,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笼络人心,确立了以“贤、能、德、义”为标准的分封原则,提拔了许多贤能义德之士,形成了新的世卿世禄制。此外,晋文公还确立了“贤、能”的用人标准,他将才华横溢的先轸升为中军元帅

30、,还规定异姓宗族“掌其远官” 。摘编自晋国改革与社会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 ,从材料“在晋文公即位之前,晋国内乱频繁发生,国内阶级矛盾积累已久” 、 “韩原之战战败后,晋国通过大量征收军赋来弥补耗费的军力,导致赋税十分沉重” 、 “公元前 661 年,晋献公开始按大小奖励人们土地、奴隶和官职,改变了传统不劳而获世卿世禄的分封标准,给晋文公推行新的世卿世禄制打开了缺口”可知,晋国社会秩序混乱,赋税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晋献公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从晋

31、文公改革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可知是周天子王权衰弱,诸侯争霸现象12较为普遍,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小农土地私有现象出现;第二小问内容,从材料“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笼络人心,确立了以贤、能、德、义为标准的分封原则,提拔了许多贤能义德之士,形成了新的世卿世禄制”可知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内容。第(2)问,结合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可知是较大改变了宗法分封制的传统原则,形成新的用人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了官员素质,增强了晋国的实力。答案 (1)背景:晋国社会秩序混乱;赋税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晋献公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周天子王权衰弱,诸侯争霸现象较为普遍;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小农土地私有现象出现。内容:实行以“贤、能”为选才用人标准的新的分封原则。(2)影响:较大改变了宗法分封制的传统原则,形成新的用人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了官员素质,增强了晋国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