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94709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六、有教无类释文题“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

2、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1词语理解(1)通假字学而不思则罔 通“_” ,_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_” ,_答案 惘 迷惑 悦 喜欢(2)一词多义类Error!殆Error!答案 类别/事例/条例/类似/大都、大多 危险/通“怠” ,懒惰/大概,恐怕/几乎、接近、差不多(3)古今异义中人以上2古义:_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至于他邦古义: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答案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4)虚词归纳焉E

3、rror!以Error!答案 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代词,相当于“之”/兼词,于此,于彼/语气词/形容词词尾 动词,以为,认为/介词,表原因,因为/表凭借,拿,用/表时间和处所,在/连词,原因/表目的,用来,来/助词,不译/和“上” “下” “东” “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2词类活用(1)求也退,故进之:_(2)由也兼人,故退之:_(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4)礼后乎:_答案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 (3)名词作动词,做官 (4)名词作动词,在之后3特殊句式(1)回也非助我者也。(2)起予者商也。(3)其斯之谓与?(4)何谓也?(5)旧

4、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6)绘事后素。(7)礼后乎?答:_答案 (1)(2)判断句,(3)(4)宾语前置句,(5)(7)省略句。4语句翻译(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_(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译文:_(3)未知。焉得仁?译文:_答案 (1)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呢?(2)冉求平时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不够慎重,所以我约束他。(3)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呢?文本名句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外名句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君

5、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论语卫灵公)子 曰 : “有 教 无 类 。 ”孔 子 说 : “人 人 都 可 以 接 受 教 育 , 不 分 类 别 。 ”2.子 曰 : “ 中 人 以 上 , 可 以 语 上孔 子 说 : “资 质 中 等 以 上 的 人 , 可 以 告 诉 他 高 深 的 学 问 和(论语雍也)也 ; 中 人 以 下 , 不 可 以 语 上 也 。 ”道 理

6、 ; 资 质 中 等 以 下 的 人 , 不 可 以 告 诉 他 高 深 的 学 问 和 道 理 。 ”3.子 路 问 : “闻 斯 行 诸 ? ” 子 曰 : “有 父 兄子 路 问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孔 子 说 : “有 父 亲 兄 长在 , 如 之 何 其 闻 斯 行 之 ? ”健 在 , 怎 么 能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呢 ? ”冉 有 问 : “闻 斯 行 诸 ? ” 子 曰 : “闻 斯 行冉 有 问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孔 子 说 : “听 到 了 就 去 实4之 ! ”践 它 ! ”公 西 华 曰 : “由

7、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 有公 西 华 说 : “仲 由 问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您 回 答 说 有父 兄 在 ; 求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 闻父 亲 和 兄 长 健 在 ; 冉 求 问 听 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吗 , 您 回 答 听斯 行 之 。 赤 也 惑 , 敢 问 。 ” 子 曰 : “ 求到 了 就 去 实 践 它 。 我 被 弄 糊 涂 了 , 斗 胆 问 问 。 ”孔 子 说 : “冉 求(论也 退 , 故 进 之 ; 由 也 兼 人 ,平 时 做 事 总 是 退 缩 , 所 以 我 鼓 励 他 ; 仲 由 敢 作 敢

8、为 , 不 够 慎 重 , 故 退 之 。 ”所 以 我 约 束 他 。 ”语先进)4.子 张 问 曰 : “令 尹 子 文 三 仕 为 令 尹 , 无 喜子 张 问 孔 子 说 : “令 尹 子 文 多 次 做 官 当 令 尹 , 没 有 显 出 高 兴色 ; 三 已 之 , 无 愠 色 。 旧 令 尹的 样 子 ; 多 次 被 免 职 , 也 没 有 显 出 生 气 的 样 子 。 每 一 次 被 免 官 时 , 一 定 会之 政 , 必 以 告 新 令 尹 。 何 如 ? ”子 曰 :把 自 己 做 令 尹 时 的 政 事 告 诉 继 任 的 令 尹 。 这 个 人 怎 么 样 ? ”孔

9、 子 说 :“ 忠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未 知 。 焉“算 得 上 是 忠 了 。 ”子 张 问 : “算 得 上 仁 了 吗 ? ”孔 子 说 : “不 知 道 。 这得 仁 ? ”怎 么 能 算 得 上 仁 呢 ? ”“崔 子 弑 齐 君 , 陈 文 子 有 马 子 张 又 问 : “崔 杼 杀 死 他 的 君 主 齐 庄 公 , 陈 文 子 家 中 有 马十 乘 , 弃 而 违 之 。 至 于 他 邦 , 则 曰 : 犹四 十 匹 , 却 抛 下 它 们 离 开 了 齐 国 。 到 了 另 一 个 国 家 , 就 说 : 这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违

10、 之 。 之里 的 大 夫 和 我 们 齐 国 的 大 夫 崔 杼 一 样 啊 。 就 离 开 了 。 又 到 了一 邦 , 则 又 曰 : 犹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另 一 个 国 家 , 又 说 : 这 里 的 大 夫 和 我 们 的 大 夫 崔 杼 差 不 多 。 违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清 矣 。 ” 曰 :又 离 开 了 。 这 个 人 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 “算 得 上 清 白 了 。 ”子 张 说 :(论语公冶长)“ 仁 矣 乎 ? ” 子 曰 : “未 知 。 焉 得 仁 ? ”“可 算 是 仁 了 吗 ? ”孔 子 说 : “不 知 道

11、。 这 怎 么 能 算 得 上 仁 呢 ? ”5.子 曰 : “ 不 愤孔 子 说 : “教 导 学 生 , 如 果 不 是 弟 子 努 力 想 弄 明 白 某 个 问 题不 启 , 不 悱却 还 没 有 弄 明 白 , 就 不 去 开 导 他 ; 如 果 不 是 弟 子 想 表 达 某 种 意不 发 。 举 一 隅 不思 却 表 达 不 出 来 , 就 不 去 启 发 他 。 举 一 个 墙 角 做 例 子 给 弟 子 讲(论语述而以 三 隅 反 , 则 不清 楚 , 而 弟 子 不 能 触 类 旁 通 推 知 另 外 三 个 墙 角 的 情 况 , 就 不 再 复 也 。 ”次 去 教 他

12、 。 ”)6.子 曰 : “吾 尝 终 日 不 食 , 终 夜 不 寝 , 以 思 , 无孔 子 说 : “我 曾 经 整 天 不 吃 饭 , 彻 夜 不 睡 觉 , 来 思 考 , 结 果 没5(论语卫灵公)益 , 不 如 学 也 。 ”有 什 么 好 处 , 还 不 如 去 学 习 。 ”7.子 曰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思孔 子 说 : “只 读 书 学 习 而 不 思 考 问 题 , 就 会 上 当 受 骗 ; 只 空(论语为政)而 不 学 则 殆 。 ”想 而 不 读 书 学 习 , 就 会 陷 入 危 险 。 ”8.子 曰 : “回 也 非 助 我 者 也 , 于 吾

13、言 无 所 不孔 子 说 : “颜 回 不 是 帮 助 我 的 人 , 他 对 我 说 的 话 没 有 一 句 不(论语先进)说 。 ”喜 欢 的 。 ”9.子 贡 曰 : “贫 而 无 谄 , 富 而 无 骄 ,子 贡 说 : “贫 穷 却 不 讨 好 、 奉 承 别 人 , 富 有 却 不 骄 傲 自 大 ,何 如 ? ” 子 曰 : “可 也 。 未 若 贫 而 乐 , 富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 “可 以 啊 。 但 是 还 不 如 虽 贫 穷 却 乐 于 道 , 虽 富 而 好 礼 者 也 。 ”有 而 又 好 礼 之 人 。 ”子 贡 曰 : “ 诗 云 : 如 切子 贡

14、说 : “ 诗 上 说 : 好 比 加 工 象 牙 和 骨 头 , 切 了 之 后 还 要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 其 斯 之磨 治 ; 好 比 加 工 玉 石 , 用 刀 雕 刻 之 后 还 要 打 磨 。 那 就 是 说 的 这谓 与 ? ” 子 曰 : “赐 也 ,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 告种 道 理 吧 ? ”孔 子 说 : “端 木 赐 啊 , 我 可 以 同 你 谈 论 诗 了 , 告 诉(论语学而)诸 往 而 知 来 者 ! ”你 以 往 的 事 情 就 可 以 知 道 将 来 的 事 情 了 啊 ! ”10.子 夏 问 曰 : “巧 笑 倩 兮 , 美子 夏 问

15、 孔 子 : “美 丽 的 笑 容 上 面 泛 起 一 对 酒 窝 , 漂 亮 的目 盼 兮 , 素 以 为 绚 兮 , 何眼 睛 黑 白 分 明 , 未 染 色 的 丝 绸 变 成 了 艳 丽 的 衣 裳 , 说 的 是谓 也 ? ”子 曰 : “ 绘 事 后 素 。 ”什 么 意 思 呢 ? ”孔 子 说 : “这 是 说 先 有 白 色 的 底 子 然 后 绘 画 。 ”曰 : “ 礼 后 乎 ? ” 子 曰 : “起子 夏 又 问 : “那 么 , 礼 也 后 于 人 的 本 性 吗 ? ”孔 子 说 : “卜 商 ,(论语八佾)予 者 商 也 !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 ”你

16、 真 是 能 启 发 我 的 人 ! 现 在 可 以 同 你 讨 论 诗 经 了 ! ”1选文第 3 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答:_答案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退缩,也不过于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6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2选文第 9 则和第 10 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启示?答:_答案 在这两则对话中,子贡和子夏都能从对诗经的研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热情赞扬。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

17、了极高的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 诗经中的这两句话,被孔子及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处,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同时也启示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3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答:_答案 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点,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 ,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 “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

18、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注重诱导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他才会启发。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思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途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

19、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危险。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注重师徒切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时,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7你觉得在现实中,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答:_答案 在现实中,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的话,应该对个性、资质、家庭条件、

20、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地加以教育,而不能厚此薄彼。知之行之思之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 ”(1)“易与天地准” ,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 “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 ”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老子云:“大象若希。 ”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21、。(2)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所以对于常识

22、,要行之。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则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诏曰“作新民” ;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3)“易与天地准” ,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

23、步。8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4)思悟亮点(1)第段开头引用古语有什么作用?提示 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2)第段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 开头引用老子的话,引出要阐述的问题,提出了下文论述的总纲。(3)文章的主体部分段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提示 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 ,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4)本文在表达、结构、语言方面有着哪些特色?提示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材料丰富且信手拈来,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

24、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可以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以上,可以语(y,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停止)之,无愠(yn,生气、怨恨)色。C不愤(郁积,郁结)不启,不悱(fi,郁闷、凄切)不发。举一隅(y,墙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巧笑倩(qin,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兮,美目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兮,素以为绚(绚丽,艳丽)兮。答案 D解析 A 项“语”读 y。B 项“已” ,罢免。C

25、项“悱” ,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起予者商也 起:站起来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三:三次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反: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后退答案 C9解析 A 项起:启发。B 项三:多次。D 项退:使后退。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A解析 A 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 项兼词,之于。C 项副词,表猜测,大概。D 项语气词,了。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B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

26、子也。 ”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D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答案 C解析 A 项“中人”在句中指“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B 项“至于”在句中指“到了”。D 项“不说”在句中指“不喜欢”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斯之谓与 何谓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答案 A解析 均为宾语前置句,均为判断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注 ,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

27、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10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

28、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

29、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注 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鄙,好勇力 鄙:质朴B片言可以折狱者 狱:诉讼案件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找麻烦D宽以正,可以比众比: 使亲近答案 C解析 造:拜访。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B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

30、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C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D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11遂结缨而死答案 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爽,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C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 “宽以正” “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

31、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答案 B解析 原文说“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意为孔子认为子路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民赋的能力,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所以选项中说“孔子认为他有仁德” ,不符合文意。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译文:_(2)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译文:_答案 (1)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学生。(2)穿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

32、只有仲由吧!参考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 ”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能去做,就唯恐又听到另一件事。孔子

33、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崇尚勇敢超12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穿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 “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征收民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

34、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

35、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为他遭受祸殃。 ”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 ”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 ”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

36、话再也听不到了。 ”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三、语言表达10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勤”为话题,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_;_。答案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13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因材施教” ,说的是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可是,有人却把它理解为根据分数办重点班,师资上向重点班倾斜。这种思想一旦产生,势必泯灭成绩中下游学生的自尊心。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禁止这种做法,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自尊心的消泯,就可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这种思想不一定会泯灭中下游学生的自尊心。_。_。答案 (示例)禁止办重点班不一定能防止学生自尊心消泯 禁止办重点班不一定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