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一、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1.(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还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冲刺二)1926年 6月 1927年 6月省份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2、%)广东 647 766 66.0 700 000 7.6湖南 38 150 3.9 4 517 140 49.4湖北 4 120 0.4 2 502 600 27.3江西 1 153 0.1 382 617 4.2河南 270 000 27.5 245 500 2.7上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份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C.广东农民运动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3.(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
3、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2C.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4.(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20 世纪 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 )A.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D.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
4、陷入危机5.(2018山东烟台高三二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 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 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 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 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2018四川内江高三三诊)1936 年 3月,隶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 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5、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7.(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 23本 23本 19本 8本 13本3据上表可知(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扩大8.(2017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三模)1944 年底美国将军魏德迈评价道:“在我奉命接替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时,上述四位政治顾问为戴维斯、谢伟思、卢登与伊默
6、生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这反映了当时( )A.共产党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B.美国与中共建立了良好关系C.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中断9.(2018新疆高三二模)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这指的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10.(2018山西大同、阳泉高三二模)宋子文于 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
7、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11.(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高三联考)1949 年 1月 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
8、力部队4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12.(2017江苏苏州调研)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共 40分)1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9、求。材料 1924 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 年 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联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
10、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两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1925193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
11、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12 分)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8 分)14.(2018湖北沙市中学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 16世纪开始到 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 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76%,到 1600年约占 70%,1700年约占 55%,175
12、0年约占46%。18 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 700个左右。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材料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
13、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摘编自王景新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0分)6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材料第一句就指出中国领先世界多年,文化中就蕴含了民主哲学,第二句认为西方也要向中国学习民主哲学,因此 D项正确。A 项表述偏离主旨。B 项材料没有体现。C 项材料未涉及。2.B A 项表述材料未涉及。广东农会会员增长不多,是因为原来基数大,表中数据恰恰说明广东农民运动发起早,基础好,但并非反应理性,C
14、 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湖北农会会员增长最为迅速,这是因为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所以 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说湖南农运发展迅速,但是湖南不是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D 项错误。3.A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即工农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表明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正确,A 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是对苏维埃政权及其运动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74.B 材料表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危机不仅在城市更在农村,要求“复兴农村”“农村
15、改进”,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开始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新行动,因此 B项正确。A、C 两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D 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5.B 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前期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因此 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 三项与材料无关。6.D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1936年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营重工业”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所以应该是 D项正确。7.D 材料表明有关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计划经济的书籍明显增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D 项正确。8.A 从材料中“他们
16、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可以看出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故 A项正确;B、C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 项与史实不符。9.C 从材料中的“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可知,美国希望抗战结束后通过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建立一个以国民党为主的联合政府,C 项正确。10.C 材料显示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的膨胀。结合材料中“宋子文”“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官价外汇免于政府收购”及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通过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急剧膨胀,几乎囊括了工业生产的各主要部门。C 项
17、正确。11.B 从材料可看到,野战军番号已经突破地域限制,改按序数排列,这是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要,故 B项正确。1949 年 1月,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被基本消灭,A 项错误;1949 年 1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尚未召开,C 项错误;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D 项错误。12.A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是指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时已经具有的“新的内容”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故选 A。二、非选择题13. 答案 (1)特点:利用民众支持,借助革命形势的发展,主动打破不平等
18、条约的限制与规定,收回国家权益,订立新的平等条约。成败之处:部分收回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群众支持,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形象;引起了列强的联合反对,甚至遭到一些国家的侵略(武装干涉),使得收回国家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努力被迫中断。8(2)苏联:由支持到出兵阻止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活动,因与国民政府关系发生变化,同时为保证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制衡日本等国。日本:一直反对革命外交,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并伺机侵略中国。(因本题可多角度回答,故表述清晰符合题目要求,可依实际情况给分,注意总分不得超出范围。)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
19、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即可作答。第二小问,成功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收回部分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群众支持,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形象方面等方面思考作答。失败之处根据材料中“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 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从列强联合反对、武装干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努力中
20、断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中“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由支持到出兵阻止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活动;从国共关系破裂、自身利益受损方面分析苏联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的原因。根据材料“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1931 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等信息从一直反对革命外交方面回答;从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并伺机侵略中国方面思考回答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
21、的行动的原因。14. 答案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造就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乡村丰富的原料和有利的水力等自然动力条件。(6 分)影响: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业人口的转移;改善了乡村民众的职业结构,有利于乡村积累自身发展资本;促进了乡村小城镇的发展;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4 分)(2)特点:参与力量众多,学者、实业家、革命力量等均有参与;实践模式多样,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4 分)问题: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束缚,受政局影响大;受城市资本和地主盘剥,农民穷困,缺乏自身积累;乡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水平低、技术差。(6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涉及中外乡村改造对比。回答相关问题时,结合当时相关时代背景和材料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