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4898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86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核心目录,考向目录,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 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具体是政治上由两极格局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全球化加速发 展。,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美苏实力相对均衡。,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表现 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与之对抗。 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推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上,美国推

2、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 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3)“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新中国的政策, “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 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也具有积极的客观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共同体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日本

3、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兴起: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 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成为唯

4、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背景: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秩序混乱;西欧一片萧条,美国一 枝独秀。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 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 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 世界贸易的发展。 (3)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 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

5、易体系形成。 (4)影响:世界经济秩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 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 大,形成了独特的“APEC方式

6、”。,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 一轮扩张。 (3)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全球经济 危机的连锁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 (1)

7、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2)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 联网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3.影响 (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 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 (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 (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二战后的文学艺术 1.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

8、社会问题。,(2)成就:贝克特等待戈多。 (3)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2.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 表现形式,使人们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3.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2)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3)二战后,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4.电视的发展:二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 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1.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

9、反战运动。 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五、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选修),(3)影响 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促使美苏两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2.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 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3.

10、联合国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 (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 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六、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原因 (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 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 (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 开和平环境。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

11、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 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851995年,世界贸易 额平均增长率约5.5%,为世界同期生产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世界 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0年为12.2%,1989 年则上升为18.2%。这一现象表明 ( ) A.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呈下降态势 B.政治格局变动影响贸易额 C.信息技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解析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升降,故A项错误;19 851995年的政治

12、格局变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其对贸易额 的影响应该是负面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信息 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有利于 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贸易增长,故D项正确。,答案 D,1.(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 德国,分别定都波恩和柏林。1990年,两德签署统一条约,民主德 国加入联邦德国。1991年,德国决定将联邦议院和政府所在地从 波恩迁往柏林,德国定都柏林旨在 ( ) A.消除德国东西部的差异 B.缓解美苏在欧洲的对抗 C.加速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增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考向一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

13、政策,答案 D 材料介绍了两德合并以后德国首都迁往柏林的史 实。因为柏林以前一直是德国的首都,对于整个德意志民族有很 大的心理作用,因此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与材 料无关;消除东西部差异与定都柏林没有必然的联系,A项错误。,1.美苏对抗的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 经济、军事上的“冷战”。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 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3)美苏两极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

14、美国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实行 “冷战”。 (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 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 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美国和西欧逐渐走向 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4)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美国和日本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2.(2017课标)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

15、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 策对苏联的影响。由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从漫画信息可判断时间为二战后,A、B、C三项时间上与之不符,排除。,1.冷战 含义:是指美苏之间采取除去双方直接军事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 进行对抗的一种方式。 前提: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均势。 目的: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误区:认为冷

16、战就是排除热战;认为冷战只在军事、政治领域。 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外交手段、军事手段等。,2.马歇尔计划的多重目的 促进欧洲经济复苏;加强对欧洲的控制;遏制苏联;扩展 世界市场。,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 A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 胜利,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 扩张,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压制

17、日本改为扶植日本。据此分析,A项 符合题意。,4.(2017全国名校联盟一联)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 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 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材料中“它”的出现 (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多极化趋势加强,考向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答案 A 据材料“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可知, “它”是指1961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故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是 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争,希望在国际格局中 保持和平中立的地位,采取不结盟的外交

18、政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 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 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 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2)其主要体现在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 的兴起。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强大,改变了世界政 治力量的对比。 (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 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5.(2018课标)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 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

19、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 A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从材料可知,19451975年,联合国中来自亚洲、非洲的成员国增加,二战结束后,亚、非许多国家赢得独立,它们纷纷加入联合国,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故选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材料无法体现世界贸易,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化,排除D项。,6.(2017天津南开模拟)“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从这两个欧洲 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 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 启迪了其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两个国家是 (

20、) A.英、法 B.英、美 C.法、德 D.法、意,考向三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答案 C 依据材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宿 怨深厚的邻居”“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从地理位置以及国土 面积、历史关系进行判断,可知这两个国家为法国与德国,结合课 本知识可知1951年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六个国家签订了巴 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C。,欧共体成立的影响 (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 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 (3)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 位

21、,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7.(2018课标)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 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 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 B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法 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农产品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 推动三国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

22、早在194 7年就已发挥作用,故A项错误。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并不会 迅速提高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2018山东聊城高三二模)1997年4月,美国以日本对农产品进口 的某些措施剥夺或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构成了贸易技术壁垒为由, 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与日本进行磋商的要求。1998年10月,世界 贸易组织专家组提交的报告认为,日本限制进口的措施有违世界 贸易组织协议要求。经美日磋商,1999年12月日本取消了相关措 施。这一案例反映了 ( ) A.国际贸易的法制化 B.农业在美日贸易中的主导性 C.世界贸易组织

23、裁定的歧视性 D.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性,考向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答案 A 材料中,国家间贸易出现纠纷,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进行 仲裁、协商解决,体现了自二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内体系化、法 制化的趋势,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曲解了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续表,9.(2017课标)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 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 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 出 (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

24、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七国 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1999年又组成二十国集团,且寻求合作以促 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本质上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 的变化影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 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1.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公开演说,认 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 迎接新的战争,要再搞几个五年计划,促进国家工业发展,使苏联 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斯大林的观点 ( ) A.正确分析

25、了世界大战的根源 B.符合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联当时的国情 C.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对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冷战不是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苏联的扩张也是诱发因素,冷战局面的出现双 方都有责任。根据题干中1946年2月斯大林演说的内容和所学知 识,如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等 史实分析可知,斯大林的演说对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理论的提 出产生了直接影响,故选D项。,2.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胜 利两件大事。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 的军事威

26、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 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答案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与题干时间信息 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出现美苏“冷战”局面,苏联原子弹爆炸 成功加剧了“冷战”局势,而中国革命胜利会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这遭到了美国的极力排斥,故B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一边 倒”的外交方针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3.中

27、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共同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国 家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 “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 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速发展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 金融危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 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可知,以开放、包容、合 作、共赢为基本内容的新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和参 与,体

28、现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D正确;A、B不符合材 料信息,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当前体 现,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4.雨果曾说:“总会有那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答案 A 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联合体,而且俄罗斯没有加入,故排除B、D两项;欧盟成员国只是出让部分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