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95073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1课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4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 课时 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原因与危害学考要求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一、环境和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2)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社会环境: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分类: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

2、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主要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特别提醒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工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2人口急剧增长会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剧环境污染。3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产生许多环境问题。4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2经济和社

3、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影响 原 因工业生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破坏自然生态产生化学物质污染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产生废弃物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增多,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增加,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人口高速增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武器的破坏力大幅度提高大量动物濒临灭绝威胁人类健康火药的发明和核能的开发捕猎工具的改进电子垃圾2.环境问题的危害读“PPE 怪圈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4、更确切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因此 PPE 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具有普遍性,因此往往作为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1)从线索入手,简述 PPE 怪圈的形成原因。(2)从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解析 第(1)题,把握住“从线索入手” ,可以看出:人口过度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活贫困,为满足生存需要,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退化。第(2)题,生活贫困导致当地政府及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投入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环境质量,使环境恶化,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答案 (1)人口增长加大人口压力,造成资

5、源短缺,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致使环境问题加剧。(2)贫困使人们当前的生存问题远远超过长期的环境保护的需要,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并且出现环境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投入进行环境治理;环境问题往往又加剧了贫困,二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教材 P3活动提示 1.采取的临时减排措施: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企业和行业制定了暂停生产、停工和减排方案,四大燃煤电厂实现污染减排 30%的目标,首钢压产行动等。主要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环境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气污染物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3略4一个地

6、区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该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如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达到 4级和 5 级的环境中,人类易患心肺等疾病。教材 P4活动提示 1.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很直观,很容易让人误认为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要判断什么是环境问题,应该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中去找答案。列简明关系式如下:4环

7、境问题 原 生 环 境 问 题次 生 环 境 问 题环 境 污 染生 态 破 坏 )当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也是有差别的,在当今世界,城市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教材 P7活动提示 调查自己生活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水源、土壤、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方面入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滥捕滥猎等方面总结;预测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说明。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双版纳地区散布着许多橡胶园,这些橡胶园是构成西双版纳优美风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

8、华侨冒着坐牢的风险,历尽艰辛从东南亚等国引进优良胶种,又冲破了理论禁区后,与大批转业军人共同垦荒抚育成林的。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橡胶林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橡胶林是一个自然环境吗?请说明理由。答案 (1)橡胶林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劳动、橡胶的栽培技术等社会要素。(2)不是。由于橡胶林是人工抚育成林的,

9、因此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属于社会环境。2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限于地区,而是牵一发就动全身的全球性问题。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1)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对东南亚哪个国家的气候影响最大?(2)穿越北冰洋是东亚北美欧洲之间海运的捷径,但目前仍未通航。然而,科学家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具有商业价值的海运航线就会开通,为什么?(3)目前图上 A 区因为气候变化及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4)北美东部及欧洲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 第(1)题,厄尔

10、尼诺(圣婴)现象发生时,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的速度会减小,所以首先会影响西太平洋位于赤道区域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位于赤道区域的是印尼。第(2)题,全球温度上升,将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有可能在夏季开辟出一条西北航道,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线距离。第(3)题,A 区位于荒漠的边缘。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气候变干,就可能引起荒漠化,或人类过度放牧、耕作及采伐薪柴等,也会造成沙漠化。第(4)题,大量的酸性气体与湿润的水汽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酸雨。答案 (1)印度尼西亚。(2)全球变暖。(3)土地荒漠化。(4)工业、交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11、,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6(1)在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解析 第(1)题,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

12、土壤、岩石、空气、水、生物等,加上阳光,共同构成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哈尼梯田是人类活动改造地形要素而成的人工景观,在修建梯田的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劳动,而且渗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规模庞大的梯田是人类群体劳动的结果。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当地为地形崎岖的山区,坡度较陡,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第(3)题,理论上,坡度较陡的山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但这里长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为大规模的群体活动(修筑梯田)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梯田的建立,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13、闭塞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答案 (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2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 ,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生产规模_,B._自然资源,C生产活动_,D.破坏_。(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方向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性。7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_。(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既_的需求,而又_。解析 本题要根据提示弄

14、清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人口过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就大,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的滥采滥用,人口素质过低、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都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如果人类采取图示中的方式,就会形成同环境的对立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 (1)过大 滥采滥用 违背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2)恶性循环 对立 协调统一(3)满足当代人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14 年 6 月 25 日是全国土地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将坚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土地权益的“三保”原则。其中, “保资源”就是要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作

15、为改革的前提,继续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实行耕地数量、质量和环境并重保护,进一步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基础。分“田”(1)我国耕地减少的人为原因可能有哪些?(2)简要分析我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解析 第(1)题,应主要从人口增长、城市化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第(2)题,保护耕地的措施应主要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保护基本农田等方面分析。答案 (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2)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84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

16、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 A 处,则表示_,表示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 C 处,则表示_,表示_。(2)分析图中 B 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3)分析导致图中 D 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解析 第(1)题,A 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 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 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 处位于我国西南地

17、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答案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5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2)M 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3)N 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解析 第(1)题,重在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根据图例判读四类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在我国的分布,不难得出结论。第(2)题,M 地区是我国沿海的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三个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京津唐的水资源不足、长三角和珠三角能源和矿产不足。第(3)题,N 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