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95241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7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历史(浙江专用),考点一 美苏争锋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1)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雅尔塔体制 , 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战后,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美 苏由战时的盟友成为相互对抗的敌人。,基础梳理,考点清单,(3)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力图“领导世界”。经 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 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 重障碍。 2.美苏冷战的基本过程 (1

2、)序幕:1946年3月, 丘吉尔 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 战的序幕。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2)开始: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 始的重要标志。,(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 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苏联的反击 a.政治上: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举 行会议,成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b.经济上:1949年1月,苏联、保加

3、利亚等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 议,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5)两极格局的形成 a.北约: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目的是从军事上遏制苏联。,(1)背景: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如何处置德国是 美苏斗争的焦点之一。 (2)概况: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2.朝鲜战争 (1)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形成了朝鲜 半岛南部和北部美苏两个占领区。 1948

4、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概况: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随后又操纵 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 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二、“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b) 1.德国分裂,53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3)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 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1)概况: 1962 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 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了正在

5、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 射基地,并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及其他数据的确切情报。随后美苏双方 进入战争戒备状态。 (2)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 危机结束。,三、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 1.积极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 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 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 界由此崛起。 (4)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消极 (

6、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 升的军备竞赛。 (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 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史实:欧洲德国分裂;亚洲朝 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美古巴导弹危机),考点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过程 (1)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 签订了 巴黎条约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又组成

7、欧洲经济共同体 (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 个机构合并,统称 欧洲共同体 。 3.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 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1.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在美 苏争霸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标志: 1961 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 盟运动正式诞生。(南斯拉夫铁托、印度尼赫鲁、埃及 纳赛尔),3.主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 非集团 的宗

8、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 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 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 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考点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 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图解历史 苏联解体的原因二、“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 1.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 时形成“ 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

9、 发展。,2.具体表现 (1)美国 a.意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 为旗帜,试图实现“ 美国领导世界 ”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 b.表现:1998年底,美英两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 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1999年3月,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 科索沃 战 争,后来又相继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 (2)欧盟成立。 (3)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 (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军事力量的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其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 (5)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 三、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 1.意图:加快一体化进程,希望将欧

10、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 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 2.表现 (1)欧盟:1991年12月, 欧洲联盟条约 (简称马约)签订;199 3年11月1日,马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 称欧盟)。 (2)欧元: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用。 (3)努力构建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希望在一定时期内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对美国和北约的依赖。 3.影响: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四、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长。 2.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五、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1、c)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难突破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划分战后势力 范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制逐步确立。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 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 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步成型。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

12、,即成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确立。 2.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对美国:“冷战”的实行使得美国确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 军事、经济霸主地位。 (2)对欧洲: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振兴,但同时受制于美国,并且导致欧洲长 期分裂;推动西欧一体化。 (3)对中国:中西方交流和中国统一事业受阻,外交上不得不实行“一边 倒”政策。 (4)对苏联:以应对冷战为契机,控制了社会主义阵营;着重发展重工业,埋 下了经济发展隐患;同时推动了苏联经济改革。 (5)对国际关系:分裂、局部战争、核威胁、相对的长期和平、国际关

13、,系非民主化是冷战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果;国际关系的中心由西欧 转移到了东欧和北美(苏联与美国)。 (6)对世界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7)对科技发展: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卫星、航天 技术)。 二、20世纪世界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及认识 第一次: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 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 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非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 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原因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 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

14、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 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 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等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会 议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 塔体系。 第三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逐渐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 向发展。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随之结束,美国成为唯一 的超级大国,但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多 极化趋势。,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相互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 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 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在新的 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将为世界和平与 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