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5413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0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08 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1)过程:105 年,东汉宦官 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2)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造纸术经 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印刷术(1)过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 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 印刷术。(2)影响: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 1) 过 程 : 唐 末 , 火 药 开 始 用 于 军 事 。 为 了

2、 抵 御 辽 、 西 夏 和 金 的 进 攻 , 军 事 上 广 泛使 用 火 药 。(2)影响: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4指南针(1)过程: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后来,人们制成指南针。 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影响: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二、 九章算术和珠算1 九章算术(1)时间、成就:东汉;采用了 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2)评价: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2重要地位。2珠算(1)出现: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

3、的是 。后来演变成为算盘。(2)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三、 石氏星表和浑仪1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战国时期的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由后人编辑而成。2 是望远镜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元代造出了简仪。四、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夏朝时的历法是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 ,1281 年颁布推行。2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 、元朝王祯的 和明朝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

4、科学著作。五、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 伤寒杂病论(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 本草纲目:明朝的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被誉为“ ”,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K 知识参考答案东方药物巨典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发明背景 出现时期 成就与影响改进造纸术竹简、牛骨、布帛等书写材料的缺陷;汉代教育的发展。西汉出现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魏晋南北朝:技术进步,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2唐宋:竹纸、皮纸为主;唐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雕版印

5、刷术存在缺陷;彩色套印技术的使用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火药道教的发展(炼丹)古代1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2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3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 ;战争与航海的需要古代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20172018 学年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900 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 ,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

6、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4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题文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文信息“木刻印刷物”可知, 金刚经为雕版印刷品,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是在宋朝,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文信息不能说明 C 项表述,排除;金刚经为佛教经典,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使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小牛

7、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指南针的使用,对欧洲人的远洋航行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火药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最终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2018 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公元 13 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书中详细叙述了中国纸币的形状大小、面值多少、市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兑换的方法。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知道了中国人的印刷状况

8、,并效法中国印制钞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印刷术A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C促进欧洲的货币改革D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答案】D5中国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20172018 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某史评曾谈到:“它成书于战国晚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它所包括的灵枢和素问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中的“它”是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答案】A6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

9、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方面。(5)在成就上,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2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侧重于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揭示现象背后本

10、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近代科技善于分析,近代弗朗西斯培根将实践的分析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20172018 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 周髀算经 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A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B注重形成

11、完整的理论体系C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 D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答案】C7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1经济方面。重农主义对重商主义的压制。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的思想使中国商业发展的根基不足;中国既缺乏商业兴盛与科学萌芽的有效机制,也缺乏其兴起的思想土壤。2政治方面。绝对皇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绝对的权力首先造成了人格奴性与精神的束缚,其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思想界的封闭和科学精神的匮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不仅

12、未在中国产生,也未能在欧洲之外的任地区产生的深层原因。每一种权力都谋求一种稳定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在权力的协约中,规范性的法律产生,而其中特别是民法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资本主义商业有了最基本的保护。而资本义的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真正强大动力。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落后,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标。4对外关系。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20172018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

13、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8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的传承。材料反映了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人时断时续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长期的社会动荡后在后世失传,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明朝热兵器技术因元明之际及明清交替的社会动乱被湮没,可见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未能实现近代化转型,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周期性的社会动乱造成技

14、术失传,故选 C。A、D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介绍的手工业技术曾一度得以传播和推广,故 B 项错误。1 “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C为兴办大学创造条件 D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2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最能说明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3古代中国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包括了分数、开平方、开立方、二次方程和

15、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还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方法。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中国A科技注重实用性 B理论数学领先于世界C数学对西方影响大 D数学成就先进辉煌4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9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5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 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D改进技术,

16、增加产量6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说:“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A实验性,继承性 B实用性,逻辑性C实验性,逻辑性 D实用性,继承性1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该材料说明了A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B农耕经济对科技的促进作用C国家统一会促进科技发展D统治者高度重视天文历法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

17、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 ”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 。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李约瑟(英) 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

18、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1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

19、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 、低秀(才)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11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3 (2018 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

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 ;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 ;“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 ;“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 ;天工开物A BC D1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材料反映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推广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故 D 项正确;西汉时就已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故 A项错误;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太学兴办于西汉,故 C 项错误。2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

21、生准确解读题文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舟师”指航海船队。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识地理”是指辨别方向,B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意思,排除;根据题文信息“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3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材料未体现科技注重实用性,故 A 项错误;九章算术属于应用数学,不是理论数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数学对西方影响大,12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成就辉煌,故 D 项正确。4 【答案】A5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

22、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文信息“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规律。A 项表述中“休耕轮作”题文信息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表述题文信息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表述符合题意;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材料“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根据材料中“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可知我国古代科技具有继承性的特点,故 D 项正确。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

23、图表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中,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与农耕经济相关的科技成就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农耕经济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选 B。A、C 两项在图表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突出天文历法的重要地位,故 D 项错误。2 【答案】 (1)特点: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

24、辟) 。13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1 【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 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 不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

25、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2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14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 B、C。【名师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

26、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 ,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3 【答案】C【名师点睛】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 ,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