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95772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180117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其中卷面分 10 分)考试说明:1 请将答案填写在指定区域,否则不计分2 请规范答题,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填写3 请将考生信息填写在指定区域、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題。文体兴衰叹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的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写短吗,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这些都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文体的流变

2、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歌流变,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为多,直至宋词的出现,文体流变表现为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从外部进一步证明文体的“扩容”势不可当,而与此同时,绝句、律诗则逐渐退化到“闲笔”的境地。这说明了文体的流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是同时进步的。然而,一种文体的兴衰,受文人的追捧或淡化,被读者热衷或冷落,涉及更多因素,外部环境力量甚至更直接地影响、左右、决定着这种起落。社会需求迫使文化人必须去适应、去追随,这是跟写作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的,潜藏着“务实”的、“非文学”的动力,也

3、可以说是时代风潮影响的结果。20 世纪 80 年代,文学火热,中短篇小说掀起热潮,很多小说家都热衷于此,那是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速、更直接。长篇小说之类的“黄钟大吕”“扛鼎之作”何时能出现,成了很多文学人的担忧。时间过了不到 30 年,世情大变,长篇小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呼吁的文体,它在各方面的待遇都远远超过了中短篇。长篇写作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作家在长期的中短篇创作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人们又开始担忧,最能体现作家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中短篇为什么寥落了?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靠书名更能抓人眼

4、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的兴衰。近日重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证据文体的兴衰想来是一个很不文学的问题。谈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鲁迅认为,这其实与那时的“社会需求”,说彻底了是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唐时,举子们进京赶考,需要将自己写的诗抄成卷子,拜名人鉴定,如果能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则“声价十倍”,及第希望大增。但开元年后,诗歌被人厌倦,应该是名人们也看烦了吧,诗歌不招人待见,有人就抄小说呈上,结果反而暴得名声,于是鲁迅说:“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 2 -今天是市场,唐时

5、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当今社会,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小说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超越诗人,这些问题都值得对文学流变进行思考。B只靠作家、评论家呼吁不能实现文学的健康发展,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梳理其中的关系,就能让

6、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C文体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变化的,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有关;随着人类情感的逐渐丰沛,文体慢慢发生流变。D外部环境力量甚至对一种文体的兴衰起着决定作用,文化人在适应、追随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写作功利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20 世纪 80 年代,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的年代,这就要求文体在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时更迅速、更直接,因此当时人们大多热衷于中短篇小说。B长篇小说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地位远远超过了中短篇,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文体的兴衰有着很深刻的认

7、识,他认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D唐时,诗歌颇受欢迎,举子们都想借诗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但开元年后诗歌不再招人待见,小说反而受到青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体的流变有线索可循,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再到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表现为文体的“扩容”。B一种文体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会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如当今社会,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C在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影响着文体的兴衰,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必须靠题材、书名,而

8、不能靠作者知名度。D无论是今天的市场,还是唐时的科考,都对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文体流变的复杂推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一块红布刘学兵- 3 -儿子狠狠地扒拉着饭,饿死鬼似的,就差没把整个头埋碗里去了。父亲在一旁呆呆站着,木然地看着儿子。儿子是悄悄跑回来的,他已经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锅里有饭!”父亲说完这句话,内心撕裂般疼痛着。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从来没让儿子挨过饿。可当上镇长的儿子太不知足了,不是自己的钱,拿着烫手呢,怎能放进自己腰包呢?如今,有家不能回,有老婆孩子不能见,连回乡下老家都偷偷摸摸做

9、贼一般“就这样逃下去?”他想劝儿子去自首。“不然还能怎样?”儿子看到了父亲浑浊眼神中的探寻与期待,他躲闪着那目光,打定了破罐子破摔的主意。父亲颓然坐到沙发上,沙发上一堆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一块红布显眼地混杂在里面,他又想起那个人。“你儿子贪污巨款已成事实,逃避是没有用的,你要劝他回来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他觉得那人的话有道理。没有用“逃跑”“潜逃”,而是用“逃避”,这让他一下子觉得那人很亲近。“这样吧,你儿子要是回来,也不用你扭送,你就在门外给我们留个记号,我们依然算你儿子是自首,如何?”那人环视四周,想找个东西来当记号。最后,发现了窗台上裹书本鞋样子的红色小包袱,“这样吧,如果你儿子回家了,

10、就把这包袱皮的红布搭在屋外的晾衣杆上”说完,那人便离开了。儿子吃过饭,靠在沙发上打起了呼噜。他陪在儿子身边,掏出烟叶仔细地卷着,火柴也许是受潮了,划断了好几根。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孩子的呼噜声此起彼伏,也许在外面漂泊的这些日子他很少能睡个囫囵觉吧,只有家才是儿子避风的港湾呐。可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晾衣杆在雾气氤氲中显得模糊。他狠狠地嘬了几口烟袋,拿起红布来到院子。他慢慢地把这块红得刺眼睛的布搭在晾衣杆上。该下地了,他走出屋子,想起儿子小时候的模样,乖巧地喊着“爸爸”,和他一起玩游戏、一起去地里干农活儿,在学校得了奖状给他看他的泪水簌簌落下来。晌午,年迈的母亲开始清理沙发上的脏衣服,儿子默默地站在

11、一旁,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花白的头发,他惊讶地发现,在自己这潜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母亲苍老了那么多。他猛地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他的贪心举动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呀?他来到院坝,开始埋头为父母洗衣服,他自己这一辈子还能为父母洗几次衣服啊。当把衣服晾到晾衣杆上时,他看到了那块儿孤零零挂在晾衣杆上的红布,有些穿越般的眩晕,这块布实在太过熟悉了,儿时的奖状曾被母亲工整地收在这红色的包袱里,红布一角还缝着那枚小铜钱。一阵风吹过,晾衣杆上的红布翩翩抖动,仿佛要飞起来。凉爽的风却让他瞬间起了一身冷汗。- 4 -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看见风中摇曳的红布急忙匆匆跑过去,一把扯下来,慌慌张张往里屋走。可走着走着,

12、他又渐渐放慢了脚步。接着,他返回到院子里,把红布重新挂在晾衣杆上。儿子觉得父亲有点反常:“爸,怎么了?”父亲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儿子的心里突然丽日朗照,一把抓过那块红布,扶着父亲那双挂满老茧的手,膝盖却不自主地跪了下去。“爸,我想明白了,逃避不是办法,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责任,我决定去自首!”听到儿子的这席话,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滚滚流了下来。不多久,那人来到院子带走了儿子,父子俩仿佛都如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说讲述了一个因受贿而外逃的镇长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做出自首决定的小故事,反映了打击贪腐受贿的大主题。

13、B. 小说暗写了一个善解人意、有劝导工作经验的警察形象,他精心挑选红布来打开劝服缺口,体现了其工作智慧。C. 小说擅长进行心理刻画,故事中儿子潜逃的经历,警察劝说自首的过程都是在父亲的心理活动中呈现出来的。D. 小说结尾交代父子俩露出久违的笑容,写出了主人公的释然心理,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5. 小说以“一块红布”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 分)6.父亲在儿子偷偷回家到自首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7-9 題。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 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

14、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 16 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 5 -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

15、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

16、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对于武亦妹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

17、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

18、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6 -(摘自扬子晚报报道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材料三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与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

19、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

20、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 GDP 已达 8000 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一指出 “,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崇,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B.材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C.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

21、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B.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C.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 7 -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D

22、.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E.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9.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

23、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

24、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禁中,古代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B鼎,在我国古代常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可借指王位、帝业。C

25、左右,在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D床,可指我国古代供人坐卧的器具,也可指井上围栏。文中的“床”当属前者。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 -A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B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当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同时逃出。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

26、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5 分)(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14 题。卧 病 许浑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朝天:上朝。越山:越地之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13.下列选项,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这诗歌氛围凄凉、情

27、感哀伤,使用了“灯”“月” “窗”等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做官不能回家的无奈之情。B“凋”原意凋零,这里指早晨的露珠凋零,青青柳枝枯萎,诗人借露珠和柳枝,突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悲伤之感。C“空”原意徒然地,白白地。这里指薇蕨在诗人家乡白白地生长,因为自己却无法看到,借此表明诗人内心的惆怅。D颈联描写出生活环境的清冷,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忧伤之情以及有家不能归的苦闷无奈之情E“寒窗”是以凄寒幽暗的灰色调的语词来修饰窗,所构成的窗意象都蕴含着低沉、阴郁的情绪。- 9 -1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28、部分。(6 分)(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警告反动派,也鼓励和呼唤民众的名句是_ _ ,_ _ _。(2)鸿门宴中表达做事不拘细节的句子是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游人离去后,山中鸟儿欢乐的句子是_ _,_ _。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仅啃老还忘记家人的殷切期盼和自己心中的梦想,每天宵衣旰食,痴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虚幻世界,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DG 事件在全国引发巨大的反响,一时之间群情鼎沸,甚嚣尘上,众多艺人纷纷在微博上转发相关微博,抵制 DG,甚至有的艺人单方面宣布与 DG

29、解约。 清末时期,众多英雄诞生在沧海横流的风暴中,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我们在阅读时,要使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简为繁,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今娱乐圈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吸毒蔚然成风,这与浮躁的不良环境是分不开的。 监察部部长说:“我们要不断加大打击不正之风的力度,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出现。”A B C D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B.广东惠州市公安局吴华立上

30、任仅九个月,利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取巨额贿赂,七十二次出入澳门,仅赌博就输掉一千万以上人民币,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C青歌赛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舞台。- 10 -D. 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18.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梵高、保罗、塞尚和其他画家的数十幅名作可能因为博物馆和画廊的柔和灯光面临遭受不可逆转破坏的风险。 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受到梵高和塞尚等画家的追捧的黄

31、色颜料有一大弊端黄色颜料中富含的铬酸铅在灯光照射下易变色长期以来,LED 灯被视为保护这些画作的最理想方式也提醒博物馆应认真对待基于 LED 灯的照明系统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因为这种灯能够避免自然光和其他灯光造成的破坏这一研究发现,让绘画作品保护者陷入深深忧虑之中A. B.C. D.19.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减物质化”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实现物质资源增长 1 倍,经济增长 X倍的跨越。(1) ,还必须实现资源尤其是一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增加的资源消耗(2) ,从而使废弃物“不废”。因此,要

32、保障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即发展循环经济。2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不超过 80 字)(5 分)(1)请介绍这幅图。(不超过 100 字,3 分) - 11 -(2)请使用修辞手法,为这幅图加上一句“广告语”。(2 分) 六写作(总分 60 分,其中卷面分 10 分请以“碗中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 将题目补充完整。2 写出真情实感。3 叙述波澜起伏。4 不少于 800 字。- 12 -答案1,2,3,4,7 BBCBD 10 ,11, 16, 17, 18 CCBCD 8 BD 13 AD1.B; B 项“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

33、向,梳理其中的关系,就能让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表述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今天是市场,唐时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倒数第一段“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2.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 项“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错误,原文第三段说“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 。3.

34、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C 项“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必须考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夸大其词。原文第三段是“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靠书名更能抓人眼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的兴衰” 。4. B “精心挑选”错误。文中说的是“那人环视四周,想找个东西来当记号。最后,发现了窗台上裹书本鞋样子的红色小包袱, 这样吧,如果你儿子回家了,就把这包袱皮的红布搭在屋外的晾衣杆上 ”,从中看不出精心挑选的意思。5. 在劝服“儿子”自首过程中, “一块红布”为情节发展的物线,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一块红布”记载着儿子幼时的光荣,

35、又触动他最终痛下自首的决心,隐喻正气的感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突出了反腐主题。题目质朴却新颖不俗,能够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6. 对在潜逃中受苦的儿子感到心疼。对儿子贪心不足受贿犯法的责备。对是否帮助儿子实现自首的纠结。儿子自首后被带走的释然。7. D 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 项, “功利心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强加因果;B 项, “均”错。此处仅为李定广的观点;C 项,陈更没有提到“诗歌的不足” 。故选 D。8. BD 本题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 项

36、, “更深刻”错;A 项, “一致认为”错,材料中也指出了节目的不足;E项, “材料一诙谐幽默”错。故选 AB。(对一个得三分,对两个五分。)9. 激发了国人读书的兴趣。反思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让人在骄躁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浪漫。10C “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错误, “左右”指身边侍候的人,不是专指帝王旁边的。11C “并与其同时逃出”错误,原文是“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 。12参考答案:(1)赵王想生发事变,用所佩带的刀子切瓜,不断地请高祖吃瓜,将要对高祖不利。 (得分点:“生变” “连” “啖”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2)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他

37、先下手,大事就完了。我元胄并不怕死,但这样死又有什么益处(意义)呢?(得分点:“悉” “不辞” “益”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参考译文:元胄年少时英勇果敢,练就了多种武艺,胡须和眉毛都很漂亮,有不可侵犯的神色。北周齐王宇文宪见到他,把他当作壮士,招他到自己的身边,元胄多次跟随齐王出征打仗。升迁至大将军。高祖当初被召进皇宫,将接受临终嘱托。高祖先叫来元胄,然后差遣陶澄,并把心腹之事交给他们,元胄经常随高祖住在内室。到高祖当了丞相,元胄常在皇宫中主管军队,又荐引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从护卫。周赵王宇文招得知高祖将要改换周的社稷,于是就邀请- 13 -高祖到自己的府中。赵王将高祖引进卧室内,左右侍

38、从不得跟随,只有杨弘和元胄兄弟坐在门旁边。赵王对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员和宇文贯说:“你们进去献瓜,我趁机刺杀他。 ”等到饮酒正尽兴时,赵王想生发事变,用所佩带的刀子切瓜,不断地请高祖吃瓜,将要对高祖不利。元胄上前说:“相府中有事情要处理,丞相不能长久留在这里。 ”赵王大声呵斥元胄说:“我和丞相说话,你是干什么的!”呵斥元胄命他退下。元胄瞪圆了眼睛,怒气冲冲,握刀闯入内室保卫高祖。赵王问他的名字,元胄照实回答。赵王说:“你不是从前侍奉齐王的人吗?的确是壮士啊!”于是赐给他酒,说:“我哪里有什么不好的意图呢?你何必猜疑警觉到这种程度呢!”赵王假装酒醉呕吐,准备到后面屋里去,元胄怕他再生变故,扶住赵王使

39、他坐在座位上,这样重复了几次。赵王声称自己喉咙干,命令元胄到厨房中取茶,元胄不动。这时恰逢滕王宇文逌到来了,高祖走下台阶迎接他,元胄对高祖耳语说:“事情的形势很反常,应该快点离开。 ”高祖还没有明白,对他说:“他这里没有兵马,又能做什么事呢?”元胄说:“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他先下手,大事就完了。我不怕死,但这样死又有什么益处呢?”高祖重新入座。元胄听见屋后有穿铠甲的声音,急忙上前说:“相府的事多,您怎能如此久坐?”于是扶高祖下了座席,催促高祖离去。赵王将要追赶高祖,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口,赵王不能出去。高祖到达丞相府门,元胄随后来到。等到高祖杀了赵王,给予元胄的赏赐多得无法计数。当时突厥多次制

40、造边患,朝廷因为元胄一向有威名,授予他灵州总管的职务,北方夷人十分畏惧。后来再次被征召回朝任右卫大将军,皇上对他的宠爱照顾更加细致。曾经有一年正月十五,皇上和近侍大臣登高,当时元胄已经下班,皇上下令用快马召回他,等到元胄见到皇上,皇上对他说:“你与别人登高,不如和我一起登高好!”设宴欢饮,极其高兴。(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解13. ADA 这诗歌表达了诗人因做病不能回家的无奈之情。D是颔联(对一个得三分,对两个五分。) 14. 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 (3 分)思乡

41、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 (3 分) (只思乡无不能归,扣一分)1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6. B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者否定的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 。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纲举目张: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

42、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17. C A 白眼和青睐是两面,温暖是一面,二对一。B 贿赂没有正当或不正当的区分。D 主要原因是因素造成的,杂糅。18. D两句都在讲 LED 灯光,与横线前内容关系密切,应放在最前面;句转折,应排在后面;句是句的原因,应紧承其后;两句承接“最新的研究” ,应放在最后,故答案选。19. 但仅有“减物质化”还不够由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提供还要依靠资源的循环利用解析:材料由“减物质化”这一概念引出,对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第处填写的句子应该承接前面的内容, 以“减物质化”进行过渡;第处可由前面的“循环利用”与后文的“使废弃物不废”得出;第处则可由最后所给提示“即发展循环经济”得出正确答案。- 14 -20 (1)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2)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