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8 分)1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 “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 ,汉代重在“尊” ,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文化内容
2、由宽容转向专制3.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4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很多通俗教育渎本,如小学集注 劝孝文 劝学文 谕俗文等,以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和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当时A 理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层面 B 学校成为理学传播的主渠道C 社会上存在长幼失序的乱象 D 广大民众被迫遵守纲常名教5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
3、知,王阳明A 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 主张知行合一C 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 认为人性本善6、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 ,明的“敦厚繁丽” ,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2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思想 D、宗
4、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7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 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B 长期领先于世界C 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 受外来科技的支配8 中国文化史认为“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
5、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该观点强调新文化运动A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 B 应该将中西方思想更好地融合C 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值得肯定 D 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91905 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 “从事家族立宪” 。1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 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 1923 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主化运动的推动C 新文化
6、运动的开展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10一定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上述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对清朝统治 B 反对专制统治 C 救亡图存 D 发展资本主义11日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 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3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 D 列强
7、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2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大兔子: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 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 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 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13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
8、。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14l898 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他宣扬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胡适说:(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 “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说明严复的天演论及其思想 A刺激了国人的民族自强意
9、识 B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D直接推动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15胡适在 1923 年的一封信中说:“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 ;一是民报 ;一是新青年 。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的救国思潮分别是A 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B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社会主义C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 D 维新思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16 (题文)口号印证历史,下列口号出现的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 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国民大革命时期C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抗日战争时期D
10、 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战争时期41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82009 年 3 月,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恢复高考制度历史的史诗电影高考 1977 年在上海举行首映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A
11、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三下乡”活动的兴起19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201952 年秋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院系调整后,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由
12、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21、希腊某思想家曾说:“我们告诉别人时用的信号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给予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语言,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 ”这种思想A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的唯一标准 B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C重视以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D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22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霍金高度评价伽利略,主要是因为
13、伽利略的理论A揭示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有关运动的观念 B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5体系C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宇宙的运动 D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3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 ,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24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 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
14、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人文主义的复兴 B罗马法的重生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5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当时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 B 市民阶层的力量薄弱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 宗教神权统治的顽固26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 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
15、东方的欧洲中国。 ”“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此话反映出他A 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B 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C 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D 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2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A 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 B 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6C 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 D 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28 “这是最好
16、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 ”(狄更斯双城记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工人运动 C黑死病 D工业革命29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 。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地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他的观点 A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B认为国家的建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C主张订立社会契约,走公有制道路 D集中体现了民主共和
17、的思想主张30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 ”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 ,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右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美术31赫塔缪勒(Herta Muller)是当代德语文坛最具特色的女作家,其作品较多着墨于社会底层的现状, “以诗的凝练与散文的坦直,讲述了铁幕下那些被剥夺者的故事” 。下列作品与其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 。A 西风颂 B 唐璜
18、 C 战争与和平 D 巴黎圣母院32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 17 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应该是指A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B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3下图是由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的虚构的“世界末日钟” ,指针距离零点的远近象征着世界距离毁灭的远近,其变化通常与核威胁相关。杂志社根据世界局势7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世
19、人正视核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核武器技术理论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美苏核恐怖平衡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会使分针拨后 新科技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A B C D34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C 关注法律实施 D 重视赏罚并重35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从方升
20、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 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B 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C 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D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36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37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 B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38 “在 20 世纪末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
21、之前 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王安石实行的。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保甲法 D 市易法3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B C D 840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 是人们以本民族
22、语言解读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B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 主张“信仰得救” ,个人以精神的自由D 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41 “无需罗马教廷特权, (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 ”该材料出自A 九十五条论纲 B 基督教原理C 权利法案 D 至尊法案4219 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经判处它的死刑。 ”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农奴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
23、的工业革命进程农奴制度成为影响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废除农奴制度成为俄国人的共识农奴的悲惨处境得到知识分子的同情A B C D43美国学者 E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工业革命以来,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相似“前提”是指A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 外部世界的冲击与挑战C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入 D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兴起44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A 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 城市平民的力量C 天皇和大
24、名的力量 D 西方列强的力量45明治维新,是指 19 世纪 60 年代未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有远见的是9A 废除武士制度,实行征兵制 B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体制 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4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 ,其意图是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反对洋务运动C 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 挽救清朝统治危机47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反映的实
25、质问题是A 培养实用人才 B 创办新式学堂C 变革科举制度 D 实行政治民主化48康有为称:“吾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材料解析题(49 题 21 分,50 题 16 分,51 题 15 分,共 52 分)49.(21 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 “求真理于世界” ,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
26、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1)依据材料一,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 分) 材料二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 ,到 20 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 ,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称呼的演变, (3 分)这种演变反映了什么?(2 分)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
27、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10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践活动。 (12 分)这些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50(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1015 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 世纪 哥白尼太
28、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 至 19 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 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29、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11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
30、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4 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6 分)51、 (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魏书李安世传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
31、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7 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8 分) 12高二历史 12 月检测答案ABCAC AADBC BDBAC CCCDB ABBAC CCDBB CCDCB BBDAC DCBCD CDA49、 (21 分)答案:(1)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2 分)(2)称呼演变:夷学西学新学。 (3 分)这
32、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大势的历史必然。 (2 分)(3)三个阶段及实践:学术觉悟,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发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12 分) 影响:起了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 分) 50.(16 分)答案:(1)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 分)(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
33、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6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答案一 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6 分)答案二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 (6 分)51、 (15 分)答案:(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作用: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7 分) (2)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8 分)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