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5912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121011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会昌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 grandpa 和 gra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 aunt。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 ) A.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B. 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C. 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 D. 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

2、2.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将贫瘠的土地归于弟弟。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于是推荐其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3.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审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 ,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3、4.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5.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 2 -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

4、格局6.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7.“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开启了中国

5、现代化的进程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陈 旭 麓 中 国 近 代 社 会 的 新 陈 代 谢 中 说 : “这 是 一 场 悲 壮 的 斗 争 。 其 悲 剧 意 义 不 仅 在 于 他们 失 败 的 结 局 , 更 在 于 他 们 借 助 宗 教 猛 烈 冲 击 传 统 却 不 能 借 助 宗 教 而 挣 脱 传 统 的 六 道 轮 回 。”这 场 “悲 壮 的 斗 争 ”是A.虎 门 销 烟 B.太 平 天 国 运 动 C.义 和 团 运 动 D.辛 亥 革 命9.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粉碎了一

6、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10.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中共“一大”,制订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遵义会议,从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11.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7、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它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B C D12.美国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13.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

8、。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4.20 世纪 50 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15.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

9、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问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4 -16.下图是 19492008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据此推知,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17.“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A. 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B. 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C. 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开近代西方选举

10、制先河18.“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它奠基于必须永久固定的地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财产之上,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氏族或胞族的关系不再支配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了。 ”这里的“他”指的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1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20

11、.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21.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材料表明古罗马A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B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 5 -C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 D法律解释具有不确定性22.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

12、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 自然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23.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24.1832 年,英国规定:从前由“衰落选区”在下院充任的席位一律取消,把这些席位给予一些直

13、到那时还未被允许派遣代表参与议会的新兴大城市。选举权推广到了那些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或缴纳一定数额的租税的人。这一规定对英国政治的突出影响是( )A.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力 B.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D.完全剥夺了旧贵族政治实力25.2016 年 6 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 ,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 年 1 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4、B. 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2、非选择题(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 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

15、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

16、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6 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同时说明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8 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而罗马法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巴达作

17、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 7 -当于今天北京市的 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在古希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材料三 第 9 表 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十二铜表

18、法材料四 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原因,其中片面离婚有下列三种:一是友好离婚,即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二是有正当原因离婚,即因对方有过失而提出离婚的;三是无原因片面离婚,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一方遭受损失,这种离婚虽获准许,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查士丁尼第 I17 号新敕令(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分别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和罗马法的特点。 (4)(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你如何认识伯里克利所说的“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19、。 (8 分)28.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0 分)- 8 -请为上面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叫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 “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 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

20、。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 。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也长期(17211742 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 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 1721 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 ,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9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从政治角度回答) 。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N 300 690-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140 Mbit s Digital Leased Lines (D140U and D140S) Terminal Equipment Interface (V1 2 1)《接入和终端(AT) 140 Mbit s的数字租用专线(D140U和D140S) 终端设备.pdf ETSI EN 300 690-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140 Mbit s Digital Leased Lines (D140U and D140S) Terminal Equipment Interface (V1 2 1)《接入和终端(AT) 140 Mbit s的数字租用专线(D140U和D140S) 终端设备.pdf
  • ETSI EN 300 690-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140 Mbit s Digital Leased Lines (D140U and D140S) Terminal Equipment Interface (V1 2 1)《接入和终端(AT) 140 Mbit s的数字租用专线(D140U和D140S) 终端设备_1.pdf ETSI EN 300 690-2001 Access and Terminals (AT) 140 Mbit s Digital Leased Lines (D140U and D140S) Terminal Equipment Interface (V1 2 1)《接入和终端(AT) 140 Mbit s的数字租用专线(D140U和D140S) 终端设备_1.pdf
  • ETSI EN 300 698-1-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pdf ETSI EN 300 698-1-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pdf
  • ETSI EN 300 698-1-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_1.pdf ETSI EN 300 698-1-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_1.pdf
  • ETSI EN 300 698-2-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pdf ETSI EN 300 698-2-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pdf
  • ETSI EN 300 698-2-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_1.pdf ETSI EN 300 698-2-2009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_1.pdf
  • ETSI EN 300 698-2016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pdf ETSI EN 300 698-2016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pdf
  • ETSI EN 300 698-2017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pdf ETSI EN 300 698-2017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pdf
  • ETSI EN 300 698-2017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_1.pdf ETSI EN 300 698-2017 Radio telephone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the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 VHF bands used on inland waterways Harmonised Standard covering the_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