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6076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7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 级高三学年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风格,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 ,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 ”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

2、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 ”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 ”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 ”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

3、、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 ,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 ”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 ”梅品之“雅淡” ,梅格之“孤高” ,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

4、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 ,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 。其实在中国文化2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 ,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梅与竹,不仅为“友” ,而且同属于“君” 。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 ,有删改) 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

5、影瘦身,甚合士人坚韧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 B.梅姿“疏影瘦身” ,疏影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痩姿则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不屈。C.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D.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够与士人的人格胶合一体的原因之一。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梅花色淡气清,高雅脱俗,文人学士亦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度相合。 B.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通。C.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D.梅品“

6、雅淡” ,梅格“孤高” ,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 ,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 B.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 ,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陪衬的艺术力量。C.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 D.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会写到月光、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来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 ,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7、。3(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收获苏雪林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采摘葡萄的招纸,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夫人?”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

8、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摘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威

9、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4碧灿烂,渲

10、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

11、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 ,北新书局 1928 年版)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B. 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

12、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C. 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D. 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的痛苦感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5.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义。 (6 分) 6.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 一 9 题。 5冯其庸的“大国学”1924 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 。后来,他家的客

13、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 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读论语 孟子 史记精华录 三藏法师传 古文观止 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

14、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1946 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 文学史 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 孟子 史记 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 年,冯其庸从无锡

15、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2005 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

16、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6特有的情怀。(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 、叶君远冯其庸传等)相关链接: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 (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

17、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成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罩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 (风雨平生 冯其庸口述自传 )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冯其庸称自己是“稻香世家” ,与“书香世家”相对,既能表明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又能表现他对早年农村生活的怀念。B.无锡国专在当时的教育大环境下,非常重视国学教育,且最强调经典教育,因而冯其庸认为母校

18、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C.因为家贫,又加上 1937 年日寇占领无锡,冯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他从来无法专力读书,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 。D.冯其庸百折不挠,在遭受多次运动冲击后,仍能笔耕不辍,留下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涉及诸多领域。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学术的深厚精良,让冯其庸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B.因为冯其庸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关注教育,积极推广国学教育,所以,他不只是著名学者,也是教育家。C.冯其庸倡导国学,为

19、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汁了游学制的规范,并率先垂范,最终因成就突出而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D.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传承民族特色与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7是正确的国学观,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9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冯其庸经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

20、。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 ”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内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 ”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郎。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 ”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 ”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

21、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 ”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 ”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 ”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10下列对文

22、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8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B.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

23、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C.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D.梓宫,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朝中居要职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

24、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 动,雕 眄 青云睡眼开。9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

25、高台。【注释】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拳毛:蜷曲的马毛。雕:猛禽。眄(min):斜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 颈联中, “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 ,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15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

26、全诗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 , 。 ”的稳定局面。(3) “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 相比晋人之“韵” ,宋人的“意”又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27、尔”的天然自工。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对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等,都显得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是这样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节奏的起伏也比较剧烈;兰亭10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等

28、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 ,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又如前赤壁赋 ,虽是楷书,但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 )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 ,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行云流水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B. 行云流水 驾轻就熟 天衣无缝 悠然自得C. 龙飞凤舞 游刃有余 天衣无缝 泰然自若D. 龙飞凤舞 驾轻就熟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18文

29、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通过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C.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

30、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1B.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因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 因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20. 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招聘启事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力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 2 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 15-20 万左右,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智

31、慧教育培训学校2018 年 6 月 28 日 21. 下面是厦门市和佳木斯市春节期间的天气情况,请据此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 ,给市民出行一些建议。要求用语亲切自然,不超过 100 字。(6 分)城市 天气状况 温度 风向风力 空气状况厦门 晴转多云有阵雨 18-26 度 南风 2-3 级 优佳木斯 中到大雪 -15 -7 度 北风 7-8 级 差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

32、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12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月考答案1、C 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

33、,也要尽早报春。2、B 说的是梅花和竹篱苍松清水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合。不是谈论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答非所问。3、D A 项, “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 ,过于武断,观赏梅花首先要看色闻香,然后再赏其神韵。B 项, “岁寒三友”不是谁衬托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 C 项, “岁寒三友”的说法,最早在南宋。4、D“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错误,应为“使人更觉记忆的美好和现实的悲哀”135、指具体的秋收,是收获葡萄的季节;指收获的欢乐和友谊,把欢乐推上一层,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情理之中。6、营造了温暖和煦、生机勃勃的外在环境,给人以温暖、活力;烘托了

34、收获季节人们愉悦的心情,显现既写实又象征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早晨变化描绘得层次分明,有声有色,静中有动,动中有变,树似绿烛,光似银箭,比喻贴切,形色俱佳,给人以美的享受。 7、C “又加上 1937 年日寇占领无锡”有误;“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 ”有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 年,日寇占领无锡” “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8、B, A 项,文中只是说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

35、的意义和无穷乐趣” “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 ,选项把两者嫁接到一处,故有误。C 项,文章最后一段说“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 ,注释中又说“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 。 D 项, “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有误。在材料链接中“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 “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罩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

36、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 。9、少年之时艰难求学,国学基础逐渐牢固。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国学研究广涉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推广国学教育,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 10、 C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 ,这句话的含义是“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吃饭。 ”根据理解原句“其守历阳也”也,作为句末助词,所以可以排除 ABD 三项。11、 B 各部最高长官

37、叫“尚书” , “侍郎”是副长官。12、 C 曾开 “因此被贬知婺州 ”错,依据原文“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14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可知被贬婺州的应是胡铨。13、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争” ,争执;“苟” ,如果;“愿” ,希望。)皇帝车驾巡视东南地方,大军聚集之地,以长江为险阻,敌人不易轻率进犯,他们所希图的是整个四川。 (“巡” ,巡视;“聚” ,聚集;“江” ,长江;“遽” ,轻率。)【附参考译文】曾开字天游。年轻时好学,善于做文章。崇宁年间进士及第,调任真州司户,多次升迁至国子司业,

38、后又提升为起居舍人,代理中书舍人。宫中起草制书,有许多议论驳斥,违逆当权宰相的心意,降官为太常少卿,责令监督大宁监盐井,是个只有一匹马的小官,但并不因此而自卑。建炎初年,奉诏令驻潮阳招安捉拿虔州贼寇,事情完毕,于是让他去镇守虔州。过了二年,所有寇盗都讨平。又召还他任中书舍人,论述说:“皇帝车驾巡视东南地方,大军聚集之地,以长江为险阻,敌人不易轻率进犯,他们所希图的是整个四川。一旦失去那里的防卫,陛下就不能高枕而卧了。希望选择可倚重的大臣与吴玠合力巩固卫护整个蜀地。 ”曾经进言说:“太祖鉴于五代末年本末倒置指挥不灵的忧患,京城附近的驻军,比天下兵马多一倍,卫护皇宫的宿卫军,由三衙统领。现在禁军部

39、队力量薄弱,希望参照从前的制度加以增补。 ”皇帝全都欣然采纳。当时秦桧专权主张和议,曾开起草国书,辨析了体制不正确,辩论这事,不听从,于是请求罢免,改兼侍读。秦桧曾经招曾开用温和的话安慰他,而且说:“主上空着执政的位子来等待你。 ”曾开说:“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 的礼节。”秦桧说:“就像高丽对于本朝那样罢了。 ”曾开说:“主上凭借圣德登上皇位,是臣民推崇爱戴的,是各位圣人所听到的,你应当使兵强国富,尊崇君主庇护人民,怎么可以自卑自辱到这个地步 ,不是曾开所敢于听见的。 ”又引证古代道理来折服他。秦桧大怒说:“侍郎知古代的事,

40、秦桧难道不知道吗?”又一天,曾开又到政事堂,问:“究竟怎么办?”秦桧说:“皇上心意已定,还说什么!你自管捞个大名声走了,像秦桧这样,只不过想要办成国家的事罢了。 ”然而还因为先帝灵柩没有归还,母后、钦宗没有回国,诏令侍从、台谏官集合讨论上报皇帝。适逢枢密编修官胡铨上密封奏章,痛斥秦桧,极力称扬曾开,因此而被罢免,以宝文阁待制为婺州知州。曾开说:“妄作议论,实在因为是国家大事。 ”极力请求还乡。秦桧提议夺职,同官认为不行。因病免官,闲居十多年。曾开孝顺友爱亲厚族人,对朋友守信用。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

41、吃饭。他留守南京15时,和刘安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因此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14、C “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15、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颔联表达了诗人对韶华已逝的慨叹。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后两联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以“马思边草

42、” “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精神顿作。 16、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7、 A 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或速度快且动作轻巧。龙飞凤舞:像游龙飞行、凤鸟起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或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行云流水”和“龙飞凤舞”都可以用来形容书法作品,但“龙飞凤舞”侧重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舒展灵活;“行云流水”侧重形容书法自然流畅。语境中强调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写得“一气呵成” ,用“行云流水”更为合适。游刃有余:刀刃运转在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

43、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驾轻就熟: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悉的路上,比喻对事物熟悉,做起来容易。文中指字体大小的安排、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把握,用“游刃有余”恰当。浑然天成: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天衣无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缝隙,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浑然天成”强调事物的自然和完整, “天衣无缝”强调事物的完美,语境侧重强调黄州寒食帖的“自然” ,故“浑然天成”更为合适。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泰然自若”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沉着

44、镇定,不合语境,故“悠然自得”更为恰当。故此题答案为 A 项。18、 C 通过分析原句成分可知“可感” “可见”是句子的谓语部分, “不仅在而且通过”是修饰谓语的状语,而此句明显缺少主语。另外“通过中也每每可见”一句是“通过”和“在中”两种句式的杂糅。联系这两处语病筛选四个修正项可知16B、D 两项没有补充主语,A 项没有解决杂糅,正确答案为 C 项。19、 C 本题从逻辑关系上看,所补充句子与上文应是因果关系, “进而”表递进, “因此”才表因果,故排除 A 项和 B 项。从上下文意贯通上看,上文说“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下文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因此应先言“

45、端整沉着” ,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故排除 D 项,答案为 C 项。20、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 。将“全日制本科学力” 改为“全日制本科学历” 。将“15-20 万左右”改为“15-20 万” 。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 。将“致电”改为“来电”( “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前面学科和后面的名额限定不明确,有歧义,将“五名”改为“共五名” 。再如将“15-20 万左右”左右和前面的约数发生语义的重复或者逻辑不当。 “有兴趣的”用语不正规。 “致电”不合语境,致电是给别人打电话,来电是打入) 21、春节期间,厦门以晴天为主,温度

46、怡人,空气清新,习习南风将伴你走亲访友。但是,偶尔会有阵雨,请备好雨具。佳木斯瑞雪飘飘,银装素裹,但北风凛冽,气温较低,空气质量不尽人意,请提前做好保暖工作。 (表述要“温馨” ,表格中各项都要涉及。根据天气特点对市民出行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注意防护空气质量问题、注意防雨防寒等)22、 【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 ,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5)自由与安逸;(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7)适者生存。等等。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点评】本题适合写议论文,要注意:(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