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96531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57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53.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22讲,考纲要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 依然存在。 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2)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 股价狂跌。 (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基本矛盾,考点一 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知识回扣,华尔街,(5)影响 造成经济衰退或萧条;社会危机加深, 势力抬头。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加紧在 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紧张。 (6)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 ”政策,危机不断恶化。 2.罗斯福新政 (1)背景: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 ,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他于1932年当选总统。,法西斯,自由放任,国际市场,社会危机,(2)措施 金融: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工业:通过 ,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 ”。 社会立法:签署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

3、会。 (3)影响 直接影响: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间接影响:缓解了社会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 时期。,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全国劳工关系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构图解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构图解史】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教材补遗】 “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图解历史】罗斯福新政的“三新”,史料一 下表是19291933年

4、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史料二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行动或政府声明而恢复。经济的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机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来治愈。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表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下降和外贸缩减的幅度很大,失业人数激增。 (2)史料二反映了美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态度。表明胡佛政府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史料运用 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

5、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经济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史论归纳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史料一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

6、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摘编自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命题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史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以句号将信息分为三层,分别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及措施的影响。表明罗斯福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史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

7、的实质。表明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史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遭到许多人的抨击。认为罗斯福触动了某些资本家的利益,使资本主义变质为“红色”的社会主义。,史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整理,【答案】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三,举例说明新政的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史

8、论归纳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的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2.运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解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

9、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通过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全球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 经济理论盛行。 (2)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 。 (3)影响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各国立即

10、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 ,发展“混合经济”。,凯恩斯主义,考点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回扣,宏观调控,经济的干预,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的趋势。 (3)概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 (4)评价: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

11、)地位: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缓和了经济的 ,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社会化,周期性波动,4.“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美国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特点:“新经济”是以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3)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知识经济,【概念辨析】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思想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

12、是国家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图解历史】 美国的“新经济”,【构图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6年及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分别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讲述了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及举措。说明社

13、会福利制度成为政党竞选的重要手段;表明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确立“福利国家”制度。 (2)史料二阐述了福利政策的目的、实质及影响。认为“福利国家”的实质和目的是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福利国家”的弊端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人们的进取心减退,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史料二 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

14、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使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答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答案】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2依据史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史论归纳 “福利国家”

15、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 (1)发展历程 起源:罗斯福在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 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缩小: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2)评价 积极作用 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

16、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会消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 政府福利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纳税人税收负担过重。 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史料一 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

17、化的时机。 英国首相艾德礼工党的展望,命题点二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史料二 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新经济指数:了解美国经济的变革的研究报告将“新经济”定义为: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的创造思想和技术。,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了煤炭和电气工业的国有化趋势。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史料二叙述了“新经济”的内涵及特点。说明“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答案】这些变化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容纳能力;但都没有从根

18、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史料运用 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众多新变化。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些新变化的认识。, 史论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及评价 (1)表现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 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

19、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评价 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 资本主义之所以不断调整政策,不仅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的表现。,明考情,考题1 2014新课标全国卷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

20、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解考题,【解析】C 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考题2 2013新课标全国卷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

21、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以胡佛改革措施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即胡佛的部分措施被罗斯福所借鉴,可通过逆向思维方法来作答。A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相矛盾;B项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相违;C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并非“自愿减少耕地”;D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考题3 2015全国卷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22、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 B 本题以1935年美国颁布退休人员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法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相对应,故答案为B项。A、D两项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是农业调整法的内容,皆排除。,考题4 2017全国卷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

23、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 A 本题以尼克松的咨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美国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美国联邦政府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项正确;据“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可知,美国

24、联邦政府的意图不是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滞胀”危机,美国政府采取减少对经济干预的政策,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故C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之前盛行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降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但不是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解析】 B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机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来治愈”说明胡佛主张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合作共赢”,A项错误;“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不符合材料“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发生在

25、1933年,与材料时间“1930年”不符,D项错误。,1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行动或政府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机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来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 )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练经典,考向1 经济大危机,2“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力更生的意志

26、和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以工代赈” C.推进劳资谈判 D.调整农业生产,【解析】 B “以工代赈”是指给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以代替直接救济,可以达到材料中的目的,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意在维护失业者的自尊,促使其自力更生,A选项无法体现对失业者的救助,错误;C选项不能促使失业者自力更生,错误;D选项同样达不到材料中的目的,错误。,考向2 罗斯福新政,3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第一年,失业率是25%;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稳步下降到15%左右。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 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 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

27、地位 D.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解析】 B 失业率的降低表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不是解决就业,A项错误;失业率的降低不能表明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D项错误。,4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历程 对美国的创新进行了评述:“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材料中“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表现为( ) A.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B.首创了“

28、福利国家”制度 C.政府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 D.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解析】 C 据材料中“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知,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干预,故选C项。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并不是美国的创新,A项错误;材料未提“福利国家”制度,B项错误;美国未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只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项错误。,5“福利国家”制度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欧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英国于1948年率先建成“福利国家”,之后西欧各国纷纷效仿,再之后西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又受到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推崇。这说明“福利国家”制度 ( )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

29、的积极性 B.不存在弊端,不需要调整 C.覆盖面虽广但高收入阶层受惠多 D.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解析】 D 材料意思是英国率先建成“福利国家”,其后,“福利国家”制度受到了西欧各国的效仿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推崇,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故选D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制度不会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福利国家”制度是存在弊端的,B项错误;“高收入阶层受惠多”与“福利国家”制度不符,C项错误。,考向3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6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达国家

30、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对经济全面干预 B.实行福利制度 C.推行互联网经济 D.发展第三产业,【解析】 D 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故选D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石油危机,经济发展停滞,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项错误;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政府主张减少财政支出,B项错误;互联网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7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这些表明 ( ) 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C.二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解析】 A 材料反映了知识产业兴起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这说明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B项错误;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