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6533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37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186.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四单元,单元整合(十四),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认读导引】 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两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第一种,走资本主义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

2、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纵向贯通,2.第二种,走俄国人的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来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种,走自己的路。 1927年

3、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考题例证1】孙中山把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熔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是对大同社会的

4、美好设想,【解析】 D 孙中山先生的“博爱”主张很显然并不是单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矫正,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以传统儒家思想为行动指南,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而非博爱思想,故B项错误;“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不难看出,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向往与追求,故D项正确。,二、 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考题例证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

5、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解析】 B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民生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所以中国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故C项错误;D项不是民生主义的主要目的,故错误。,比较欧洲

6、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中外链接,【考题例证3】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政府的腐朽统治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 A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是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而逐步深化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故选A项。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能解释“突变性”,故B项错误;政府的腐朽统治不能解释“突变性”,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也不能解释“突变性”,故D项错误。,素养十四 突破压轴大题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五提炼主题阐述型 【考题例证】 2

7、017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历史素养,【解答模板】本题为开放性主题阐述型材料解析题,解答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审设问。 (1)知识角度:学生对近代中国近代化的演变史实的认识。 (2)设问角

8、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3)设问限定: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 (1)关键信息: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2)关联教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第三步:列思路。 (1)“是什么”:依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拟定论题。材料反映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西方文明给中国造成了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 (2)“为什么”:迁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族工业

9、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等相关史实,可选择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某一方面对中国相应的影响为论题进行阐述。 (3)“怎么样”:迁移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及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的史实,围绕论题总结阐述,升华论题。,【参考答案】 略。,方法点拨 (1)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偏重于叙述,主要是对历史现象从叙述的角度作概括归纳;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评价就是评定历史现象或人物的功过是非(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与评论具有一致性,但评价偏重于结论。 (2)解答评述、评论、评价类设问题目,在分清设问方式的基础上,注意掌握以下

10、原则。 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价。如运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理论评价;还要注意表达的要求,划分出不同阶段,归纳成不同的方面(肯定、否定)等。,运用一分为二评价法。坚持看问题的辩证性,同时需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次;掌握好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判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 坚持阶段评价法:一是注意紧扣历史阶段特征;二是对同一历史现象分阶段评价。注意将所评价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包括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 主客观性评价法:在具有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或者主观目的的客观作用

11、方面分析评价。 (3)关联评述论证:解题时,要从历史角度出发,注意“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有据有理有情;呼吁正视历史,引以为训;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要尽量围绕材料观点的判断,达到论点新、角度新,评论、论述恰到好处。,新论十七 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冲击一回应”模式 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

12、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回应”模式。,史学新论,观点二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回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回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模式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

13、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 观点四 “帝国主义”模式 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 思考感悟 有关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种观点应联系中国历史的具体情况,摒弃西方对中国史旧有的研究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性”来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真正深入中国社会的内部发现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任何只持“西方中心观”或“中国中心观”的观念,都是片面的。研究近代中国必须“抛弃中心和边缘的观念,无论这个中心是位于欧洲还是位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