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5 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文艺一、中国现代科技与文教二、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线索 1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农业、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线索 2 现代中国文艺和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线索 3 近代世界的科技
2、文化发展(1)近代科学技术兴起,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成就非凡;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盛行;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艺术取得辉煌成就。2线索 4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领域:20 世纪以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文艺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兴起,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现代主义艺术成为主流。第 3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纲要求 1.现代中国科学技术
3、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胁。(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成就原子弹:1964 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导弹: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 载人航天(1)成就: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 升上了太空。 (2)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
4、杂交水稻(1)成就:1973 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1 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号”。(2)生物技术:1965 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图证历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两弹一星”图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新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意义:经济上,重大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因素;国防上,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5、;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构图解史】 现代中国的科技命题点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
6、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 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4(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反映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说明卫星发射成功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革命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其垄断空间技术的局面。 史料运用根据史料二,分析“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史论归纳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
7、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考点二 “双百 ”方针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 “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提出: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内容:在艺术问题上“ ”,在学术问题上“ ”。 成就: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 。 (2)曲折5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 ,甚至上升为阶级问题。 表现:王蒙的小说 ,艾青的寓言诗蝉
8、的歌都受到政治批判。 (3)春天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 ”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表现:出现了“反思文学”“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出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2. 教育事业的发展(1)人民教育的奠基确定教育方向过渡时期标志:1949 年年底,第一次 会议召开。 内容:教育要为 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 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方针:德、智、体 发展;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9、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 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 ”、批“走资派”活动中;高考制度被废止;招收“工农兵学员”。 后果:使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 大大下降。 (3)教育的复兴“文革”结束之初拨乱反正,全面整顿。1977 年,恢复 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战略:教育优先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 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 。 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 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0 世纪 90 年代高等教育:实施“
10、 ”计划。 6社会教育:启动“ ”。 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推动了 地区教育的发展。 【图解历史】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材补遗】 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1964 年,刘少奇主席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即半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制度,工厂、机关的 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19641965 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积极兴办半工(农)半读学校的热潮。1965 年半农半读的小学在校生已达 2500 多万人,占全体小学生的 21.7%。实践证明,这种制度不仅能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且通过全日制和半工(农)半读“两条腿走路”形式,还能发挥农村学
11、校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构图解史】 动乱中的教育【概念阐释】 “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构图解史】 现代中国的教育命题点一 “双百”方针的内涵及影响史料一 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7邓小平史料二 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
12、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据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 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讲话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强调文艺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说明这一政策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
13、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界存在的问题。 史料运用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史论归纳全面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
14、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命题点二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史料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8 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8类别或者内容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本土文学 农业、工 业 传统教育篇数 15 13 9 42004 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 92 篇
15、,占所有课文的 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史料二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关于 1977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史料三 19492008 年新中国的教育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教材选文内容的变化。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册语文课本中选文以马列原著和政论为主。新时期教材内容突出经济类。表明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文化。(2)史料二主要阐述了恢
16、复高考制度。表明高考制度规定了对考试、录取中不公正现象的抵制。(3)史料三主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成就。从 1949 年、1978 年以及 2008 年三个时间段,说明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2.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9 史论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领域出现的两次发展高潮、原因及启示(1)两次发展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2)原因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提出“双百”
17、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 工程”计划,普及义务教育,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经济上,新中国成立之初到 1966 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研制“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
18、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31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为载体,考查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7全国卷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特征以绘画作品为载体,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及迁移所学的能力,据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015全国卷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从 1952 年年底中国掀起学习俄语的高潮切入,考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外交政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其本质的
19、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31 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高校课程设置及举办展览为切入点,考查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10考题 12017全国卷1977 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 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 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考题 22017全国
20、卷 下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考题 32015全国卷 到 1952 年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考题 42013新课标全国卷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21、“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11考向 1 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1.“墨子号”量子卫星于 2016 年 8 月 16 日 1 时 40 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跨入太空时代始于 ( )A.将“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B.“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C.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D.中国正式掌握卫星回收技术2.新中国曾拟定了 57 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
22、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等新兴科技。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文革”时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考向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3.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批评了文艺领域中的僵化教条思想 B.纠正了对于学术研究的政治干预C.确保了文艺创作持续和长期繁荣 D.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考向 3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23、展纲要中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我国政府 (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5.20 世纪 50 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 世纪 70 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 世纪 90 年代,先后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211 工程”“985 工程”计划;2016 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20 世纪 50 年代
24、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2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第 34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考纲要求 1.经典力学2.相对论和量子论3.进化论4.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5.现代信息技术 考点一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与探索生命起源之谜1.经典力学(1)背景 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 年,牛顿出版了 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形成以 为基础、以 为表达形式的
25、经典力学体系。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2. 相对论和量子论项目 相对论 量子论背景 经典力学面临挑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 内部 (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13标志 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 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 提出量子假说 成就 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2) 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意义(1)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 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使人类对 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2)与相对论一起
26、,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3.生物学的发展(1)背景欧洲封建社会坚持上帝创世说,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后,基督教神学遭受重创。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视野开阔,思想更加开放。 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奠基:拉马克的早期生物进化思想。(3)标志:1859 年,达尔文发表 。 (4)内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原理。 (5)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27、 【易错提醒】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教材补遗】 “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构图解史】 物理学的发展14【构图解史】 达尔文的进化论【教材补充】 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
28、种社会理论。迎合了西方资产阶级资本扩张的理论需求,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被广泛宣传并接受,被种族主义者、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充分地加以利用,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命题点一 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史料一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
29、料三 在近代科学革命时期,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的殊死搏斗集中在如何认识“天、地、人”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上,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揭示了“天地”的奥秘,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使“人体”生理解剖构造昭然天下。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它们以叛逆教会的姿态告诉世人:没有什么信条不可怀疑,没有什么学说不可改变。它们作为近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檄文,是向宗教权威发出的挑战书,也是自然科学借以宣告独立的宣言书,科学作为神学附庸的地位不复存在。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 史料解读(1)史料一叙述了“永恒的法则”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2)史料二
30、解释了近现代物理学领域的科学革命。认为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是指 17 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 20 世纪初相对论的提出,强调了牛顿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地位。15(3)史料三反映了近代科学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主要说明近代科学革命挑战了宗教权威,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永恒的法则”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牛顿与爱因斯坦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史论归纳近代思想解放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关系(1)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神
31、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文艺复兴运动为直接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16命题点二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史料一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
32、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物种起源史料二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 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 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体现了以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2)史料二说明近代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彻底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达尔文学说的核心主张。2.依据史料二,简要指出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
33、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史论归纳近代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思想界: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宗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2)科学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进生物界,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17(3)理论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自然史基础。(4)政治界: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者利用,成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考点二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蒸汽时代”(1)条件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 的发展。 科技: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2)进程改良: 改良蒸汽机。
34、 应用: 作为动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推广: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应用。(3)影响工业生产:机器大工业工厂形成, 逐渐形成。 城市进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成为工业国家。世界联系:蒸汽动力在 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2.“电气时代”(1)条件:1831 年,法拉第发现 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2)进程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技术日趋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 (3)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形成。 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3.信息技术的发展18(1)概况1946
35、 年, 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年,美国建立起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 。 (2)影响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 的步伐;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社会交往方式。 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深化理解】 蒸汽时代【辨析对比】 正确区分“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的发明(1)“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技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2)“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36、,科技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图解历史】 “电气时代”的背景和影响【图示解史】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轨迹19命题点 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 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史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科学技
37、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史料三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 科学发展报告等 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工业发明与科学的关系。主要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尚
38、未真正结合。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速度及社会化趋势的特点。(3)史料三叙述了科技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说明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02.综合上述史料,指出史料三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史论归纳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1)牛顿经典力学和热学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9、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2)进化论传入中国,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4)相对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世界的途径,量子论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信息技术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2017全国卷42近现代科学技术 本题从钟表的演变历程入手,考查科技发展
40、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2015全国卷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本题以历史公式为载体,考查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考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判断、分析、论证、说明的能力21412014新课标全国卷40 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出现原因运用材料,从中外关联角度对比考查宋应星和牛顿各自科技成果的特点及成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28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哥白尼的日心说)本题以恩格斯的言论为载体,考查哥白尼科学成就的地位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2013新课标全国卷40
41、爱因斯坦热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本题运用材料,中外关联,考查“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及成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结论的能力考题 12013新课标全国卷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考题 22017江苏卷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
42、究。17 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考题 32014山东卷 在 1543 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22考题 42013四川卷1925 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违背圣
43、经中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 1967 年。据此可知 ( )A.1967 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背了美国宪法考题 52017天津卷 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考题 62016海南卷 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
44、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考向 1 经典力学1.“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23C.普朗克量子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2.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 )A.改变了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C
45、.提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基础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考向 2 相对论3.2016 年 6 月 16 日凌晨,LIGO 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4.1904 年,法国科学家彭加勒曾说:“我们将要建造一个全新的力学,我们已经成功地瞥见它了。原来的比较简单的力学依然保持为一级近似,因为它对不太大的速度还是正确的,以致在新力学中还能够发现旧力学。”其观点可用于说明
46、( )A.牛顿力学在物理学领域失去作用 B.牛顿力学推动了相对论的发现C.相对论是最完美科学的力学体系 D.“新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改造考向 3 进化论5.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评价的应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 B.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24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英国科学家牛顿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 )A.促进
47、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C.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考向 4 三次科技革命7.约翰R.麦克尼尔在能源帝国中写道:从 1780 年到 1880 年的 100 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近代工业体系。这主要得益于 ( )A.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B.内燃机创制与使用C.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D.飞机和轮船的出现8.1913 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 小时 28 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0 年缩短为 1 分钟,1925 年又缩短为 10 秒钟。这表明 ( )A.发达
48、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B.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9.科技革命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的新态势。20 世纪 7080 年代,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A.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密集型工业 B.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C.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D.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2510.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C.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D.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第 35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纲要求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考点一 文学的繁荣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18 世纪末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