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曹刿论战一、趣文导读好乌龟时值大比,一人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像,稳许今科奏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何竟不会做文字!”【译文】时逢科举考试,有个人想中第一名,让卜人用龟壳占卜,颇得佳像,许愿这次科举稳中无疑。那人十分高兴,将龟壳小心地带在身上。等到考试那天点名入场,主考官出题,那人对其题旨茫然不解,终日也没写成一个字。于是抚摸龟壳叹息道:“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怎么竟不会做文章?”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
2、著和文学名著。记载了春秋时期 200 多年间的重要史实。 左传描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都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和散文创 作影响很大。【文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
3、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古今对碰】原 文 注 释 译 文十年春,齐【师】 【伐】我。 【师】军队。 【伐】攻打。 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公【将】战。 【将】准备。 鲁庄公将要迎战2曹刿【请】 【见】 。 【请】请求。 【见】接见。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乡人】同乡。 【肉食者】吃肉的人。位高禄厚的人。 【谋】谋划。【间】参与。他的同乡说:“位高禄
4、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刿曰:“【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 ”【肉食者】吃肉的人,位高禄厚的人。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乃】就。 就进宫去见庄公。问:“【何以战】?”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何:什么。以:凭,靠。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之分人。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个人专有。 【必】一定。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对】曰:“【小惠】未【徧】
5、,民【弗】 【从】也。”【对】回答。 【小惠】小恩小惠。【徧】同遍,遍及。 【弗】不。 【从】跟从。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 ”【牺牲】指猪、羊、牛等。 【帛】丝织品。 【弗】不。 【加】虚报。【信】实情。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 【福】也。 ”【信】信用。 【孚】为人所信服。【弗】不。 【福】赐福,保佑。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6、,必以【情】 。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实情 判断。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可以】可以凭借。 【从】跟随。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 ,战【于】长 【乘】乘作。 【于】在。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3勺。 齐军作战 。公将【鼓】之。 【鼓】这里作动词,击鼓进军。 庄公要击鼓进攻。刿曰:“未【可】 。 ” 【可】可以。 曹刿说:“
7、不可以。 ”齐人【三鼓】 。 【三鼓】三次击鼓。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刿曰:“【可】矣。 ” 【可】可以。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师【败绩】 。 【败绩】大败。 齐军大败。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刿曰:“未【可】 。 ” 【可】可以。 曹刿说:“不可以。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登上车前横木。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遂】 【逐】齐师。 【遂】于是。 【逐】追赶,追击。 于是就追击敌军 。既克,公问其【故】 。 【既
8、克】:已经战胜。既:已经。【故】原因,缘故。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对曰:“【夫】战,勇气也。【夫】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 【再】第二次。 【竭】耗尽。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兵 的勇气)就消耗尽了。彼【竭】我【盈】 ,故【克】之。【竭】耗尽。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克】战胜。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际意义。 【测】推
9、测、估计。 【惧】害怕。【伏】埋伏。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预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m) 】 ,故【逐】之。”【辙乱】战车轮迹很乱。 【靡】倒下。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很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作品赏析】4全文只用二百 二十二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划人物。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 、 “可矣”的简单
10、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知识梳理】类 别 解 释 举 例伐 攻打。 齐师伐我谋 谋划。 肉食者谋之间 参与 又何间焉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安 有“养”的意思。 衣食所安专 个人专有。 弗敢专也对 回答。 对曰牺牲 指猪、羊、牛等。 牺牲玉帛信 实情。 必以信孚 为人所信服。 小信未孚福 赐福,保佑。 神弗福也狱 案件。 小大之狱忠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之属也鼓 这里作动词,击鼓进军。 公将鼓之驰 驱车(追赶) 。 公将驰之故 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作 振作。 一鼓作气再
11、 第二次。 再而衰竭 耗尽。 三而竭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彼竭我盈靡 倒下。 望其旗靡实词逐 追赶。 故逐之乃 就。 乃入见何以 何:什么。以:凭,靠。 何以战虽 即使。 虽不能察虚词 于 在。 战于长勺5遂 于是。 遂逐齐师既 已经。 既克夫 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夫战通假字 徧 同“遍” ,普遍,遍及。 小惠未徧福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神弗福也鼓 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公将鼓之忠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之属也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公与之乘下 名词作动词,下车。 下视其辙败 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齐师败绩词类活用情 名词用作动词, (以
12、)实情判断。 必以情伐 古义:进攻。 今义:讨伐。 齐师伐我师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齐师伐我间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又何间焉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安 古义:养。 今义:安稳。 衣食所安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牺牲玉帛加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弗敢加也信 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 必以信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小大之狱情 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必以情古今异义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忠之属也
13、6属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忠之属也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可以一战福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神弗福也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再而衰凭借。 何以战按照。 必以信以把。 必以分人跟从。 民弗从从跟随。 战则请从请求。 曹刿请见请允许。 战则请从助词,的。 小大之狱之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又何间焉一词多义焉兼词,于此,在哪里。 惧有伏焉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何以战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 战于长勺判断句 表判断。 夫战,勇气也“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 可以一战“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应为“以何战” 。 何以战三、强化训练(共 32 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9 分)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 小惠未徧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之( ) 夫战,勇气也( )7(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4 分)(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9 分)1.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 忠之属也 古义:
15、今义:3. 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4.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5.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7. 再而衰 古义: 今义:8.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9. 必以情: 古义: 今义:(四)翻译句子(6 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4 分)(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 分)(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2 分)【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jin m bin zh su b b mu f(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
16、)讨伐,攻打 (2)大败 (3)虚报夸大(4)案件 8(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3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6古义:即使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8.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9.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四)翻译句子1.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
17、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3. (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五)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真题预测阅读曹刿论战 ,完成 15 题。 (共 10 分)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
18、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 ,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2. 第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品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9A. 忠君报国的思想 B. 勇于牺牲的决心C. 急切取胜的心理 D. 卓越的指挥才能3.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 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C. 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
19、略战术。D. 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4. 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 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 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C. 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 强调战争过程很短。5. 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2 分)A.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B.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参考答案】1. A 2. D 3. A 4. D 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