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97187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7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3.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18 分)一、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戮没(1) 枸杞(q) 踮脚(din) 瞠目结舌(chn) B. 叱咤(ch

2、) 花蕾(li) 似的(sh) 头晕目眩(xun)C. 压轴(zhu) 缒出(zhu) 淬火(cu) 一塌糊涂(t) D. 拜谒(y) 绯闻(fi) 创可贴(chung) 泥古不化(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廖廓 气概 凄惋 书生意气B. 赡养 云崖 飘渺 无耻谰言C. 奥丧 宫阕 忤逆 白浪滔天D. 岐视 追溯 嗔目 为虎作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个新建的小区,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地上草坪泛着绿意,可是一些人贪图方便,行不由径,常常踩着草坪横穿而过,实在辜负了植草者的美意。B.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取一至两勺,用温

3、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C.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引导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D季老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保持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2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轫,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C.老人在 80 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

4、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D.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 1.5 倍,煤消耗量减少了 1.2 倍。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 . . .6.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或褒(如,文、武、穆、景、宣

5、)或贬(如,厉、灵、炀)或同情(如,怀、悼、哀、闵、思、殇) 。B.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 33 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前四类也称五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D.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 “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6 分)- 3 -汉王

6、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 ”“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

7、,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节选

8、自刘向新序 ,有删改)【注】:刓(wn):磨损。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 断:判断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臣服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 附:依从,依附D民无不恨者 恨:痛恨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B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C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 4 -此/所谓妇人之仁。D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

9、/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B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韩信把自己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C韩信认为,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等一些策略,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了。D汉王采纳并实施了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大地,聚集了诸侯军队讨伐项羽,为帝业奠定了基础。第卷(82 分)三、 (共 22 分)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

10、寡人计策?” (4 分)译文: (2)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4 分)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 (8 分)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上片写行人因为战乱,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B.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C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 “寸寸柔肠,盈盈粉

11、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 5 -D “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层层深入,增强了震撼力量。1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胜似春光,_。(采桑子重阳)(2) 再别康桥中写诗人在康桥寻梦的过程中,感情不能自已达到高潮的句子是: _,_。(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4)落木萧萧,_。 (点绛唇素香丁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2 分)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

12、日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

13、 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 6 -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

14、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时常,我会把青 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

15、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 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

16、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 7 -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

17、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C.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D.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

18、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15.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 (4 分)16.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6 分)五、 (共 8 分)17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神马都是浮云”、 “hold 住” 、 “伤不起” 、 “有木有”等;另一方面,去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不少于 50字。 (4 分)- 8 -50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1) (2)题。(4 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9、”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1)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请写出所在句子的序号,并改正。 (与原文一致的内容可用省略号代替)(2 分)序号: 修改: (2)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六、作文(4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20、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40 分)感动,是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她盛开于每一个人的心田。每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声内心深处的呐喊,每一滴悄悄落下的晶莹的泪珠这些都叫感动,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纯真,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种情感。生活中必有触动你心弦的人或事,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 800 字,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 9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 2018 年秋季高 2018 级 9 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一、 (12 分,每小题 2 分)1.选 D A.戮(l)踮(din)B. 咤(zh)眩(xun)C. 塌(t)2.选 B A.廖寥 惋婉

21、 C.奥懊 阕阙 D.岐歧 嗔瞋 3.选 D A.望文生义。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B.不合语境。 “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C. 褒贬误用。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含贬义。D. 胸无城府:为人坦荡,没有心机。4.选 B A.搭配不当。 “事件”不能和“批评教育”搭配 C.语意不明, “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D.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5.选 D 【解析 】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句。再初步 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外,两句也明

22、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 B、D 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 ,可以断定必接于后,即顺序为;根据和两句中的关联词“则” ,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并且应当在后对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句过渡,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 项符合提出问题()列举现象() 指明原因()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6.选 C.变徵,声调悲凉;羽,声调激愤。二、 (6 分)7D 恨:遗憾。句子译为:老百姓们无不感到遗憾。8A 9C 【解析】C 已经失去了“霸 王之名”不合文意。文中说“名虽为霸王” 。三、 (

23、22 分)10.(8 分)(1)汉王问韩信说:“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称赞将军,将军拿什么计策来指点我呢?” (4 分,划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2) (项王)又违背了义帝的盟约,把亲近的人、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心里不平。 (4 分,划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 10 -11.(2 分)A 项,上片写行人因为战乱,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因为战乱”说法没有依据,根据对上片的理解,作者是因为“离愁” 。12.(6 分)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 分)把抽象的无穷的愁比作具体的迢迢不断的春水(1 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离愁无穷无尽,绵延不断的特点(2

24、 分) ,让人更容易感受抒情主人公的的愁情。 (2 分)13 (6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不给分)(1)寥廓江天万里霜。(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琉璃叶下琼葩吐。四、 (12 分)14. C(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 ,是“一项”还是“两项” 。本题中,D 项, “如第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误;从文中来看,第自然段主要是运用排比,排比中有部分引用,没有运用典故。 )15.(一点 2

25、分) (运用比喻,把“青瓦”比作“城市里的隐士”,又以“青衫” “旗袍”借喻青瓦古朴的身影,“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生动地写出了青瓦融入城市的繁华,不再古朴、封闭、凋残。“梅雨的叮咛”用了拟人的手法,引出青瓦承载的乡愁和历史情味,生动形象,也引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解析:题干问的是“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 ,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找到画线句,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赏析句子应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入手。手法主要体现在描写手法、修辞方法上。 “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 历

26、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 ,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青瓦” ,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内容上写出了青瓦在城市的繁华里的凋残和不再古朴,但依然承载着历史和乡愁,能够引发人们的思念之情。答题时语句的含意与语句的表达效果,要相互整合。16.情感变化: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结尾处青瓦听雨,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 11 -“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思乡之心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让心情也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这一

27、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 (每点 3 分,共6 分。如果只有综合概括而无具体分析,最多 2 分)解析:题干要求“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这里包括两个答案,即应先概述人物情感的变化,然后对这些情感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注意明确地点出感情的变化,通过厘清文章脉络可知,作者的情感分前后两部分,找到各个层次的关键词句,如“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28、等,然后进行概括整合。五、 (共 8 分)17.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8.(1)序号: 修改:改为“不仅在于更在于”,或者“不仅是而且是”。(2 分)(2)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2 分)(“现实生活”“自身经历”“读深读新

29、”三个词答出两个亦可。)六、作文(40 分)【参考译文】汉王刘邦在采用滕公夏侯婴、丞相萧何的意见后,提拔韩信,拜他为上将军, (拜礼完毕)领韩信坐上座,汉王问(韩信)说:“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称赞将军,将军拿什么计策来指点我呢?”韩信表示感谢后,于是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向东争夺天下,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 ”韩信说:“请大王自己判断,勇敢、仁慈、强悍,您比起项王来,哪个厉害些?”汉王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比不上项王。 ”韩信拜了两拜祝贺汉王说:“我也以为大王比不上项王。但我曾在项王手下做事,请让- 12 -我说说项王的为人。项王发怒大声呼喊,千人听后吓得避退, (他有如此威风)却不

30、能任用良将,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见到他人时恭敬谨慎,说话很温和,别人有了病, (他便)伤心得流泪,把 自己的饮食分给病人吃。到了别人有功劳应当封赏爵位的时候,直到官印磨损了棱角,绶带破旧了,他还不舍得给人家,这些所说的是妇人的仁慈。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各诸侯王臣服,不驻扎关中,定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把亲近的人、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心里不平。诸侯看到项王把义帝迁徙到江南,也都把他们原来的君主赶走,自己在好地方称王。项王所过之处,没有不被摧残毁灭的,百姓怨声载道,不愿依附他,只不过被他的威力胁迫,勉强服从罢了。项王虽然名义上是霸王,实际上失去了民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已变成脆弱。如果大王真

31、能反其道而行,重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消灭?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还有什么人会不服从?率领正义的军队使思念东归的将士跟随,还有什么敌人会不被击溃?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来秦朝的将领,他们统领秦地的子弟几年来,被杀死的,数也数不清。又骗众多兵卒投降诸侯王到新安,项王设计坑杀了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得以脱免,秦地的父兄痛恨这三人,深入骨髓。现在项王强迫民意,凭借威力使这三人仍在秦地为王,秦地百姓并不爱戴他们,大王的军队进入武关之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刻的法律,与秦民约法三章。而且秦地百姓无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称王,同诸侯的约定,大王先入咸阳,应当在关中称王,百姓们都知道这件 事。大王失去了关中王的职位,到了蜀地,老百姓们无不感到遗憾。如今大王发兵东进,三秦大地只需要传递您声讨项王的檄文就会立马平定下来。 ”在这时,汉王非常高兴,自以为得到韩信太晚,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攻。八月,汉王向东进攻,秦地百姓都归顺汉王,汉王杀了被项羽封在秦地的三个王,平定了三秦大地,收集了诸侯的军队,讨伐项羽,奠定了帝业:这些都是韩信的计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