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 课时 2课题 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 理想试 验的推理过程.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会解释惯性现象.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惯性的应用和防止.难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学会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用具实验探究报告.斜面、木板、透明胶布、棉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及身便物品.教学环节说 明 二次备课课 程 讲 授(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1. 激发矛盾让学生直接观察课本中的四幅图,然后,要求学生推动桌上的文具
2、盒、书等物品观察其运动.(小组交流讨论)结合四幅图片和试验的感受讲一下力和运动的关系:推文具盒,文具盒就运动;撤去推力,文具盒停止运动.推书,书运动;撤去外力,书逐渐停下来.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同学们的观点是一样的.而这种观点统治人的思想近两千年.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 也即同学们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播放伽利略的
3、理想实验的 flash 动画,同时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2结论: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不受外力)将永远的匀速运动下去.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而且后来又经过了法国科学家笛卡尔等的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方向也不变 ,将沿原来 的方向永远的运动下去.上述结论孰对孰错,还是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1) 提示学生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探究报告(见下表).提出问题 :此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学生一开始可能只能回答出表象,应经多轮交流,由学生自己回答出: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4、和方向保持不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变)(2) 探究点拨.师:本实验分析与论证过程,着重在于比较数据,找出现象中变化的共同规律.(3) 学生分实验小组 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实验情况.(4) 学生小组讨论、 分析完成探究报告.教师投影出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报告,启发学生间交流与探讨,逐步由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表述,保留公认的较成熟的表述.3. 总结 归纳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该定律的建立具有两方面重大意义:一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说明,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的规律,可以在实验基础上,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推理出来.三是说明若物体受到外力
5、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4.学生思考:1、若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还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吗?为什么?32、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能呢?为什么?(二) 惯性引入:提出问题如果你 坐在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用手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会落在手上、手的前方还是手的后方?学生思考后播放视频文件.师:为什么不受力物体会表现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呢?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惯性”部分前 3 段内容,并利用桌上的器材(文具盒、一张白纸)亲手做一做实验,同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出提纲):1.你是怎样理解“惯性”实质的?2.课本中是怎样推论出物体具有惯性?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组织交流,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师:惯性既有有用的一面,也会带来危害.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 “兴利除弊”.撞紧松脱的羊角锤锤头,有经验的司机师傅快到目的地时,关闭发动机让车滑行,用盆泼水等.(利用惯性)司机师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要系好安全带,两辆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要保持车距等.(防撞措施)板书设计课后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