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08351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黄冈市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0 分)1. 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54km/h,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20m/s (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 A【解析】解:运动员的速度 ;v=st=50m5s=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13.6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 A。由速度公式求

2、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 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mm( )A. 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B. 茶杯的高度是 10C.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 7 D. 他自己的身高是 16.7【答案】 A【解析】解:A、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25cm 左右,即 252m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B、茶杯的高度是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10cm=100mmC、7 mm 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左右,故 C 不符合题意;0.0

3、7mmD、他自己的身高约为 左右,故 D 不符合题意。16.7dm=1670mm故选: A。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 mm 为单位,将各个物体的长度换算,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长度情况。3. 某校于 2018 年 3 月 13 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 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C. 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 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答案】 D【解析】解: A、诵读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B、诵读声影响了别班同学的学习和休

4、息就成为噪声,故 B 错误;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 D 正确。故选: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就为噪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3)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4. 今年 5 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

5、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C. 降低噪音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答案】 C【解析】解: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 C。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5.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

6、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放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放热【答案】 C【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选: 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 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 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7、,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答案】 A【解析】解:热风干手机可以加快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水的温度,故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选: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如果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就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3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7. 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8、选取适当温度计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 B. C. D. 【答案】 C【解析】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 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选量 程适当的温度计;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故选: C。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一定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2)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9、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此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步骤、读数要求等方面的问题。8.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答案】 C【解析】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

10、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C。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9. 测量视力时,人距视力表 5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明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 6mB. 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5mC.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明 4mD.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答案】 B【解析】解:把

11、题意画成示意图如下:人与镜距离 2m,人与视力表距离 1m,视力表与镜距离即为 ,2m+1m=3m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2m=5m所以视力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 。3m+2m=5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 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3m=6m综上分析可知, 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情况。10. 下列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 )A. B. C. D

12、. 【答案】 C【解析】解: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5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

13、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1.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答案】 A【解析】解: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通过

14、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1)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2)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3)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2. 图中 a、 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 b 图中他拿的眼镜 ( )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属于凸透

15、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答案】 B【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 B。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该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合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此题既考查了对两种透镜的判断,又考查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3.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 乙B. 乙 =0.5103kg/m3C. 若 ,则

16、V甲 =V乙 m甲 V乙故选: C。由图象可知,甲乙体积相等时的质量关系,根据 比较两者的密度关系;(1) =mV根据图象读出一组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根据 求出乙的密度;(2) =mV由图象可知,甲乙质量相等时的体积关系。(3)本题考查了密度的大小比较和密度的计算,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14.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 B7【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要使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

17、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可知, A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但眼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故 A错误;B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符合题意。C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但眼睛和烛焰在同一侧了,故 C 误;D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大于 20cm,故 D 错误。故选: B。根据凸透镜成像时, ,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在蜡烛的异侧通过凸透镜能看uuf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放大。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

18、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1)然后可知其焦距;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2)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18. 2009 年 7 月 22 口上午,我国的部分地区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_传播的原理。【答案】平面镜 直线【解析】解: 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

19、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1)了平面镜成像原理。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这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2)故答案为:平面镜;直线。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1)的像。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2)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中的平面镜成像。19. 小华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将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 AO 方向射到 O 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OB,实验时,在纸板

20、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9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反射 镜面 漫 。如图所示,将整个( / )纸板倾斜,让入射光束沿着纸板左侧 AO 射到 O 点,此时在纸板右侧 OB 的表面_ 能 不能 接收到反射光线。( / )【答案】漫 不能【解析】解: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1)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三条光(2)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只不过不在纸板所在平面,故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答案为:漫;不能。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

21、们的(1)眼里;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的。(2)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 “热管”是 20 世纪 80 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成蒸气,并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成液体,并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

22、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答案】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解析】解:“热管”里面的液体会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而汽化;当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一端时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而液化,而且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汽化,吸收;液化,放出。解决此题要知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其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注意汽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21. 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_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23、_处减弱噪声的。【答案】振动 空气 声源【解析】解: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建议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22. 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木块的长度是_ cm【答案】1 mm 3.20【解析】解:图示刻度尺 1cm 又分为 1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 1mm;(1)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

24、值为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木块长度为(2) 20.00cm 23.20cm。23.20cm-20.00cm=3.20cm故答案为:1 mm; 。3.20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1)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 20.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0.00cm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3.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当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6:5 时,它们行驶所花费

25、的时间之比是 4:3,则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行驶。【答案】9:10 西【解析】解:因为 ,(1) v=st所以,汽车运动速度之比为:10;v甲v乙 =s甲t甲s乙t乙 =s甲s乙 t乙t甲 =6534=9由 知,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故若(2)(1) v甲 v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行驶。故答案为:9:10;西。已知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 得到运动速度之比。(1) v=st若选取平时我们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那么我们可以先假设这个参照物(2)是静止的,然后在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时

26、,我们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该考虑到运动方向的关系,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7.0 分)1124. 脱蜡铸造是加工饰物或复杂零件的一种方法。例如:要加工一个锡质的小狗挂饰,它的具体做法如图所示:先用蜡制作一个小狗挂饰的模型,再以耐火泥浆浇注,待泥浆干燥后,加热使蜡模型熔化流出,制成小狗形状的模穴,最后将熔成液体的锡倒入模穴内,待锡冷却凝固后

27、取出。已知:小狗蜡模的质量是 ,制作出1.8g的小狗挂饰的质量是 , 求:金属锡的密度是多大?14.56g 蜡 =0.9103kg/m3.【答案】解:由 可得蜡模的体积: , =mV V蜡 =m蜡 蜡 = 1.8g0.9g/cm3=2cm3由题意可知,蜡的体积等于锡的体积,即 ,V蜡 =V锡 =2cm3已知小狗挂饰的质量是 ,14.56g则金属锡的密度: 。 锡 =m锡V锡 =14.56g2cm3=7.28g/cm3答:金属锡的密度是 。7.28g/cm3【解析】已知蜡的体积等于锡的体积,由小狗蜡模的质量和密度可求出体积,已知小狗挂饰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密度。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

28、关键理解蜡的体积等于锡的体积。25. 暑假,小燕到佛山探亲。小燕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放着一列列的火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地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的列车尾部才发现,实际她所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请分析小燕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提示:从参照物选择的角度作(答 )【答案】答: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与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列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

29、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做空中造型表演,其次是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6. 2014 年 4 月 18 日上午 8 时, D8271 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 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 计算,从贵港200km/h到南宁

30、要用多长时间?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贵港站列车时刻表车次 发站 到站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里程桂平 9:05 9:30 58km平南南 9:05 9:47 93kmD8271 贵港梧州南 9:05 10:28 177kmD8272 贵港 南宁 20:49 21:59 151km【答案】解: 由 得:(1)v=st动车从贵港到南宁所用的时间 ;t=sv= 151km200km/h=0.755h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时间为 : :(2) t=9 30-9 05=25min=512h则实际速度 。答:从贵港到南宁要用 ;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

31、从贵港到0.755h桂平的实际速度是 。139.2Km/h【解析】 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 求时间;(1) t=sv根据表中 D8271 从贵港到桂平的行驶时间,利用 即可求出速度。(2) v=st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列车时刻表的认识和速度公式的应用,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有很强的实际意义。27. 放假了,小明和爸爸决定乘高铁去上海旅游,而家乡没用高铁。于是小明通过网络查到距乐平最近的高铁站在鹰潭,通过网上查询可知有三趟从鹰潭北到上海虹桥的火车时刻运行表车次 到鹰潭站时间 从鹰潭站发车时间 到上海虹桥站时间 里程G1384 08:52 08:58 12:18G1344 0

32、9:38 09:45 12:54G1346 10:13 10:18 13:18588km小明和爸爸先驱车从高速到鹰潭,上高速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路边立有图示的标志牌,同时此时的时间是 08: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请你通过计算51.当小明赶到鹰潭北时,应选择哪次火车,此次火车运行时间是多少,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解:由图知,距离鹰潭北还有 90km,即 ,限速 ,(1) s=90km v=100km/h由 可得,驾车到鹰潭北所用的最少时间:v=st,t=sv= 90km100km/h=0.9h=54min他们 08:51 开车出发,到达鹰潭北的时间为 :45,8h51min+54min=

33、9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父子俩最快能赶上 G1346 车次;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 G1346 到达上海所用时间 :(2) t=1313: ,18-1018=3h总路程 ,该趟动车运行的平均速度:s=588km;答: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小明最快能赶上 G1346 车次;此次火车运行时间是 3h,平均速度是 。196km/h【解析】 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鹰潭北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 求到成都东(1) v=st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鹰潭北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上海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2)行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常见题目。四、作图题(

34、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28. 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从 S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A点的光路图【答案】解:过镜面作出点 S 的对称点 ,即为点光源 S 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 与S SA镜面交于 O 点,即为入射点 反射点 ,连接 SO 就得到入射光线,连接 AO 即为反射光( )线,如下图所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 ,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SA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本题还可以作出 A 点的像 ,连接 与镜面交于 O 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

35、和入射点,连接 OA, OS 画出反射A SA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29. 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 a、 b、 c 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

36、条特殊光线: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3.0 分)30. 小亮做“测量某品牌酒的密度”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操作:(1)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酒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酒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的总质量。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余的一步是_ 填序号 。( )在测量质量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发现天平左盘略高于右盘,此时指针(2)偏向分度盘的_ 选填“

37、左”或“右” 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直至横( )梁恢复平衡。由图 B 烧杯和酒的总质量是_ g,实验测得酒的密度是_ 。(3) kg/m3【答案】 A 右 应向右移动游码 81.80.92103【解析】解: 实验中只要能测出倒出酒的质量和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 就可(1) =mV以求出酒的密度,所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即步骤 A 是多余的;在加减砝码时,添加最小砝码后发现天平左盘略高于右盘,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2)右侧,因为是右盘略高于左盘,所以应取下最小的砝码再向右调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由 B 图可知,烧杯和酒的总质量为 ,由 D(3) m1=50g+20g+10g+1.8g=81

38、.8g图可知,烧杯和剩余酒的总质量为 ,m2=20g+20g+5g=45g倒出酒的质量为 ,由 C 图可知,倒出酱油的体积m=m1-m281.8g-45g=36.8g为 , 。V=40cm3 =mV=36.8g40cm3=0.92g/cm3=0.92103kg/m3故答案为: ; 右;取下最小的砝码再向右调游码; ; 。(1)A(2) (3)81.80.9210315实验中只要能测出倒出酒的质量和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就可以求出酒的密度;(1)左物右码,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称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2)天平平衡。实验中倒出酒的质量等于原来烧杯和酒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酒的总质量

39、,读出(3)倒出酒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 可以求出酒的密度。 =mV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的原理、量筒的使用及读数,还考查了实验步骤的排序,是一道综合题。31.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 ABCD 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 ON 折转, ON 垂直于 CD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实验时,将光屏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 O 点,(1)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某同

40、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次实(2)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答案】垂直 同一平面内 4 平面镜【解析】解: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可在(1)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2)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4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故答案为: 垂

41、直;同一平面内; ;平面镜。(1) (2)4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在平面镜上;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1)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2)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3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 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甲图中小车做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直线运动 选填“加

42、速”、(1) (“匀速”或“减速” ;)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 ,乙图中小车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2) m/s;m/s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3)_ 选填“ A”或“ B”( )【答案】匀速 加速 1 A0.75【解析】解: 甲图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乙图中,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加速直线运动;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v=st=1m1s1m/s乙图中小车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 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3) s-t图丙 A 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而 B 图为 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v-t故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A。故答案为: 匀速;加速; ; ; 。(1) (2)10.75(3)A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但速度大小增(1)大的运动叫加速运动;根据图中信息,根据 计算;(2) v=st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3)本题速度计算和对图象的理解。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