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084212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题 4 分,12 小题,总共 48 分.)1“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该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A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2、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依据所学,马关条约中关于“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为列强的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又享有在中国的各项特权,中国的民族企业无法与其竞争。所以应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的影响3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A 太平天国运动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朝咸丰年间”,结合课本所

3、学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在位皇帝是咸丰皇帝,ACD 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B。4“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 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D 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答案】D点睛:首先明确“光绪二十年”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5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A 甲午战争清军战

4、败时B 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C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 辛丑条约签订时【答案】B【解析】【详解】36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雅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乡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据此可知A 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 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 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答案】A【解析】从历史上来看,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日本做好了通过战争打败清朝、迫使中国屈服的准备,因此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故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

5、能反映,排除;C、D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7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 1875 年至 1894 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 1895 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 西方“主权”思想开始引入中国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党醒【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主权”并不等于“天朝上国”,故 A 错误;甲午之后“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主权”思想引入中国是开始于甲午战争之后,故 B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6、大大加深,但并不是近代中国分水岭,且材料无法体现“分水岭”的特点,故 C错误;材料中的“主权”指国家和民族主权,这说明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故 D 正确。故选 D。81896 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4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D 各国面临贸易

7、壁垒提升的风险【答案】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以此确定所处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进一步理解其出行的目的,依托材料和选项加以回答,不能凭空想象,材料所述内容课本上基本没有涉及,因此理解材料及所处的背景是解题的关键。9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D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时期,列强对其(半)殖民地的侵略手段都不相同,在南京条约签订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对殖民地的侵略也是以商品

8、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战争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故 C 项正确;A 项是南京条约的利益出发点,排除;B 项是马关条约的根本出发点,排除;C 项是 19 世纪中期的情况,符合南京条约的利益出发点,排除。10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C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D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5【点睛】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分水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

9、,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向西方学习上,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11庚子 7 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成大患,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各国“合而谋我”的后果是A 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B 列强侵华开始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合作D 以华治华成为侵华的主要政治手段【答案】D【解析】材料中庚子年是年,“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说的是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事情,此事件后签订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D 项正确;A 是中法新约影响;B 是马关条约影响;C 是第

10、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21900 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 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 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 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 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答案】A6二、非选择题(每题 12 分,1 小题,总共 1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 年 3 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

11、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材料二 1862 年 5 月 10 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 月 16 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材料三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

12、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答案】(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当前局势”:根据“1840 年 3 月”“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结合所学可知,指林则徐虎门销烟,迫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结合所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7(3)原因: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侵略方式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