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08421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事件是A 太平天国B 公车上书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2下图显示了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2【答案】B【解析】【详解】【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

2、编制的差异出发,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与影响,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19 世纪中期20 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时期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英美 日本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 种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 种有同学对上述表格中两个时期译著类别及其来源变化进行解读,推导出以下认识,其中最合理的是A 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B 近代中国既遭日本侵害甚巨也受其影响最深C 二十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开始谋求变革

3、旧制度D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图表两个时期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期间,译著类别社会学科比例上升,同时译著的主要是日本著作,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中国人更关注日本,故 D 项正确。A 项未考虑时代背景的变3化,不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遭受日本侵略,故 B 项错误; 19 世纪末戊戌变法就开始谋求变革旧制度,故 C 项错误。41901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光绪帝下诏说:“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A 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

4、B 旨在扭转外交失败局面C 防范大臣通过兼职专权D 促进了外交近代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5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向各国宣战懿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以及“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

5、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4为主”表明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也使清政府威信扫地,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 D 项正确;A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夸大了当时地方实力派的实力,排除;C 项地方实力派旨在维护地方利益,进而维护国家利益,并非列强走狗,排除。6下图漫画题为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A 迫使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B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激发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答案】B【解析】7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 1900 年 8 月 12 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 月 2

6、3 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A 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 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C 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 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马克吐温同情中国人是因为中国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义和团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是马克吐温有此言论的主要依据,故 B 项正确。义和团的目标是反5帝,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反清,同时也承担了反侵略的任务,二者目标并不一致,故 A 项错误。C 项是由甲午中日战争导致的,故排除。D 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与

7、材料题意无关,故排除。8“5 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 37 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下列对“激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决定了甲午战争结局B 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 影响了中日国际地位D 刺激了日本侵华野心【答案】B【解析】【详解】9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 反割台斗争B 黄海海战C 左宗棠收复新疆D 甲午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令倭得”可以判断该盟约反映

8、的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故 A 项正确。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初期中日之间的一场6遭遇战,“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所体现的情境与此时的战况并不相符。故排除 BD 两项。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台湾无关,故排除 D 项。10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 增辟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9、机马关条约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就在清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的同一天,明治天皇睦仁也针锋相对的颁布了宣战诏书,其中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列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并称开战原因在于“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等。日本在战争期间对国际舆论的拉拢和利用,甚至不惜使用金钱收买欺骗等卑劣的手段。但我几乎看遍了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媒,没有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美国公众阅读的资料。战争爆发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然而与

10、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行采访。当时许多西方媒体有关甲午战争的报道,被美化成了大和民族主导下的“文明之战”,1894 年 8 月 12 日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报露骨地评论道:“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放两股势力,西方国家之间会更亲近日本。”据张晓玮、张鹏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中日危机公关等根据材料,就中日两国在舆论宣传上的做法,取一个或几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7【答案】示例 1日本当局别有用心地使用了西方列强熟悉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从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歪曲战争肇端,不仅在道义层面将自身塑造为甲午战祸的受难者,而且在权利方面将自身定位于欧美列强的对等者,时将清政府置于主流国际秩序挑战者的不利境地。日本主动操纵媒体工具,让反复传播的谎言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在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军的败局。示例 2: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舆论战持漠视与放任态度,使得国际社会只能听到日本的一面之词,诱导国际舆论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倾斜。清政府未能利用近代传媒工具对战争的影响力,事实上是观念落后的一种表现,是体制落后的结果。这也注定了甲午战争中国必然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