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但直到 1941 年底,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B.政府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国内亲日派力量对日本一直心存幻想D.“苦撑待变”等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 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故 B 项错误;国内亲日派力量在国民政府中并没有占上风,故 C 项错误;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国际形势发
2、生变化,故 D 项正确。2.1940 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在此情况下中国方面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答案: D解析: 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37 年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38 年春,中国军队发动徐州会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40 年下半年
3、,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D 项正确。3.有学者认为,以卢沟桥事变为界碑,中日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出现了巨大转折。其中“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指的是( )A.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B.从中日战争到睦邻友好C.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D.从百年屈辱到走向新生答案: D解析: “从国共内战到共赴国难”指的是国共两党关系的巨大转折,故 A 项错误;“从中日战争到睦邻友好”指的是中日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 B 项错误;“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动员”是指日本侵华两个阶段的抗战方式,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
4、民族抗战,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转折,故 C 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是一个屡遭外来侵略的国家,卢沟桥事变后,经过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使中国走向新生,故 D 项正确。24. 1937 年 9 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D.中
5、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答案: D解析: 题干中“诚意救国”“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说明当时中日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故 D 项正确;当时各党派的政治主张并未趋于一致,只是为了共同抗日而联合,故 A 项错误;1937 年 9 月,蒋介石发表的这番谈话已经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国民党方面已经表明“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政府都“开诚接纳”,故 C 项错误。5.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在战略构想上最大之错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
6、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答案: D解析: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发生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且不存在所谓的“战略失误”,故 A 项错误;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标志着解放战争刚刚开始,不存在“某阶段的战略失误”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扩大占领地域”“平均使用兵力”“多方面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失败,且题干的设问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的新战略,故 C 项错误;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故 D 项正确。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
7、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答案: A解析: 由材料中“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次会议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故 A 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是关于筹建新中国的,故 B 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问题,故 D 项错误。37.中国的抗日战争
8、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期。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独力(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 50 万到 70 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 20 万到 70 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 1945 年战争结束时,230 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 120 万被钉在了中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
9、奋斗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 4.5 亿美元的矿产品、农牧产品,向美国提供了价值 7.48 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 1.148 亿英镑的农牧产品、矿产品,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彭训厚历史的告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与总结(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 (1)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
10、日本大量兵力;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资源。关系:因果关系。(3)理解: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代价。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可以概括出“影响”为国际地位的提高。第(2)问,第一小问“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国独力(立)抗战,抗击了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可以归纳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根据材料三“向苏联提供了价值 4.5 亿美元的矿产品、农牧产品,向美国提供了价值 7.48 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 1.148 亿英镑的农牧产品、矿产品”,可以归纳出向盟国提供了战略资源;第二小问“关系”,根据对第(1)问、第(2)问第一小问的回答,可以归纳出为因果关系。第(3)问,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