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09341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主要内容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预测热度2018 江苏单科,6,3 分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 历史解释2016 江苏单科,7,3 分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014 江苏单科,7,3 分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8 江苏单科,22,14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7 江苏单科,11,3

2、 分 解放战争时期 的民族工业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2)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2015 江苏单科,8,3 分 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1)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解读 本专题主要讲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在近五年江苏高考命题中表现比较平稳,除 2018 年命制了一道材料题外,一直以每年一道选择题的形式和比重呈现。从命题思路来看,多以材料表述某一具体现象,进而归纳出其所反映出的历史

3、结论,重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在复习本单元的过程中,须重视文本阅读,注重对历史现象的原因、影响、实质的深层次分析;作为经济史,尤其要重视对数据的分析解读。【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讲述了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工业经济产生、发展的曲折历程。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不同资本类型(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 世纪末初步发展;19121919 年“短暂春天

4、”;19271936 年较快发展;19371945 年遭受沉重打击;19461949 年陷入绝境。夹缝中求生存的民族工业,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点集训】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8 江苏扬州中学 5 月质检,7)有史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C

5、.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答案 B2.(2018 江苏海门一模,7)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 ”下列行动符合其思想主张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汉阳铁厂C.筹建北洋水师 D.设立发昌机器厂答案 B3.(2018 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6)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单位:千海关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入(-)超1864 46210 48654 +24441868 63

6、282 61826 -14561886 87479 77207 -102721888 124783 92401 -323821890 127093 87144 -399491892 135101 102584 -32517A.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进口国外商品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答案 D44.(2017 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6)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1850 1852 1854输华货

7、物总值(万英镑) 96.9230.5 179.1144.6157.4 250.4 100.1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 B.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C.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 D.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答案 D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8 江苏盐城三模,9)1922 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 ”1928 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这些记述主要意在( )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C.倡导使用国货抵

8、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答案 C2.(2018 江苏南京三模,9)下表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1939 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 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 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 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答案 D3.(2018 江苏南通一模,9)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

9、”,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 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 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5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 A4.(2017 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8)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的结果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C.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D.发展与外部国际

10、环境有关答案 A5.(2017 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8)下图为 19221936 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9221930 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B.19301936 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C.19311936 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D.19221936 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答案 D考点三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1.(2018 江苏海门一模,8)下表是 19141921 年中国面粉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数(包)1914 63 5275

11、01918 99 1233301919 104 1378101921 131 215370A.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C.民族面粉工业在一战后发展停滞6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答案 D2.(2017 江苏南京三模,6)19 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 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 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 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答案 C3.(2017 江苏镇江一模,

12、9)下面为列强在 18931928 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统计图(补注:日本在 1920 年达 4278 家,1928 年达 8926 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答案 C4.(2017 江苏盐城三模,7)1936 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13、D.强化了统制经济政策答案 A5.(2016 上海单科,21,2 分)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答案 D探史料7探究一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史料呈现史料 1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

14、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史料 2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读史指导史料 1:李鸿章建议效法西方强敌,加强军事建设史料主旨 史料 2:李鸿章

15、要求创办民用工业历史解释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创办了诸多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是晚清历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其思想、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走向有较大影响,他的言行代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国人所思考的方向和深度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反映了李鸿章的立论出发点是外国的侵略。说明李鸿章已经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优势。说明李鸿章具有变革观念,要解决外来的民族危机,要富强,必须进行改革。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2:表明李鸿章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发展军事工业的不足,强调必须要有民富作为前提。充分说明李鸿章认识到西方国家机器生产对比中国手工劳动的优越性。表明李鸿章计划开始建设民用工业史料认识洋务运动是

1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开始,后因经费等原因,转向创办民用工业,并且筹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论著。但相对浅层的学习,并不能实现富强的目的,甲午一役,洋务运动黯然收场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什么?李鸿章认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强在何处?中国如何应对?答案 变局:鸦片战争以来的列强侵略。强敌优势:洋枪洋炮,军事技术。应对:不该守“成法”与“古方”,要进行变革。2.根据史料 2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答案 实现富强的需要;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原料;增加财政收入;便利

17、百姓生活。8探究二 在夹缝中求生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呈现史料 1 据统计,18581911 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 953 家,创办资本总额为 2 亿多元。而 19011911 年就设立了 650 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 1.4 亿多元,其中江苏 162 家,湖北 82 家,广东 54 家,四川 42 家,直隶 37 家,浙江36 家,奉天(今辽宁)30 家,福建 22 家,安徽 21 家,山东 20 家,湖南 11 家,江西 10 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 纺织 业 缫丝 业 面粉 业 火柴 业 水电 业 机器 业 矿冶 业数量(家

18、) 82 70 53 28 60 20 73资本额(万元)1332.1 556.9786.8 1303813.8 352.1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 2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英国 德国 法国年份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1917 51989135 53.6 2309160 43.61918 49890293 51.5 1

19、568858 29.6史料 3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间达到 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史指导史料 1:19011911 年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史料 2:一战期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呈减少趋势史料主旨史料 3:19121920 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 1 中的“19011911 年”可判断

20、出此时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根据史料 2 中的“19131918 年”和史料 3 中的“1912 年到 1920 年”可判断出此时是一战期间民族9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重点阐释史料 1:20 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办的厂矿数量增多,资本总额增长,但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不合理史料 2:19131918 年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减少,说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史料 3:1912 年到 1920 年间,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明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大幅提高史料认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1、(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在曲折中发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011911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答案 特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成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概括史料 2 中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趋势。依据史料 2、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出现的原因。答案 变化趋势:19131918

22、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 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民族工业发展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国际国内市场等基本要素。过专题【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8 江苏单科,6,3 分

23、)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 B2.(2017 江苏单科,11,3 分)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1014.10 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见( )A.

24、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 D3.(2016 江苏单科,7,3 分)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 B4.(2015 江苏单科,8,3 分)下表展示了 191419

25、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 2383.58 10 4.921915 2097.34 9 3.301916 2062.07 4 1.421917 1559.43 8 5.471918 1334.08 3 0.661920 848.43 23 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1915 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答案 C5.(2014 江苏单科,7,3 分)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

26、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11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答案 DB 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 课标,28,4 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

27、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2.(2017 课标,28,4 分)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3.(2016 海南单科,15,2 分)19 世纪 7

28、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 A4.(2016 课标,28,4 分)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 C5.(2016 课标,30,4 分)下图是 1932

29、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12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 D6.(2016 课标,30,4 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7.(2015 课标,28,4 分)

30、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8.(2015 天津文综,5,4 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

31、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9.(2015 福建文综,24,4 分)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19091911 0 -90 +56 +4619191921 -89 -110 +32 +1419291931 -205 -76 +40 +531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 A10.(2015 浙江文

32、综,20,4 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 C11.(2014 山东文综,17,4 分)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33、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 D12.(2014 安徽文综,15,4 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答案 B13.(2018 课标,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8

34、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 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14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 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

35、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 略14.(2017 课标,41,15 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政府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36、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 分)答案 (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 世纪 70 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政府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 世纪 70 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C 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7 课标,28,4 分)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

37、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 B2.(2017 浙江 4 月选考,12,2 分)20 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 。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15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答案 C3.(2017 天津文综,5,4 分)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

38、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答案 C4.(2015 浙江文综,18,4 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

39、场的影响答案 D5.(2014 课标,28,4 分)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6.(2014 浙江文综,15,4 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 “自强” 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答案 A7.(2017 浙江 4 月选考,

40、33,5 分)(节选)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 1875 年便已开始发动。从 20 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 ”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16摘引自詹天佑文选 、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1)根据材料一

41、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5 分)答案 (1)时空范围:19 世纪 60 年代;沿海地区。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8.(2016 天津文综,14,6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

42、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 分)答案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5 四川文综,7,4 分)1935 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 B. C. D.答案 A2.(2014 海南单科,

43、16,2 分)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 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 5 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 30 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答案 B3.(2015 海南单科,27,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

44、,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7材料二 1912192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12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 分)(2)根据材料

45、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21920 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 分)答案 (1)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 分)(2)因素: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4.(2014 重庆文综,13,8 分)(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英国 德国 法国年份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1913 96910944

46、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1917 51989185 53.6 2309160 43.61918 49890293 51.5 1568853 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 分)答案 (1)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

47、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2019 届江苏徐州一中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一,15)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 。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 。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D.家庭纺织业有较快发展答案 D182.(2019 届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中,5)史家陈旭麓说

4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 ”下列不属于材料中的“它”布新之举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C.派遣留学生 D.发昌机器厂答案 D3.(2019 届江苏如东中学高三第一次学情检测,7)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据此可以看出( )A.洋务企业已经完全脱离政府控制B.民间筹资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C.民族工业发

49、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D.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 D4.(2018 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5)据 1882 年某报纸报道,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 。这说明当时无锡地区( )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答案 C5.(2018 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中,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中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增开商埠。清政府前后态度的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