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098631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共 7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

2、汉灭亡根源3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 369 名,出自 98 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 134 名,出自 126 个家族。这说明宋代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4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这表明包拯A强调科举选才标准 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痛斥官员贪腐行为 D注重维护朝廷法纪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执政官612 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 这

3、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7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8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 ,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B意在为国王的行为

4、开脱责任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 D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利的限制9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A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联邦制度C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D责任内阁三权分立10何顺果在美国史通论中写道:“作为国家的立法机构,其组成方法和权力与大陆会议相同,各州可选派代表 2 至 7 名,但在国会每个州只有一票表决权。更重要2的是,有关宣战、缔约、举债、召集军队和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均须得 13州中至少 9 个州的同意。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政权软弱无力 B完成独立战争的需要C三权分立

5、相互制衡 D民主政治的妥协理念11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情况的统计,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表明英国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1867-1869 年 17 项 5.7 项1880-1885 年 11 项 1.8 项1896-1900 年 1 项 0.2 项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12与法国革命相比,英国革命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保守色彩。革命的目的不是创建一个新社会,而是让君主遵守英格兰古老传统的议会权利而议会权利的来源,不是来自近代的民权思想或者自由理念,是封建体系下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利契约。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英国议会已被

6、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C英国议会政治不具备民主性质 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131877 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 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上述过程说明了A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B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C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 D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14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 600 万银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 300 万银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 250 万

7、银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 200 万银元。该条约应该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51840 年间,英国输华货值为 524298 磅,到 1840 年便一跃至 1,456,180 磅,1844年又升至为 2,305,617 磅,1845 年跃至 2,394,827 磅。但道光十六年(1846 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 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16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

8、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1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方式相同 B背景相同 C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318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1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具有新的

9、时代特点,最突出的是A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时代 B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的平均主义纲领C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D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历史任务20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B 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C 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D 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21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

10、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2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2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A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 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C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三权分立成为共识24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中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的呼吁做出响应,白白等候了 12 年

11、。下列说法最能说明上述现象的是,空想社会主义A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B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D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25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19 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26马克思说巴黎公社革命“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A巴

12、黎公社革命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的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D巴黎公社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7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4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这些举措A提高了公社的工作效率 B保证了公社政策的正确C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D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28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A

13、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三月十八日革命 D二月革命29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中,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A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C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正确道路D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301917 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1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

14、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性质发生变化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中共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32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国共产党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指示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C影响到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33 “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经

15、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 ,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 ”文中空白处应填上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持久抗战 D土地革命34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共发表此宜言是在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B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C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D重庆谈判的过程之中35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5C从延安到西

16、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第卷(共 30 分)二、非选择题(36 题 16 分,37 题 14 分)36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一 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 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国务会议图三 5 月 7 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表。(10 分)图号 反映的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的性质 历史意义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图二 孙

17、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 五四运动 陈独秀 (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6 分)37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材料二(1)材料一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4 分)(2)材料二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10 分)720182019学 年 第 一 学 期 高 一 期 末 考 试 历 史 答 案1-35 CBDBA CADAA ADBAC BCBDB D

18、DBBD CDDAC CCDCC36.【答案】 洪秀全农民反侵略反封建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题 1 分其余每题 2 分)(2)认识: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 (一点 3 分,任意两点 6 分)37.【答案】 (1)发展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KS D ISO 10216-2012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Instrumental determination of image clarity of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Instrumental method《阳极化铝和铝合金 阳极氧化层图像明晰度的仪器测定 仪器法》.pdf KS D ISO 10216-2012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Instrumental determination of image clarity of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Instrumental method《阳极化铝和铝合金 阳极氧化层图像明晰度的仪器测定 仪器法》.pdf
  • KS D ISO 10587-2002 Metallic and other inorganic coatings  Test for residual embrittlement in both metallic-coated and uncoated externally-threaded articles and rods  Inclined wedg.pdf KS D ISO 10587-2002 Metallic and other inorganic coatings Test for residual embrittlement in both metallic-coated and uncoated externally-threaded articles and rods Inclined wedg.pdf
  • KS D ISO 10700-2008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content-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钢铁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pdf KS D ISO 10700-2008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content-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钢铁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pdf
  • KS D ISO 10714-2001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content-Phosphovanadomolybd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钢铁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钒钼酸盐分光光度法》.pdf KS D ISO 10714-2001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content-Phosphovanadomolybda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钢铁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钒钼酸盐分光光度法》.pdf
  • KS D ISO 10719-2006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non-combined carbon content-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after combustion in an induction furnace《钢铁 非化合碳含量的测定 感应炉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pdf KS D ISO 10719-2006 Steel and iron-Determination of non-combined carbon content-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after combustion in an induction furnace《钢铁 非化合碳含量的测定 感应炉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pdf
  • KS D ISO 1118-2001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Spectrophotometric chromotropic acid method《铝和铝合金 钛含量的测定 铬变酸分光光度法》.pdf KS D ISO 1118-2001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Determination of titanium-Spectrophotometric chromotropic acid method《铝和铝合金 钛含量的测定 铬变酸分光光度法》.pdf
  • KS D ISO 11306-2009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Guidelines for exposing and evaluating metals and alloys in surface sea water《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暴露在海水表面的金属和合金的评定导则》.pdf KS D ISO 11306-2009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Guidelines for exposing and evaluating metals and alloys in surface sea water《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暴露在海水表面的金属和合金的评定导则》.pdf
  • KS D ISO 11400-2001 Nickel ferronickel and nickel alloys-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Content-Phosphovanadomolybdat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镍、镍铁和镍合金 磷含量测定 二氧磷钒钼分子.pdf KS D ISO 11400-2001 Nickel ferronickel and nickel alloys-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Content-Phosphovanadomolybdat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镍、镍铁和镍合金 磷含量测定 二氧磷钒钼分子.pdf
  • KS D ISO 11426-2006 Determination of gold in gold jewellery alloys-Cupellation method(fire assay)《金合金首饰中含金量的测定 灰吹法(火试金法)》.pdf KS D ISO 11426-2006 Determination of gold in gold jewellery alloys-Cupellation method(fire assay)《金合金首饰中含金量的测定 灰吹法(火试金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