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 年 11 月 12 日下午 14:3017:00 试卷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 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
2、生死观。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 的夙缘,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挟“金玉良缘” 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 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 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却也埋下了败落的 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 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
3、窘态。最终,两大家族 走向衰败与崩溃。可小说的结尾又说兰桂齐芳,贾兰考中了举人,贾宝玉有一个遗腹子,那么,曹 家是不是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小说含而未露。小说中求长生的死了,望情爱的断了,想长久的败 了。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就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 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 世界。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 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是情的出
4、 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 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 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世界的偏离。因此,红楼梦 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 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 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
5、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 “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 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选自 2018 年 5 月 4 日光明日报第 13 版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是变动不居、没有恒常的世界,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 B红楼梦的有情世界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最为重要。C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本应是天生的一对,这正说明了生活世界的变化无常。 D人在红尘中自然生发出的情感支撑着变化无常的世界,宝玉
6、是小说中的有情之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说清代佛学的传播及盛行,是要论证红楼梦的创作受到当时佛学影响。B作者列举出红楼梦中大量的事例,论证了小说第一重世界变化无常的原因。 C文章在论述虚空世界的特点和作用时,极少使用事例论证,而主要是分析说理。 D文章以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虚空世界起到的平衡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贾家由当年鼎盛到后来的衰败正是生活世界跌宕起伏、变动不居的具体表现。 B文章列举红楼梦种种变化的现象,指出这些变化与易经有密切联系。 C太虚幻境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虚空世界,舍弃了有
7、情世界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D在红楼梦中,只有贾宝玉一人能够割舍“实”与“情”,抵达虚空世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秋声李明官立秋甫至,虫鸣盈耳。 幕天席地,草台苇柱,整个秋季如同一出盛大的音乐会,大自然的名家优伶鱼贯登场:蝈蝈、蟋蟀、油蛉、蚱蜢、纺织娘、蝉或粉墨或素裹,或民族或美声,极具声势。 双翅裹挟着千年的古风,蟋蟀从诗经中趯趯而下,豳风七月唐风蟋蟀及召南草虫,一部线装古书,对这纤小生灵的精摹细刻达五六处之多。古谚有“蟋蟀鸣,懒妇惊”句,寥寥 六字,毕述光阴之急迫。秋露初降,蟋蟀之鸣有点怯怯的。小试嫩音的蟋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吊嗓后
8、,仿佛找到了感觉, 亮相舞台,把憋闷了一暑日的歌吟和盘托出。蟋蟀似乎总保持着一种低调,隐士般栖身于丛草、颓 室、缺墙、砖堆、土壁间。然而无法改变的是暑则在野、寒则依人的禀性。“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朝夕的寒气中,檐下窗前,墙角门槛,直至桌凳床脚,都传来蟋 蟀不绝的吟唱。庞杂的虫吟中,蝉声略欠协调。其实秋风一起,寒蝉已尽,准确地说,抓住最后一息光阴嘶鸣 的已不是常见意义上的蝉。它似蝉而小,名曰螗蜩,虫背青绿色,有纹身,鸣声清亮。蟋蟀类民歌, 螗蜩类美声,师承各异,流派不同。在飒飒西风中,螗蜩一改夏日的热情欢欣,有了一种紧迫感, 鸣叫少了圆润从容,变得嘶哑烦躁,甚至有
9、一种压抑和隐忧,那或许就是为自己吟咏的一曲挽歌。惟有一脉秋声美到极至,于纤细中流淌出金声玉振,抑扬婉转,有板有眼。这便是金铃子,又 叫金钟儿。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唤作油蛉。虫身虽小,其鸣铿然,如铜钹颤音,响铃 晃荡。白露时节,我静静坐在黄昏的檐下,听一只金铃子在向日葵上“铃铃玱玱”地吟出一串水音, 明润朗畅,如一声欸乃橹音自澄碧的河面摇弋远去。金铃子的浅唱低吟,为萧萧之秋添了一抹亮色, 震撼着我心,令我眼前幻化出遥茫的天宇,洒脱的巧云,浩淼的秋水,辽旷的田畴,胸次顿开。唧唧秋虫中,最堪入画的当数纺织娘。书名蛒蜲、莎鸡的纺织娘,乍一听,仿佛一位勤劳秀美 的织女,娉婷袅娜地向我们轻移莲步。纺
10、织娘是草虫中的西施,与之相比,蚱蜢太过瘦削,蝈蝈偏 于臃肿,油蛉失之纤细,寒蛩略输肥大。劲捷的纺织娘在晨昏出现居多,豇豆架上,葫芦茎上,荆 条篱上,都闪过它颀美的身姿。我与纺织娘接触最近的一次是在庭院东花墙下的扁豆架上。其时,凉月如眉,夜露初降,一簇簇向上举起的暗红色扁豆花间,传来一阵嘁嘁如纺车之声,音量之大,持续之久,真让人不敢相信 是一只小小草虫所为。我立在豆架下,只能辨得它在月色里振羽棱棱的剪影,而那一声声讽诵,却 彻夜未停。与低吟的蟋蟀不同,蝈蝈之鸣又是一种秋声。蝈蝈的身世并不逊于蟋蟀,“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虽难以亲睹古人描述蝈蝈薨薨揖揖、绳绳蛰蛰的浩浩之势,但并不妨
11、碍我的 思绪萦回到幽古旷寥的田畴上。我甚至觉得,屋后那条长长的河坝,就是古江汉千里沃野上一条田 埂的灵性蜕化。那条土坝沿上长满了杂草,昆虫集聚,鸣叫音此起彼伏。大肚子的蝈蝈,给人一种 憨厚敦朴感,颇像泱泱虫类中的布衣。在众多虫草中,蝈蝈是最趋向阳光的一种。秋阳熙熙中,这 小小生灵骈足颤须,阔首扬面,叫得愈发起劲。不仅在河坝上,我们还去玉米地、芦席间,搜寻这小生灵。最常去的是黄豆地,那是庄后的王 家尖上,三面环水,从东边一脊窄窄的坝头过去,上得畦子,便满地逮蝈蝈。我们在闷热的豆地里 猫着腰,凝神屏息地追寻。真正逮得,却非易事。明明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云乡,初听极切近 的扑翅声,再听又十分缥缈。
12、俄顷,甫在一丛叫得热闹的黄豆叶处蹑手蹑脚地站定,那欢鸣之音便 一个陡刹,静可闻针,而不远处的鸣叫依旧在作弄人。几个回合下来,如在梦里一般。也有孩子交上好运,逮回一两只蝈蝈,央求父母做了笼子,挂于门楣檐下,成为村巷一道特别 的风景。闲暇驻足,静心聆听,如凉月、如澄碧的河水,让人真切感受到自然的慰藉。秋分时节,昼夜相平。在节气的促迫下,虫类的合奏达到高潮。蟋蟀的小提琴,金铃子的铙钹, 纺织娘的定音鼓如汛起,如雨骤,如瓦格纳的交响曲,丝竹管弦,群响毕至,灵趣各抒。这样 的秋声,贴墙可听,临窗可听,倚枕可听,流溢出对造化的动情歌吟和对微渺短暂生命的无限留恋。(选自 2018 年 09 月 22 日人民
13、日报海外版)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的开头部分是第 1、2 两段,总写秋天刚到,各种秋虫鱼贯登场,开始了延续整个秋季 的盛大“音乐会”,大自然是这场“音乐会”的舞台。B作者描述螗蜩,用“蟋蟀类民歌,螗蜩类美声,师承各异,流派不同”表现螗蜩声音的特点, 用拟人手法表现螗蜩与蟋蟀叫声的明显差异。C作者称叹纺织娘是草虫中的西施,并采用对比的手法,用一组排比句,拿蚱蜢、蝈蝈、油蛉、 寒蛩与纺织娘作对比,以突出纺织娘身姿的颀美。D文章依次写蟋蟀、螗蜩、金铃子、纺织娘和蝈蝈等,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作者回忆小时候 搜寻蝈蝈的有趣经历,巧妙揭示了全文思乡的
14、主题。5作者写蟋蟀,从蟋蟀与诗经的联系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6 分) 答: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说明比喻的具体用法和情感内涵。(6 分) 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苗千:多年以来,霍金都是科学界最鲜明的形象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病人和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作为他的同事,能否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霍金?约翰巴罗:霍金和我的导师都是夏玛,霍金大约比我大 10 岁。我在 1974 年师从夏玛进行博 士研究,差不多正是在那个时候,霍金向自然杂志投稿一篇论文,他在那篇论文里论述了人们 后来所说的“霍金效应”所
15、谓的黑洞实际上是一种黑体,它们也会向外辐射粒子,这正是霍金 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开始。苗千:作为他多年的同事,你能跟我们聊聊,霍金在系里是如何做研究工作的吗? 约翰巴罗:霍金一直都在系里,只要没有在外旅行,他每天都会来系里,参加讨论和研讨会,他一直在关注学科的发展。他也总是需要知道科学界发生了什么,这就要有人告诉他。他喜欢喝咖 啡,我想他稍微有一点对咖啡上瘾。在系里,他总是非常积极地和其他人交流。当然因为他在早上 要接受治疗,所以没有办法参加太早的会议,但是他从上午 11 点左右直到下班都会在工作。他的整 个职业生涯,唯一一件从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就是教学,给本科生上课,所以他的整个生涯拥有的都 是
16、研究职位。苗千:你认为人们对于霍金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约翰巴罗:我想是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霍金成了大名人。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先是因为他的那本书时间简史引人注意,然后人们才开始关心起他的研究。因此,首先他就 被人们误解了,他从来也没想到自己那本书能够如此成功,这很神奇。出版商的商业运作非常成功, 周围的各种公关活动让他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可能最不好的一个结果就是,大众开始认为他对所有 话题都无所不知,都是专家他当然不是了。比如他对于科学史、哲学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研究, 但是人们愿意相信他对于所有事情的判断,包括人类文明的未来等。在这些方面,我想霍金是被误 读和“误用”了,在这些方面他可能并
17、没有太多新奇的观点可以说。苗千:关于时间简史,我听说这本书的初稿里满是各种数学公式,但是后来出版商劝他删掉 了所有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约翰巴罗:我没有见过这本书的初稿。当时是他的一个学生为这本书做了整理,进行了很多 编辑工作。不过当然我也听说了那个故事,可能是一个书商说每多一个公式,书的销量就会少一半。 也许他们最后把这些公式都删掉了,但在当时还没有类似的流行书,所以他们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 什么。但我想当时是某个书商选中了“时间简史”这个名字,这真是个非常好的名字。之后时代 杂志对这本书进行了报道,这本书一下就成了一种现象。苗千:霍金是否享受如此巨大的名声呢? 约翰巴罗:我想是的。他有的时候甚至
18、是在拿媒体开玩笑,他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东西之后马上就会成为世界热点新闻这件事情很好笑。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他是很认真的。比如说争取残疾 人权益方面等,他是英国残疾人的领袖,这也是他在 2012 年英国残奥会上发言的原因。无论是在剑 桥还是其他地方,他都在为残疾人的各项权益发言和奋斗。苗千:他面对外界的时候是一个名人,但是在私下,在系里,他会谈论自己的疾病和痛苦吗? 约翰巴罗:他从来都没有谈过,他更喜欢看起来更积极,做他能够做到的事情。也许会有和他有类似痛苦的人过来找他谈这方面的话题,但是在平时,霍金和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差不多, 他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工作非常幸运,他并没有被自己的疾病所限制。
19、如果霍金是一个需要进 行观测的天文学家,或者是一个化学家,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进行工作。而在这个领域他一直都在工 作,他的工作就是思考。(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 年第 2 期)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差不多是在约翰巴罗师从夏玛学习研究期间,霍金就已经写出了论述“霍金效应”的论文, 并凭借这篇论文进入世界级科学家的行列。B霍金一直关注学科的发展,乐于和系里的其他人进行交流。霍金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没有 给本科生上过课,约翰巴罗对此非常惋惜。C时间简史的畅销,离不开出版商成功的商业运作,离不开时代杂志对该书的报道。 约翰巴罗对“时间简史”这个书名非常赞赏。D霍金是
20、英国残疾人的领袖,曾经在 2012 年英国残奥会上发言。霍金有时会拿媒体开玩笑, 但在争取残疾人权益的时候,他是非常认真的。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访谈以问答的方式向人们介绍了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约翰巴罗是霍金的同事,他讲述 霍金的情况时表达出不少他个人的看法和见解。B约翰巴罗认为,人们对霍金最大的误解是把霍金当作无所不知的专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 此,比如霍金在科学史、哲学方面就不是专家。C约翰巴罗所说的“我也听说了那个故事”,指的是霍金的一个学生整理时间简史初稿 并听从了出版商的劝说删掉了书中的数学公式。D这篇访谈涉及到霍金的工作情况、论著发表、身
21、体状况、兴趣爱好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内 容,可以帮助我们走近霍金,进一步了解霍金。9这篇访谈说到霍金的许多事情,其中重要而有影响的事情有哪些?请根据上文内容,用简洁明确 的语言回答。(6 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C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
22、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D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长安,唐朝都城,今陕西西安,与孟郊“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长安”相同。 B飧饔,“飧”意为早饭,“饔”意为晚饭,文中“飧饔”二字连用,是泛指吃饭。 C养人,即治民。不用“养民”,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用“人”替代“民”。 D官戒,可以解释为“官吏们的警戒”。古代“官”与“吏”的意思并非完全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橐驼”就
23、是骆驼,因为郭橐驼驼背,弯腰走路的样子有点儿像骆驼,所以同乡人就给他起 了“橐驼”这个外号,对带有轻视嘲谑意味的外号,郭橐驼并不反感。B郭橐驼特别擅长种树,在长安很有名气。他种的树不仅长得高大茂盛,而且结的果实多,其 他种树的人暗中观察效仿,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树种得像他那样好。C有人向郭橐驼询问种树的方法,郭橐驼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种树的经验。郭橐驼先介绍自 己的做法,然后批评了看似勤勉用心而实际上是损害树木生长的做法。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为郭橐驼作传的主要用意不仅是说明种树要讲究方法,遵 循规律,而且是要表达为政不可扰民、应让百姓休养生息的为官理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24、现代汉语。(10 分)(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5 分) 译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 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 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
25、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 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 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
26、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5 分)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千秋岁咏夏景谢逸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蔌蔌清香细”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楝花的飘落和淡雅的清香。 B遥远的湘江水和苍翠的吴地峰都是江南景象,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C“修竹畔,
27、疏帘里”是当年宴饮聚会的地方,引出宴饮歌舞的回忆。 D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但并没有具体写出思念的是什么人。15本词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 分) 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和“ ”极力表现 阿房宫的柱子和钉头之多。(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直接描摹出 赤壁一带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 , ”两 句描写当年刘裕(寄奴)住过的地方。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每年大约
28、读 50 本书,而且只读纸版书。他专门开了一个博客名为“盖茨笔 记”,不仅分享他在可续、能源、慈善事业方面的心得,还撰写书评。为什么一个( )?莫非一个积极的有钱人,在积聚了一生的财富之后,只是为了图一个能够读书的 ?如 果的富豪都能够享受这样简单的乐趣,我们未尝不可?“你结婚的时候没有嫁妆!”我长大的过程中,父亲说过好几次。后来我才明白,我的嫁妆就 是这个:一生爱读书的习惯。这是没有人能剥夺的财富。记忆中的父亲,总是 ,他最喜欢的是历史小说,特别是三国演义。他年轻时候的照 片,手里捧着一本书。或许,读书和藏书,是我跟他之间联系的密码。虽然书并不能使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在
29、有限的选择中,看到一线生 机。那些陪伴我度过孤独苦涩少年的书,也使我有了一份自我疗伤与自我超越的自信。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书虽然并不能在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中,看到一线 生机。B虽然书并不能在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中,看到一线 生机。C书虽然并不能使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中,看到一线 生机。D虽然书并不能使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选择中,看到一线 生机。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似乎
30、可以拥有更多刺激性娱乐的人,还要做笔记,读几本书呢 B完全可以拥有更多刺激性娱乐的人,却仍然热心于撰写书评呢 C完全可以拥有更多刺激性娱乐的人,却仍然甘于读书的寂寞呢 D似乎可以拥有更多刺激性娱乐的人,还要读几本书,做笔记呢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附庸风雅 富可敌国 手不释卷 器宇轩昂 B闲情逸致 腰缠万贯 百读不厌 玉树临风 C闲情逸致富可敌国 手不释卷 玉树临风 D附庸风雅 腰缠万贯 百读不厌 器宇轩昂20根据你对雷雨中周朴园的认识和理解,请以“周朴园”开头,描写出周朴园的肖像。要求: 要表现出周朴园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要描写周朴园的眼睛;不超过 8
31、0 个字。(5 分)周朴园21下面是 2018 年 8 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别环比涨跌幅图表,请在“七大类价格环比五涨一降一平”后续写一段话,具体说明图表所反映的内容。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准确,不超过 90 个字。(6 分)七大类价格环比五涨一降一平。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学习或工作就好比走路,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果天天这样 走着不停止,无论走多久都维持一天走一百里的速度,这样学习或工作,一定会不断进步,越来越 好。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认为走久了不休息,必定越走越慢,以 至完全走不动。以上材料
32、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1(3 分)C(原文中说明变化的是“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宝钗的出现才使宝黛的姻缘 有了变化的可能,单独说宝黛夙缘不能体现出变化,不能理解为“这正说明了生活世界的变化无常”)2(3 分)B(列举事例主要是论证小说第一重世界的变化无常,不能论证变化无常的原因)3(3 分)A(B 项“指出这些变化与易经有密切联系”
33、不正确,作者只是用易经的观点 来说明这些变化的特点,而不是说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C 项“舍弃了有情世界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不正确,“太虚幻境”不能等同于“虚空世界”,另外,要进入虚空世界,不仅要舍弃有情世界,而且还 要舍弃现实世界;D 项“只有贾宝玉一人能够割舍实与情”不正确,文中说“但实与情是极难割 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注意“很少的人”“可能只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4(3 分)D(“作者回忆小时候搜寻蝈蝈的有趣经历,巧妙揭示了全文思乡的主题”不正确,本文的 主题不是思乡)5(6 分)增添历史的厚重;丰富文化的内涵;
34、点染诗意的美感。(答案的关键词是“历史”“文 化”“诗意”,答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语意清晰明确,即给满分;答案有要点,但冗长杂乱,没有按 照题目要求“简要概括”的,每点扣 1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答对三点得满分)6(6 分)作者用“合奏”比喻秋虫的齐鸣,用“小提琴”“铙钹”“定音鼓”发出的声音比喻“蟋蟀”“金铃 子”“纺织娘”等秋虫的叫声,用“汛起”“雨骤”“瓦格纳的交响曲”比喻秋虫合奏的声音。(用法,3 分。 以上三组说明,答对一组得 1 分,答对两组得 3 分)(也可以从比喻的类型,如明喻、暗喻、借喻的 角度分析,但对比喻分类的判断要准确) 这些比喻充分表达出秋虫对
35、大自然(或生命)的无限留 恋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秋虫美妙乐声的喜爱与赞美。(情感,3 分。“秋虫对大自然的无限留恋”1 分,“作 者对自然界秋虫美妙乐声的喜爱与赞美”2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7.(3 分)B(“约翰巴罗对此非常惋惜”不正确,没有“惋惜”,更没有“非常惋惜”,从最后一段 看,约翰巴罗对霍金拥有研究职位感到庆幸)13(10 分)(1)我郭橐驼并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茂盛,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 自然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罢了。(得分要点:“寿”“孳”“天”,每点 1 分,语句通顺 2 分) (2) 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治民的官吏喜欢不断地
36、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但结果却是给百 姓带来灾祸。(得分要点:“长人者”“烦”“卒”每点各 1 分,语句通顺 2 分)【参考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儿像 骆驼的样子,所以同乡人叫他“驼”。郭橐驼听说这个名字后,说:“很好啊。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 就很恰当。”于是他放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为“橐驼”。他所在的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要培植供 观赏游乐的园林,和那些以种植果树卖水果为业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郭橐驼。观察郭橐驼种的 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
37、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即 使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茂盛,只是能够顺应树木 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 它根部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 离开后就不再去看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那样细心,栽好后放在一边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 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 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是不抑制和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
38、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是拳曲的,而且土是新换的,他给它培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假使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爱树爱得过分,为它担心太多,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 摸摸,已经离开了又返回去看。更严重的是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干 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 然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 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治民的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 爱百姓
39、,但结果却是给百姓带来灾祸。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就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鼓 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纺纱织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一会儿打鼓叫人们集合,一会儿敲梆把大家召集来。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那些小吏,尚8(. 3 分)C(“那个故事”指出版商劝说霍金删掉了书中所有和数学有关的东西这件事,不包括“霍且忙不过来,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金的一个学生整理时间简史初稿”,文中也没有说是霍金的这个学生“听从了出版商的劝说删掉了 书中的数学公式”)9.(6 分)论述“霍金效应”;出版时间简史;争取残疾
40、人权益;英国残奥会发言。(答 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答对四点得 6 分。回答要切合题意,清楚完整, 如“出版时间简史”只写“时间简史”,这样回答就不清楚,不完整,不能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10(3 分)A(B 项“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不正确,应为“名我固当/因舍其名”;C 项“病偻隆然/ 伏行有类橐驼者”不正确,应为“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D 项“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不正确, 应为“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11(3 分)B(“飧”指晚饭,“饔”指早饭)12(3 分)D (“说明种树要
41、讲究方法,遵循规律”不是作者为郭橐驼作传的主要用意)(治民反而扰民),那就和我所从事的职业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下来,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4(3 分)B(“遥远的湘江水和苍翠的吴地峰”是想象、回忆的内容,只有虚写,没有实写, 因此“虚实结合”不正确)15(6 分)以景结情。景色空阔,给人以空虚寂寞之感。形成对比。意境开阔,与上文形 成鲜明对比。耐人回味。别后景象,引发人的联想与慨叹。(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
42、题共 1 小题,6 分)16(6 分)(1)多于南亩之农夫 多于在庾之粟粒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斜 阳草树 寻常巷陌(错一句扣 1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7(3 分) A(B 项“书虽然”语序不当,本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都是“书”,前一分句的主语“书” 应在“虽然”的前面;C 项“不能使我们与理想梦想之间画等号”结构混乱,删去“之间”或将“使”改为 “在”;D 项同时有 B、C 中的问题)18(3 分)D(A 项“做笔记,读几本书”语序不当,读书在前,做笔记在后;B 项脱离“读书”这 个中心话题,下文内容与“热心于撰写书评”没有直接关系,此外“完全”
43、一词过于肯定;C 项上文并没 有说比尔盖茨“甘于读书的寂寞”,下文回答为什么要读书,主要谈读书的价值和作用,而不是“甘 于读书的寂寞”)19(3 分)C(第一组: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 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附庸风雅”为贬义词,不合语境。第二组:富可敌国:私人拥有的 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腰缠万贯:腰里缠着万贯铜钱,形容人极富有。就富 的程度而言,“富可敌国”比“腰缠万贯”更富有,更适合语境中的比尔盖茨;此外“腰缠万贯”有时含 贬义,不合语境。第三组: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于读书或迷恋读书。百读不厌: 读一百遍也
44、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手不释卷” 侧重于爱读书,“百读不厌”侧重于作品好,根据语境应选用“手不释卷”。第四组:玉树临风:形容人 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器宇轩昂:形容人的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玉树临风”侧重 人的形体姿态,“器宇轩昂”侧重人的精神气度,文中形容照片中父亲读书的样子,应选用“玉树临风”)20.(5 分)周朴园鬓发已经斑白,戴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一种 冷峭的目光和偶然从嘴角逼出的冷笑,透露出他平日的专横、自是和倔强。(根据题目要求,应从三 方面评分:年龄,1 分;眼睛,2 分;性格,2 分。与雷雨中的周朴园一致或接近,按同样标准 给分,差异明显的酌情扣分)21.(6 分) 其中,食品烟酒、居住、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 涨 1.7%、0.5%、0.4%、0.2%和 0.1%,衣着价格下降 0.1%,交通和通信价格涨幅为 0。(答案要对应 “五涨”“一降”“一平”,并以此为顺序依次说明。顺序 2 分,“五涨”2 分,“一降”1 分,“一平”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