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10790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 治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2、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掌握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从哲学上看,强调科学思维是因为( )运用科学思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

3、实性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科学思维水平人类思维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A B C D2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终极认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A B C D3有一位因画竹而闻名的画家,他每次画竹前都先对着竹子仔细

4、观察,然后闭目沉思,迅速落笔,画出的竹子栩栩如生。这个由“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笔下之竹”的过程表明(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艺术作品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A B C D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5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

5、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由此可见( )实践一定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在理论建设上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表明( )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真理有反复性,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终极认识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A B C D7“日本制造”曾是

6、“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其背后的工匠精神一直备受推崇。然而,近来日本知名企业却频频被曝造假丑闻,令人震惊。据此,日本有识之士认为,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日本企业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反对均衡论,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流 要关注现实问题,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用观念创新确保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和新境界A B C D8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

7、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 B C D92018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要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发挥其主体作用

8、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要树立远大理想,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A B C D10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做好今年工作,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认识事物需要着眼于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A B C D11习近平主席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下列对习近平用典所作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A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关键部分的功能及

9、其变化对整体有决定性的影响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但永远都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C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相知”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缩短“万里”这种物质的距离12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一致的是(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A B C D13“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句话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C应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

10、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和源泉14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A B C D315据报道,皇家冰窖、宝蕴楼、畅音阁等故宫热门地点,将逐步转型为“中华文化客厅”,举办戏曲表演、国学讲座、美食茶艺等文化体验项目。今后,中外来宾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可以驻足“客厅”

11、,品茗听琴、欣赏京剧、体验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还可以参观故宫的各项展览。由此可见(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A B C D16“小小红包,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竟折腰。”除夕之夜,不少人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网络“抢红包”俨然成为了新年俗,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这一现象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A B C D17下列内容是中国和

12、西方国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列表对比如下:中国 西方国家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惜底德陷阱”论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A B C D1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

13、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A B C D19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

14、坚持平等原则A B C D20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 13 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专题片的成功( )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得益于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日渐多样契合了人民希望国家富强、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揭示了改革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是根本性变革A B C D21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

15、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4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 C D2220 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 )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

16、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更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A B C D23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24苏绣发源于江南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

17、有 2000 余年的历史。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苏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苏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的独特性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苏绣文化发展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A B C D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元素正加快走向世界。中国元素,是当今中国人所信守的、符合中国文化认同、代表中国特色的形象符号

18、标志和风俗。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伴随文化“走出去”的,还有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无数中国人、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官方和民间机构,让中国的戏剧武术、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了解熟知,更让中国人自主设计的品牌和自主制造的装备在国际舞台上展露身姿。中国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海尔、华为、格力等中国品牌也成为中国新标志,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各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饱含着中国精神的中国元素,将推动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未来世界将会因为有更多中国元素及其他各国元素的住宿

19、,而变得更加和而不同,气象万千。(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让中国元素更好地走向世界。(2)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搞文化霸权。请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 40 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宪法修改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

20、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27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1、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8 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

22、”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义。2018-2019 学 年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第 十 一 高 中高 二 上 学 期 期 末 考 试政 治 答 案1C【解析】从哲学上看,强调科学思维是因为运用科学思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是因为人类思维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推进各项改革顺利进行。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掌握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科学思维水平的深刻影响,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2C【解析】思想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终极认识,故错

23、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可见,这一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故正确;选项中“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这一说法夸大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故错误。故选 C。3D【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能说是大脑的机能,不选;由“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由“胸中之竹”,再到“笔下之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正确

24、;艺术作品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是有创造性的成份,不选;由“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笔下之竹”的过程表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

25、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5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只有不断地实践探索,最后才能得到真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

26、中去、服务于实践。6A【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指导思想的调整都是基于实践的变化而做出的符合实际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7C【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材料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应是坚持重点论而不是均衡论,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流,说法错误;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题中有识之士的观点是强调创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C。8B【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破除旧动

27、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点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 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区别 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

28、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9B【解析】“时代是出卷人”这表明中国共

29、产党人要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其主体作用”的观点不正确,不选;“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正确;发挥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10D【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不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错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正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表明认识事物需要着眼于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

30、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11B【

31、解析】A 项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但“积力”、“众智”并未涉及关键部分,解释与题意不符;C 项应该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解释错误;D 项中精神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解释错误;B 项解释正确;正确选项为 B。12D【解析】漫画体现了通过希望和绝望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成功,体现了这一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不合题意。本题选 D。【点睛】解答漫画题要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和主旨。13B【解析】鱼的经历告诉我们,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32、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故 B 项符合题意要求;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 项说法错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适应客观,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项说法错误;人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D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也不同。14B【解析】此题考查人

33、生价值的实现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是因为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正确;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都是客观的,通过奋斗并不会使之减少,说法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奋斗虽然能使人有效利用客观条件,但却不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15B【解析】将皇家冰窖、宝蕴楼、畅音阁等故宫热门地点,转型为“中华文化客厅”,中外来宾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可以驻足“客厅”,品茗听琴、欣赏京剧、体验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还可以参观故宫的各项展览,这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正

34、确;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故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没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16B【解析】选项表述错误,其内涵会因时而变。选项表述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目中,这一现象表明了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故入选。选 B。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要求特点 要求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

35、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17B【解析】“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对交往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故正确;兼收并畜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可见,材料中没体现兼收并蓄,故不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可见,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故正确;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主要强调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文化发展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36、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18C【解析】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材料未强调文艺创作规律和传承民族文化,排除;材料强调了文艺创作应把握国家和民族命运扎根于人民生活,符合题意。故选C。19D【解析】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同时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符合题意,是错误的

37、;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20A【解析】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经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可见,该专题片的成功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故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众传媒的作用,没体现文化传播的途径的多样,故不符合题意;该纪录片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 13 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从而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这说明该专题片的成功契合了人民希望国家富强、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故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根本性变革,故错误。故选 A。21D【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

38、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正确。故选 D。22C【解析】歌剧艺术与中国音乐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体现了;说法错误,实践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错误,植根我国的优秀传统

39、文化之中,才更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本题应选 C。【点睛】做好本题关键是理解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23C【解析】材料中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故正确;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排除。故选 C。【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的文化修养。【名师点睛】正确理解

40、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24B【解析】苏绣至今已有 2000 余年的历史,这表明苏绣文化源远流长

41、,一脉相承;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这表明苏绣文化博大精深,正确;地理环境只是影响文化而不是决定文化,不选;“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这表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绣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25(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把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通过旅游、学习等方式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各国。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高铁、共享单车等商业贸易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若考生从继承

42、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等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各种文明的相互碰撞。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更好地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总之,认为中国在搞文化霸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43、。【解析】【分析】本题以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元素正加快走向世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矛盾基本属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让中国元素更好地走向世界。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的多样性及交流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然后调动运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大众传媒、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等知识回答。(2)本题设问指向有人认

44、为,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搞文化霸权。请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矛盾基本属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2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在新时代中国将色社会主义

45、思想的指导下,有利 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以人民为中心,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共产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