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0827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甘肃省临夏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荀子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 。材料表明荀子主张( )A爱护山林,保护环境 B礼法并施,政治清明C以刑辅德,人定胜天 D天人合一,共同发展25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

2、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261276 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 30 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27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对

3、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281843 年至 1855 年,中国出口的茶由 1300 万斤增加到 8400 万斤,丝的出口由 1000 多包增加到 5600 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C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2 -29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

4、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C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 D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301939 年 1 月,国民党发布国军第二期作战指导方案,强调:“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量,积极开展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同时,主要部队配置于铁路要线,“保持现在态势” , “尽量牵制敌人” 。这说明国民政府( )A消极抗战的应对之举 B全面抗战的战略构想C对日军力量的新认识 D战略战术的适时调整31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 。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 若新法有害于民主,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

5、人进行控告。若控告成立,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 A法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 B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庄重且具有神圣地位 C法律具有不稳定性,存在朝令夕改的随意性 D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君主权力的制约 32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 1787 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材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历史发展无奈的选择33对于哥伦

6、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 )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 3 -34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 19 世纪的西欧, “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 “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 , “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

7、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351918 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 1931 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1929 年1930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70%销往苏联,而 1932 年竟高达 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9 大题,共 160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8、明朝中后期至 19 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 12000 余部织机,到 1880 年织机仅有 5800 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

9、0 - 1900)一保罗肯尼迪大国的- 4 -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11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 1750 - 1900 年问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4 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

10、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 “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6 分)(2)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9 分)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

11、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近代化与公式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 5 -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12、合,史实准确。)- 6 -历史答案2429:B D A C B D 3035:D B C A A C42.(1)变化:苏州由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依附于上海的边缘城市(3 分)原因: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近代工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苏州的转型;(2 分)西方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的经济;(2 分)传统行会制度限制了近代化的转型;(2 分)上海以及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贸易中心发生转移。(2 分)(2)趋势:西方不断上升,东方逐渐下降。(2 分)原因:东方: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或生产力没有突破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2 分)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强化;(2 分)思想文化封闭保守。(2 分

13、)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于东方的殖民侵略。(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 6 分)43.(1)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了缓慢发展(6 分)(2)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14、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 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学习历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中国出现了新式教育和新的学制,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学科理论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6 分)考生对公式进行补充,言之有理亦可,如补充:(4)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15、西方化。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中国民众的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方式 、通讯手段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6 分)得分等级 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 分)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对公式中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 7 -史史实二等(85 分)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 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正确,缺少论证。(考生可以就近代化与公式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两个以上的要素按两要素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12 分)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2 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弊端。 (按 2 点给分,每点 2 分,共 4 分)(2)影响: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工匠负担;促进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每点 3 分,共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