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11163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经济危机爆发背景 1经济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获得民众支持 3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 4战后法国调节农业生产的措施 5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7苏联重工业落后,迫切需要加快重工业建设 8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9苏联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10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 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集权体制弊端日益凸显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世纪 20

2、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B.成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解析:C 据材料“20 世纪 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宣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可知这种快速致富的模式主要是指股票投机,投机就是追逐高收益同时拥有高风险,故 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故 B项错误;股票投机使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2的钱疯狂投进了股市,加剧供需矛盾,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故 C项正确;美国经济政策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后发生转变的,故 D项错误。2.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解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解析:C 据材料时间信息“1932 年”可知,这

4、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帝国特惠制”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构筑起了关税壁垒,这是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做法,恶化了国际贸易关系,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故 C项正确,D项错误;“帝国经济会议”的参加者是英联邦的成员,即英国及其殖民地,它们在地域上并不接壤,故 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主导召开这一会议应是加强对殖民地控制的表现,故 B项错误。3.(2018江西上饶一模)如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表明新政( )A.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B.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C.推行救济

5、措施获得民众支持D.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解析:C 漫画中身着标有“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和 AAA(农业调整法案)”的衣服的人围着罗斯福跳舞,实际是寓意新政推行的救济措施获得民众支持,故选 C项;A 项中“完善了” 、B 项中“解决了”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这两项;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4.(2018辽宁沈阳一模)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理由是联邦政府干涉了各州的内部事务,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这反映了( )A.总统的行政权力得到明显提升B.最高法院的做法违反宪法原

6、则C.国会的补救对新政的成效不大D.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解析:D 据“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之后国会进行重新立法,保留了原法案中的劳工权利和对农业的经济干预”,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说明新政是在民主政治框架内进行,故 D项正确;“美国最高法院相继裁定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表明总统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故排除 A项;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最高法院的做法符合美国 1787年宪法的规定,排除 B项;材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机制,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新知生成】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国家政治(1)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

7、的权力。到 1930年代末,各州政府明显地必须服从华盛顿政府,而在过去,这种迹象并不十分明显。罗斯福同样使总统的职位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前一样随意控制总统的权力。(2)新政对于国民的政治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美国人日益关心和期待政府的行为。5.(2018福建福州质检)1960 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 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有利于(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解析:B 据材料“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

8、种优惠贷款”和“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分析,这些措施有利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故 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府提供各种惠农贷款和发放“离农终身补贴”,与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无关,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关系,排除 C项;经济“滞胀”危机发生于 1973年后, 据材料时间信息,排除 D项。6.(2018安徽合肥二模)托克维尔(18051859 年)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4实现社会稳定。为此,西欧( )A.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B.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C.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 D.社会

9、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解析:B 据材料中“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 “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等信息可知,西欧各国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巩固统治,故 B项正确。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项。自由和民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难以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排除 C项。材料强调“统治阶级”的作为,D 项错误。7.(2018江苏苏北四市质检)19181919 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

10、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 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收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B 之所以出现题干中的黑市交易,结合“19181919 年”可知,苏俄此时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影响了民众生活,而“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 58%65%”正说明“背口袋的人”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故 B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中“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不符;19181919 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措施,C 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府” “杜绝” “黑市交易”可知这并非自由贸易,D

11、项错误。8.(2018湖南益阳调研)下表是 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表格信息揭示出( )产品种类 苏联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电力(十亿千瓦特/小时)5 17 16 15 113生铁(百万吨) 3 14 7 10 39钢(百万吨) 4 15 9 9 52A.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B.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5D.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解析:C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28 年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落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这反映出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故 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1928年主要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状况

12、,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故排除 A、B 两项;D 项应是 19291933年,排除。9.(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1932 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以及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解析:D 苏俄政权建立时,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物配给制”,故 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特点

13、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故 C项错误。由材料“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结合所学可知,农民自由流动受到限制,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为工业化生产廉价原料,为国家工业化做出重大奉献,故 D项正确。10.(2018湖南岳阳质检)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 年到 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 13.2%提高到 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 40.1%降低为 14.5%。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A.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C.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D.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解析:B 据所学知识,“二五”计划时期正是苏

14、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斯大林模式的修正,排除 A项;由“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13.2%提高到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 40.1%降低为 14.5%”,说明当时苏联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故 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D 项材料体现不出。611.(2018山东烟台模拟)1955 年 3 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A.农民取得了

15、生产自主权 B.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C.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 D.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解析:D 据材料“1955 年 3 月”和“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给予农庄一定的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活力,故 D项正确。12.(2018四川成都二诊)20 世纪 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20 世纪 70年代,大多数平民都成为了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

16、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C.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解析:C 20 世纪 30年代的成就是斯大林模式形成初期积极性的体现,而 20世纪 70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趋于停滞是由于斯大林集权体制弊端日益凸显而造成的,这一变化说明苏联集权体制是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的,C 项符合题意;苏联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并未改变,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其中 13题 25分,14 题 12分,共 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7、题:材料一 1921 年 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 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 年10月 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79年 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 80的美国老人带着 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 81岁老人就是哈默。7正道沧桑社会主义 500年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

18、,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罗林斯合众共和国:1933 年田纳西河流域法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 20世纪 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

19、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 。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4 分)(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5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调动各时段俄中两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分析其与哈默投

20、资的关系,进而做出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内容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中美各自经济体制变革的历程回答即可。第(3)问,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本质与特点相结合分别分析并综合概括。答案:(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 分)(2)原因: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8调整:美国由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分)(3)美国的“淡色”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局部调整,不会导致变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淡色”实质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

21、经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手段等。(6 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 概况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 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19世纪 80年代20 世纪20年代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 劳动促进法等二战后20 世纪 70年代中期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今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 年颁布健

22、康改革法 、1989年颁布养老金改革法 、1995 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12 分)解析:解读类试题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解答:第一步,解读材料表层信息,表格中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日益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广;第二步,分析材料深层次信息,一般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展开;第三步,从规律、实质、启示等角度进行总结。答案:特点:政府立法:如工人医疗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不断改革和调整(日渐完善):从 19世纪 8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不断制定并修改相关法律文件;覆盖面广:覆盖了工人、农民、老人等群体,并涉及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加重财政负担。规律:时代发展促进了制度改革和调整;制度改革和调整又影响了时代发展。(12 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