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119013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冲刺卷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2、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 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实践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2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

3、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4克利斯提尼将原有的基于家族关系的四大部落变为以驻地划分的十部落;将城市、沿海和内陆三类地区分为 139 个自治区,还废除了父姓制度。这些改革措施(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有利于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扩大了雅典公民的群体范围5

4、“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6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

5、本主义的发展7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B分权制C联邦制D总统制8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9某班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来模拟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国王任命在下院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6、 B首相主持内阁会议讨论国家大政方针C首相在议会下院向议会报告内阁工作计划 D内阁因与首相的观点不同宣告总辞职10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

7、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11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 1980 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广州 B珠海 C福州 D厦门12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 世纪 50

8、 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实行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4某班同学在看了毛泽东点评历代名相后,对丞相制度进行了探究,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丞相制度的存废与皇帝制度同步B丞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C丞相制度经历了一相多相废相的历程D丞相制度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5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后来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齐康公死后,姜氏绝祀,姜氏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所取代。该历史事件表明( )A官僚政治的形成 B原有等级制遭到破坏C中央集权的确立 D封建君主专制的确立16有学者认为

9、: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17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18全球通史记载:“1949 年以后的几

10、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强行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包括的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A B C D191958 年 8 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海峡两岸

11、有强烈的战争意识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20据日本媒体 2014 年 1 月 26 日报道,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多名人士透露,美国政府现已要求日本归还在冷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的武器级放射性元素钚。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 年 8 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件事表明美国的做法相互矛盾B1967 年日美会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日美 1967 年的会谈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国

12、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强烈刺激了美日 1967 年的会谈21“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下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2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3

13、(题文)2008 年 12 月 31 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 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241924 年 7 月,国民党中央发表声明:“本党既负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这一声明的目的是( )A谴责军阀及政客B维护国

14、共合作C弹劾国民党右派D对中共表示不满25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其评述,不准确的是( )A主张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 B蔡元培先生担任同盟主席一职C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D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反蒋斗争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 得 二、非选择题卷人 分2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

15、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入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7 年 7 月 8 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

16、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8 月 15 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古屋圭司、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三名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约 80 名国会议员当天上午也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摘自于 2014 年 8 月时政新闻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7、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3)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018-2019 学 年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一 中 学高 一 上 学 期 期 末 实 验 班 冲 刺 卷历 史 答 案1B【解析】由材料“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可知这与共产主义思想具有一致性,而法国巴黎公社率先进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 B 正确;英国、美国建立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 AC 错误;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 1917 年十月革命

18、后,发生在巴黎公社后,所以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的理解。材料“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可知是指的社会主义制度做到了“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法国巴黎公社率先进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的信息说明专制制度下政府的决策有一定的开明性,故 D 项正确;A 错在“有效防止君主专断”。题干所述有利于集思广益,而非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排除 B。C 错在“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

19、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3B【解析】结合材料“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制度,在地方设立通判等机构,从而使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以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故 B 正确;设立节度使是唐朝的策略,故 A 错误;材料中转运使只是负责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出材料中措施的核心精神,故 C 错误;设通判负责地方监督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其根本特点,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措施。材料“北宋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进行制约”可知北宋在中央和地方都采取分化事权的措施来加强统治。4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

20、了血缘关系和贵族特权,使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促进了雅典社会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故 B 正确;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故 A 错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故 C 错误;雅典公民群体的范围并未扩大,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材料“将原有的基于家族关系的四大部落变为以驻地划分的十部落还废除了父姓制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血缘关系和贵族特权,促进了雅典社会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5D【解析】由材料信息“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可知,这是 1957 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其背景是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

21、完成,故 D 项正确;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在 1949 年,故 A 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1954年,故 B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是在 1949 年,故 C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6A【解析】注意时间提示是“民国二十六年”,公元纪年是 1937 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陷入困境,排除 D;民主共和制度是 1912 年确立,时间隔太远,排除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 1928 年,时间不对,排除 B;1

22、937 年是抗日战争开始,当时号召全民族统一抗战,所以答案选 A。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宪法的条文当中可以看出,各州的权力受到了明显的制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即是联邦制的原则,C 正确;共和制是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的,排除 A;分权制和总统制在材料中都未体现,排除 BD;所以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原则8B【解析】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 A 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

23、潮时期,故 C 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 D。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9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要求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所以 D 说法错误,符合题干“错误的”,故选 D;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任命在下院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所以 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错误的”,故 A 不选;英国首相主持内阁工作,首相及内阁成员共同行使行政权,所以 B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错误的”,故 B不选;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

24、议会负责,首相须向议会报告内阁工作,所以 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错误的”,故 C 不选。【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与首相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掌握着行政权。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政体,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对德国“以威定霸、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勤俭质朴之风”可见是对德国赞赏的一种态度,肯定了其武力统一和国家富强,有利于激发民众的进取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D 项,ABC 项不符合题意。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

25、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1980 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所以答案选 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12B【解析】材料中,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直属六部,这样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地方控制过死,而巡抚的出现则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效率,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增设巡抚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增加地方权力;C 选项错误,六部原有的权力并没有减少;D 选项错误,根本不存在中央与地方

26、的对立问题。13C【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时间是 1947 年,抛出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 1947 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发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都与题干中的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不符,不选 ABD。1955 年华约组织成立,美国领导的北约与之对抗,故选 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1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是在明朝废除的,皇帝制度是在辛亥革命时期被推翻的,两者不同步,故 A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丞相制度经历了一相多相废相的历程,丞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丞相制度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故 BCD

27、 项正确,排除。15B【解析】材料“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ACD 项是秦朝设立的。点睛:材料“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是解题的关键。16B【解析】题目所述时间为“到武昌起义之前”,主要表达的是革命党人的起义“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故选 B。题干没有涉及维新变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革命,排除 AC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偶然性17B【解析】材料中的“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人们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独立

28、的意识增强。故答案为 B 项。当时的民族工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排除 A 项;题目中未涉及对三民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评价,排除 C、D 项。18C【解析】结合材料“1949 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可知这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包括的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正确,故选 C;一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材料“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故错误,所以 AD 不选;B 项不全面,缺少,故 B 不选。19D【解析】依

29、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炮打金门,表明解放军要解放台湾,统一中国;而蒋介石拒绝从金门、马岛撤军和台湾海峡中立化表明蒋介石还想光复大陆。因此双方都希望实现统一,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体现了国共双方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材料无从体现,错误;依据题意和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借助于解放军发动炮战有了拒绝美国搞台湾独立的理由,B 选项错误;C 选项并非材料主旨,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D 选项。【点睛】本题解题关键一是理解解放军炮击金门是为以武力解放金门进而解放台湾,二是理解蒋介石拒绝杜勒斯的要求也是希望实现统一的体现,综合两者的要求可知这体现出国共双方在当时台湾

30、问题上的某种默契,依据材料主旨联系所学内容分析选项内容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0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67 年 8 月”“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可知当时中国拥有核武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分别是在 1964 年、1967 年,冲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因此美国与日本进行秘密会谈,符合题意,故 D 正确;从材料看,美国现在要求日本归还钚是防止日本生产核武器,而 1967 年的会谈则是寻求在日本设置核武器基地以牵制中国,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的做法并不矛盾,故 A 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故 B 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

31、 1950 年,时间不符,故 C 错误。21D【解析】“一国两制”首先针对的是台湾问题的解决,故 A 项错误。目前,没有相关现象证明国际社会一致认可这一方针,只能说它受到关注,故排除 B 项。C 项与史实不相符。“一国两制”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受到国际的注意,故选 D 项。点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22C【解析】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是指中共一大没有制定符合国情的党的革命纲领,“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

32、要走的道路”是指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故 C 正确;A 项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 A 不选;参加共产国际是中共一大决定的,故 B 错误;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决定的,故 D 错误。2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中央人民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排除 A,选 C;B 项是香港、澳门的回归;D 项是 1992 年达成的“九二共识”。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告台湾同胞书24B【解析】根据材料“本党既负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可知国民党中央发

33、表声明的目的是团结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谴责军阀及政客,而是强调维护国共合作,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弹劾国民党右派,而是强调维护国共合作,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中共表示不满,而是强调维护国共合作,排除 D。2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是同盟副主席,主席是宋庆龄,所以 B 错误,符合题意“不准确的”,故选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张保障人们抗日的民主权利,所以 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A 不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抗战时期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所以 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C 不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配合中国

34、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反蒋斗争,所以 D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D 不选。26示例: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近代以来国际战争频繁,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二战后,美苏矛盾激化,但是在要求和平的时代呼声、核战争阴影、美苏势均力敌等因素作用下,双方最终没有诉诸于传统战争,避免了惨重代价。冷战其实是对传统战争的一种超越,是战争形式的一种创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基本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发展,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解析】首先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即冷战没有演变成热战,冷战其实是对传统战争的一种超越,是战争形式的一种创新。然后分析其原因,即二战的历史教训,以及二战后和平的时代呼声、核战争阴影

35、、美苏势均力敌等因素的作用,最后对冷战给予积极评价,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基本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和发展,符合人类根本利益。27(1)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2)理解: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认识: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解析】(1)根据材料一“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可以得出全民族团结抗战;“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可以得出

36、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2)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回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与近百年间中国抵抗外国侵略战争比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根据“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古屋圭司、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三名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约 80 名国会议员当天上午也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可见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獗,因此要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