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20627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扶余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历史文科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第 I 卷(6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单项选择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D 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 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考点: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点评: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

3、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 2 -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2.先秦时期,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先秦政治的A. 皇权性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和它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故选 D。【名师点睛】宗法制度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

4、“家国同构”的特点。本题材料比较简单,设问平和,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有参考答案来看,材料信息并没有完全用到,建议平时备考复习时加强对(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的演变过程这部分试题考生解题技巧的培养,特别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3.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B. 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D. 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答案】C- 3 -【解析】【详解】古代雅典梭伦改

5、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A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B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伯利克里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在雅典并不是所有成年人都有公民权,只是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才享受政治权利,获得公民权,C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C。4.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A. 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 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D. 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

6、完全胜利,A 错误,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 正确;“彻底结束”说法不准确,香港、澳门仍然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排除 C;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 ,联系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分析解答即可。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A.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D.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答案】A【解析】【详解】君主立宪的基本含

7、义是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限制,故 A 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的产生方式是世袭,故排除 B;君主不得干涉议会的权力,所以议会也不是由君主负责召集,故排除 C;君主立宪制下,宪法是由议会制定,故排除 D。6.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不包括- 4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D.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内容可知,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

8、武器, 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已经成立,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 都符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包括” ,联系所学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解答即可。7.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D.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鸦片

9、战争前,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因此,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 D 正确;AB 不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原因,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的依据

10、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5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 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B. 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太平天国圣库制度中的粮食分配方案,执行的是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也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关联,答案选 A,B C D 三项不符合圣库制度实际功能作用的发挥。【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

11、动革命纲领的理解, 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9.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 、弹尽粮绝 、 敌强我弱 、 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B. 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C. 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

12、失败D. 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可知 D 项符合题意。AB 三项都是“那些开脱战败责任”的说法,与题意不符;C 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与题干没关系,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 6 -中日战争【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

13、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10.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 1787 年、1871 年、1875 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这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A. 议会都是两院制B. 都是成熟的代议制C. 都实行责任内阁制D. 都实行民主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近代美、德、法三国的议会都是两院制,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故选 A;德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都不是责任内阁制,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成熟,排除 BC;美法两国的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 D。11.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

14、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段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 B. C. D. 【答案】A【解析】由“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 ,可知符合题意,由材料“仰赖于当时社- 7 -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可知五四运动有多元力量参与,但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排除,故排除 BD。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并有工人、商人的广泛参与,故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故选 A。材料没有提到“反帝反封建”的信息,故排除,故排除 C

15、。故选A。1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 等级制度的森严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皇权的独尊D. 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因此不同朝代百家姓的第一位分别以皇帝的姓作为开端,体现了皇权的独尊。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君主专制的强化13.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 “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 从“奴才

16、”到“公仆”的变化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从奴才到公仆的转化体现的是身份角色的转化,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属于政治体制的转变,所以 A、C、D 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国民意识增强所以选 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近代民权思想14.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8 -A.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B. 标志着

1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 “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故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B 项错误;C、D 两项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故排除。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关大道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影响15.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

18、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1924 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熟,革命正确的道路尚未找到,中共开始成熟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所以项错误,故答案选择 D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16.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

19、羊常常提心吊胆。 ”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 ,主要- 9 -是因为中国A.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倡导多边外交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根据“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可知是中缅关系。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A 不对,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C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D 是在 1955 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20、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于 1953 年 12 月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7.“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 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C. 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 由法律

21、机构变为执行机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立法机构;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政协会议只保留了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因此此时政协会议是协商机构,故 C 项正确;政务院是执政机构,故 A 项错误;中央人民政府是主持机构,故 B 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司法部门,故 D 项错误。- 10 -18.统计数字表明:1998 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已进行了 6 次以上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

22、,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加强B. 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发展D. 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得以彰显【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仅仅反映村民代表大会,还有理财、监督、评议等职能情况的进行,故 A 项错误;材料集中反映的是村民自治的情况,这是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反映出是直接选举,故 D 项错误。19.2016 年 2 月 2 日,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下列事件发生在井冈山的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

23、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创立“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开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不是发生在井冈山地区,排除;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于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创立于井冈山,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开辟,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 B。20.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A. 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 11 -B. 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权利C. 审判和量刑都有法可依D. 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答案】C【解析】【详解】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条文比较明晰

24、,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故 C 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由当时由贵族组成的罗马元老院制定的,并非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故 A 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先前许多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故 B 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未损害贵族的私有财产权,故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 ,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分析解答。21.“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 “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 中美历

25、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反映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而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才属于中国所推行的睦邻友好外交,其他几个选项均不是反映此类外交,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2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26、”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 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 12 -B. 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C. 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D. 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尼克松所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结合在七十年代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对外政策进行调整,显然其主要目的是阐述中美关系发展的必要性,正确的选项是 B 项,AC 项表述错误,D 项不是主要目的。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3.1967 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是A. 抗

27、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B. 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C. 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D. 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共体的成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经济衰退,还受到来自苏联和美国的控制,在此背景之下欧洲国家为恢复在世界格局中的传统地位和摆脱美苏控制而逐渐走向了联合,正确的选项是 A 项,BCD 项不是主要目的。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4.2019 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47 周年,当前,中日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日双方应该继续保持两国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推动中日关

28、系健康发展,我国必须遵循“一边倒”政策遵循“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遵循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13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实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符合新时期外交政策,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19 年” “要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联系所学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分析解答。25.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

29、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A. 呈现五极世界格局B. 呈现经济多样化特征C.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 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答案】C【解析】题干中虽列五大力量,但不能表述为五极世界格局,故 A 错;B 项不是国际局势也即政治领域的范围;题干中没讲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故 D 也错,从五大力量中可看出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选 C。点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材料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状况。26.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 ;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

30、“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 ,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 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 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 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14 -D. 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对不结盟运动持否定态度,苏联也认为不结盟运动不会有成果,说明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霸权构成了冲击,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促进因素,故 D 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集团,排除 A;世界多极化格局是一种发展趋势,至今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B 错误;不结盟运动只是冲击了两极格局,并不是

31、导致冷战格局瓦解的根本原因,C 错误。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北上抗日B. 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D.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案】A【解析】【详解】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并非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A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32、 A;在长征途中,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 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 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28.2016 年 9 月,G20 峰会在中国美丽的杭州召开。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下列条约内容与“杭州开为日本商埠”属于同一不平等条约的是A. 赔款 2100 万银元B. 割香港岛给英国C.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厂D.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C-

33、15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提及的是 1895 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建厂,故 C 项正确。AB 是南京条约的内容,D 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 ABD 三项排除。29.2016 年 7 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 英国国民选举B. 前任首相推荐C. 国王直接任命D. 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员是选举产生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不是国

34、民选举的,排除 A。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而不是前任首相推荐 ,排除 B,D 项正确。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王的职权多是礼仪性的,国王无权任命首相,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0.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主要体现为A.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 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 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首创性。很明显答案选 D。考点:人

35、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点评:该题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的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首创性。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 16 -第卷(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31 小题 10 分,第 32 小题 10 分,第 33 小题 10 分,第34 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

36、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材料二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 301 位代表中,藏族代表 226 人,汉族代表 59 人,门巴族代表

37、5 人,回族代表 4 人,铬巴族 3 人,纳西族 1 人,怒族 1 人,其它代表 2 人。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2)根据材料二,概述

3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对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的认识。- 17 -【答案】 (1)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2)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地方自治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结合。(3)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4)认识:共性是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地方行政机构保

39、留部分自主权力有利于地方的发展。【解析】【详解】 (1)职能:根据“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 “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概括归纳即可。(2)根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得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得出地方自治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结合。(3)根据“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得出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得出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

40、行分权;根据“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得出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4)认识: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共性是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地方也拥有一定的权力。认识可从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意义,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保留部分地方自主权力有利于地方的发展等角度分析解答。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

41、施。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 年 1 月 24 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8 -材料三: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

42、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 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答案】 (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

43、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当今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台湾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台湾被侵占的史实。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小问,中国收回台湾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2)本题考查台湾目前现状及解决方式。第一小问,通过材料内容可知现在处于分离状态。第二小问,造成“分离”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的,即内战遗留问- 19 -题。第三小问,解决方式就是目前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即“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但也绝

44、不承诺放弃武力。(3)本题属于开放型问题,主要围绕一个主题: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但同时要指出台湾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即可。33.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在 1954 年和 1972 年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1954 年和 1972 年,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有什么不同?(3)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答案】 (1)成就及影响:1954 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

45、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原因:1954 年,世界两极格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72 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3)

46、认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也可)【解析】【详解】 (1)成就及影响:1954 年,回答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的史实和影响即可。1972 年,回答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的史实意义即可。(2)原因:1954 年,联系所学,从世界两极格局逐步形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等方面分析总结;1972 年,联系所学,可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等角度分析总结。(3)认识:可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外交政策要符合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等方面分析总结。- 20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 1984 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 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1

48、)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二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答案】 (1)原因: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实力相当,力量均势格局出现。对待: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2)原因: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解析】试题分析:(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小。由材料“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

49、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结合所学,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的原因有: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实力相当,力量均势格局出现。结合所学,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冷战,遏制苏联。(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结合所学,冷战仍在继续的原因有: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名师点睛】美苏关系在冷战期间是主要的国际关系。 “冷战”影响是广泛的:引发美苏- 21 -之间的军备竞赛,全面冷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