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12441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 1)1走近作者 司马迁(前 145 年或前 135 年前 90 年) ,字_,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_,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_。他以其_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_通史史记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_之首,被_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战 国 ( 前 403 前 221) 是 一 个 兼 并 剧 烈 的 历 史 时 期 。 本 文 所 叙 史 实 发 生 在 前 283

2、年 到 前 279 年 之 间 ,正 值 战 国 中 期 之 末 。 在 此 之 前 , 秦 早 已 占 领 了 巴 蜀 , 并 夺 取 魏 在 河 西 的 全 部 土 地 , 又 多 次 大 败 楚 军 , 初 步形 成 了 统 一 全 国 的 趋 势 。 在 此 期 间 , 秦 以 主 力 图 楚 , 前 280 年 秦 取 楚 上 庸 ( 今 湖 北 房 县 、 均 县 等 地 ) 及汉 水 北 岸 , 前 278 年 秦 将 白 起 攻 破 郢 都 ( 今 湖 北 江 陵 ) , 逼 楚 迁 都 于 陈 ( 今 河 南 淮 阳 ) 。 尽 管 如 此 , 秦 仍未 停 止 对 赵 的

3、进 攻 , 所 以 如 何 对 付 秦 的 挑 战 已 成 为 赵 国 安 危 之 所 系 的 大 问 题 。 廉 颇 和 蔺 相 如 就 是 在 这 个 历史 舞 台 上 起 关 键 作 用 的 人 物 。3文体知识纪传体通史:是一种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纪传体的体裁很有助于有条理地记载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传,是史记的一种文体。 史记按其体例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

4、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其中, “本纪” “世家” “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4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1)使人遗赵王书( )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3)大王亦幸赦臣( )2(4)璧有瑕( ) (5)礼节甚倨( ) (6)相如持其璧睨柱( )(7)乃使其从者衣褐( ) (8)臣请就汤镬( ) (9)欲毋行( )(10)与王决曰( ) (11)秦王饮酒酣( ) (12)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5、 )(13)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 ) (1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5)相如引车避匿( ) (16)相如虽驽( ) (17)肉袒负荆( )(18)为刎颈之交( ) (19)拜为上卿( ) (20)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阅读课文 15 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廉颇为 赵将,伐 齐,大破之,取阳晋,拜 为上卿,以 勇气闻于 诸侯(动词,_。动词,_。动词,_。介词,_。介词,_)(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愿以 十五城请易 璧(动词,_。介词,_。动词,_)(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 来(副词,_。介词,_。助词,_)(

6、4)臣尝有罪,窃 计欲亡 走燕(谦词,_。动词,_ )(5)臣语 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 欲往(名词作动词,_。连词,_ )(6)而君幸 于 赵王(动词,_。介词,_)(7)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_)(8)则幸得脱矣(副词,_)(9)臣从其计,大王亦幸 赦臣。臣窃以为 其人勇士(副词,_。动词,_)(10)秦王以 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介词,_。通“_”)(11)秦以 城求璧而 赵不许,曲在赵(介词,_。连词,表假设,_)(12)均 之 二策,宁许以 负 秦曲(动词,_。指示代词,_。连词,表目的,_。动词的使动用法,_)(13)王必 无人,

7、臣愿奉璧往使 。(副词,_。动词,_)3(14)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1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 璧西 入秦(动词,_。名词作状语,_)6阅读课文 15 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_(2)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句,“闻”的状语“于诸侯”后置)译文:_(3)徒见欺。(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_(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人”的定语“可使报秦”后置)译文:_(5)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疑问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译文:_(6)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译文:_(7

8、)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_(8)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句,动词“结”的状语“于君”后置)译文:_7阅读课文 613 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秦王大喜,传以 示美人 及左右 (连词,表目的,_。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美貌的女子。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方位名词)(2)乃前 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名词作动词,_。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相如因 持璧却 立,倚柱,怒发上 冲冠(副词,_。动词,_。名词作状语,_)(4)秦贪,负 其强,以 空言求璧(动词,_。介词,_)(5)臣以为

9、布衣 之交尚 不相欺(动词,_。名词,_。连词,_)4(6)且以 一璧之故逆 强秦之欢,不可。(介词,_。动词,_)(7)拜送书 于庭 (名词, _。通“_”)(8)严 大国之威以 修 敬也(形容词作动词,_。连词,表目的,_。动词,_)(9)大王见臣列观 ,礼节甚倨 (名词,_。形容词,_)(10)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作动词,_)(11)秦王恐其破 璧,乃 辞谢 ,固 请,召有司案 图(动词的使动用法,_。连词,_。动词,_。副词,_。通“_”,_)(12)相如度秦王特 以 诈佯为予赵城(副词,_。介词,_)(13)臣乃敢上璧(副词,_)(14)舍 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动词,_。名词,_)(

10、15)相如度秦王虽 斋,决 负约不偿城(连词,表假设,_。副词,_)(16)乃 使其从者衣 褐,怀 其璧,从径道亡,归 璧于赵(副词,_。名词作动词,_。名词作动词,_。动词的使动用法,_)(17)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_)(18)秦自缪 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通“_”,_。_)(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动词,_。_)(20)臣知欺大王之罪当 诛,臣请就 汤镬(副词,_。动词,_)(21)唯 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动词,_。通“_”,_代词,_)(22)左右或 欲引 相如去,秦王因 曰(动词, _。动词,_。副词,_)(23)不如因 而厚遇 之

11、(副词,_。动词,_)(24)毕 礼而 归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_。连词,_。动词的使动用法,_)8阅读课文 613 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传”后省略“之”)译文:_5(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3)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设”的状语“于廷”后置)译文:_(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见于”表被动)译文:_1. 子长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迁” “太史公” “历史之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纪传体 “二十五史” 鲁迅4. (l)wi (2)tn (3)sh (4)xi

12、(5)j (6)n (7)h (8)hu (9)w (10)ju(11)hn (12)jin (13)ch/m (14)y/fu (15)n (16)n (17)jng(18)wn (19)qng (20)mio6. (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他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 (3)白白地被欺骗。 (4)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5)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6)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7)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 (8)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7. (1)来妃嫔侍从 (2)上前指给看 (3)趁机退向上 (4)凭借,倚仗用 (5)认为平民尚且 (6)因为违背,触犯 (7)国书廷 (8

13、)尊重来整饰 (9)一般的宫殿傲慢 (10)逼迫 (11)使破碎于是道歉坚决按审察、察看 (12)只,不过用 (13)才 (14)安置住宿招待宾客的馆舍(15)即使必定 (16)于是穿怀揣使归还 (17)延请 (18)穆遵守约定(19)辜负从小路 (20)应当接受,受 (21)表示希望的语气熟,仔细这件事 (22)有的人牵拉于是,就 (23)由此,趁此招待、款待 (24)使完成表顺承使回去8. (1)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侍从观看。 (2)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 (3)在朝堂上设九宾大礼接见。 (4)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6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

14、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2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做斗争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先将和氏璧献与秦王,后见秦王无偿城之意,便产生将璧取回之心,又不能强行夺取,只能智取。在借“璧有瑕,请指示王”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后,他又以“头今与璧俱碎于柱”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先缓和矛盾, “召有司案图” ,装模作样一番,但他依然看穿了秦王的伎俩,又提出条件以获得回旋

15、余地,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最后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以证明自己“完璧归赵”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取得了与秦王斗争的胜利。体现了他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3 “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i) ”字。 “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于赵王几近优伶,颜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

16、,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4 蔺 相 如 的 “五 步 之 内 , 请 以 颈 血 溅 大 王 矣 ”有 什 么 含 义 ?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在秦王面前的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大智大勇、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使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5 该 部 分 主

17、要 写 了 “渑 池 之 会 ”的 故 事 , 蔺 相 如 是 如 何 在 与 秦 王 的 斗 争 中 一 步 步 取 胜 的 ? 体 现 了 他 怎 样 的 形象 特 征 ?一开始秦王步步紧逼,而蔺相如寸步不让,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秦王欲侮辱赵王的阴谋不仅没有得逞,自己反而受辱。体现了他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特征。6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宣言”是如何做的?这又表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在廉颇居功自傲,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时候,相如以国家为先,采取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

18、的品质。7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通读全文,找出文7中的几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中的妙处。(1)细节描写: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妙处:“视”这一细节刻画出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及从容应对的神色。表现了蔺相如具有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2)细节描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妙处:先写其动作, “持” “却” “倚” ,显示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动作迅速,快而不慌,退而有意。接着运用夸张的手法,再现相如怒发冲冠的细节,突出了他的“智” “勇” ,更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3)细节描写: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妙处:描摹蔺相如的

19、神态,十分逼真, “睨”不但说明了相如是“倚柱”而立的,而且透露出他“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显示了他以死相拼的勇武之气。(4)细节描写: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妙处:“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其“前” ,才构成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跪” ,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做准备,可以一跃而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鞭笞/整饬 弹劾/隔阂 如丧考妣/蓬荜生辉B棱角/菱角 扑朔/追溯 载笑载言/载入史册C徜徉/佯装 隽永/镌刻 刚愎自用/无裨于事D聒噪/恬静 亢奋/伉俪 五雷轰顶/一哄而散2下列句中无错别

20、字的一项是A赵惠文王时,得楚禾氏璧。B取吾璧,不与我城,奈何?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D臣头今与璧具碎于柱矣!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请奉盆缶秦王84下列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B赵王鼓瑟 鼓:击鼓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5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璧有瑕,请指示王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臣等不肖,请辞去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A B C D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

21、相同的一项是例:君何以知燕王A乃设九宾礼于廷 B大王来何操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9D本文在表现

22、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思要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对下联。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这里上联和下联都巧用历史人名,切合当时情境。上联化用“相如”,隐含的意思是_;下联化用“无

23、忌”,隐含的意思是_。上下联不仅对伏工稳,浑然无成,而且绵里藏针,暗含机锋,令人拍案叫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繆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官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24、,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救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10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C均之二

25、策,宁许以负秦曲 许:赞许。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好。2下列语句中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拜相如为上大夫B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夫赵强而燕弱 不如因而厚遇之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宜可使”的一项是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A B C D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B

26、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3)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11(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

27、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

28、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

29、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岂轻于天下邪 轻:轻视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C乃卷甲而趋之 趋:追逐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12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A B C D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

30、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B 战 国 策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部 国 别 体 史 书 , 为 东 汉 刘 向 所 编 定 , 又 称 国 策 短 长 修 书 等 。C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同属儒家“十三经” 。D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2)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

31、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

32、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13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

33、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童 幼 时 /精 神 端 审 /时 然 后 言 /所 继 叔 父 混 名 知 人 /见 而 异 之 /谓 思 曰 /此 儿 深 中 夙 敏 方 成 /佳 器 有 子 如 此 /足矣 /B 童 幼 时 /精 神 端 审 /时 然 后 言 所 继 叔 父 /混 名 知 人 /见 而 异 之 /谓 思 曰 /此 儿 深 中 夙 敏 /方 成 佳 器 /有 子 如 此 /足 矣 /C 童 幼 时 /精 神 端 审 /时 然 后 言 所 继 叔 父 /混 名 知 人 /见 而 异 之 /谓 思 曰 /此 儿 深 中 夙 敏 方 成 /佳 器 有 子 如 此 /

34、足矣 /D 童 幼 时 /精 神 端 审 /时 然 后 言 /所 继 叔 父 混 名 知 人 /见 而 异 之 /谓 思 曰 /此 儿 深 中 夙 敏 /方 成 佳 器 /有 子 如 此 /足 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5、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

36、,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141B2C【解析】A 项,“禾”应为“和”;B 项,“与”应为“予”;D 项,“具”应为“俱”。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A 项,“庭”通“廷”;C 项,“孰”通“熟”;D 项,“奉”通“捧”。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B 项,“鼓”为名词作动词,“演奏”。5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分别为指示、左右、不肖、宾客、约束。6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例句与 B 项都是宾语前置。A 项,状语后置句;C 项,定语后置句;D 项,被动句。7D【解析】“极力铺张,渲染烘托”有误。8

37、 你 我 虽 姓 名 相 同 , 但 资 历 、 学 识 、 声 望 你 却 远 不 如 我 古 人 不 忌 讳 同 名 , 你 也 不 应 该 计 较 我 和 你 同 名同 姓【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人名的一语双关,体会人名隐藏的言外之意。(一)1C【解析】C 项,“许”,答应,许可。2A153B【解析】是宦官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单就这句话看,不能体现蔺目如的智谋;只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气”。排除这三句话即可。4C【解析】C 项,“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5(1)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箅逃出赵国到燕国去。(2)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38、(3)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二)1C【解析】C 项,趋:奔赴,奔向。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如本题“趋”的含义和用法有:(1)快走、小步快走;(2)趋向、奔向;(3)通“促”,催促;又可引申为:赶快、急促。学生要根据具体语境带入验证。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本题要围绕“赵奢胆识谋略不凡”这一关键。句是说赵奢善于理财,已见成效;句是写赵奢严肃军纪、果断行事;句是写赵奢采纳建议后立即行动,均未能直接表现题干所说的“胆识谋略不凡”。3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B

39、 项,“东汉刘向”应为“西汉刘向”。4(1)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谁更骁勇谁将取得胜利。(2)(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词进行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16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险狭”“犹”“将勇者”;第二句得分点:“去”“军”及主语的补充。【参考译文】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

40、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的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法律的尊严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 (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国家就会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会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问计:“可以救

41、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绵长,很难救援。 ”赵王又召来乐乘问对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像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 (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谁更骁勇谁将取得胜利。 ”赵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 ,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 ”秦军进军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率军进攻,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军侯说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停留了二十八天还不走,又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说:

42、“离开国都三十里却驻军不走,还加固工事,阏与不是赵国的了。 ”赵奢已经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就拔营跟着,两天一夜就到了,命令善于射箭的军士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用军事的问题请示赵奢,赵奢说:“请进来吧。 ”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他们进攻的气势一定很盛,将军您必须严阵以待。不这样,一定失败。 ”赵奢说:“我愿接受你的建议。 ”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斧质的刑法。 ”赵奢说:“等我回到邯郸再下令吧。 ”许历又劝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胜利,后来到的一方将失败。 ”赵奢答应了,立即拨发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进攻始终不能取胜,赵奢领军

43、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赵惠文王赏赐赵奢,赐给他封号“马服君” ,授予许历国尉官职。赵奢于是和廉颇、蔺相如职位等同。171D【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2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B 项,姻亲“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