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节 免疫调节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B.HIV 可攻击人的 T 细胞,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 B 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D.人类的感冒、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反应等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反应都是由人体的免疫能力过强造成的。答案:D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
2、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需要整个免疫系统的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但针对性强。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可处理非特异性免疫没有消灭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答案:D3.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 X 细胞对
3、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形成 X 细胞的是( )A.B 细胞B.浆细胞C.T 细胞D.效应 T 细胞解析:对靶细胞有杀伤作用的是效应 T 细胞,它是由 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答案:C4.下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的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A.只有 a、b、c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 解析:a 为 T 细胞,b 为 B 细胞,c 为效应 T 细胞,d 为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为 T 细胞的增殖
4、、分化,为 B 细胞的增殖、分化。a、b、c 三类细胞及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与 B 细胞都能分化为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c、d 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内的 DNA 相同。答案:C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T 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发生D.正常小鼠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受损,但是有些抗原的抗原决定
5、簇暴露在表面,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可直接刺激 B 细胞、T 细胞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 项错误。B 细胞缺陷小鼠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产生效应 T 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细胞免疫,B 项正确。有些体液免疫不需 T 细胞参与,所以 T 细胞缺陷小鼠可以发生体液免疫,C 项错误。正常小鼠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但并不加强吞噬细胞的作用,D 项错误。答案:B6.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6、( )3解析:用抗原刺激机体,机体能产生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故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增加,同时机体还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仍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则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所以尽管第二次所用的抗原剂量与第一次相等,但第二次产生的抗体要比第一次多得多。答案:A7.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的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小鼠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7、.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解析: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它作为抗原会刺激家兔产生特定的抗体,故家兔血清会使小鼠 B 细胞凝集成团。由于同一动物体内 B 细胞和 T 细胞含有相同抗原,故该家兔血清也可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答案:C8.下列对埃博拉病毒与人体免疫反应的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过敏原,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B.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对埃博拉病毒缺乏免疫力C.只有细胞免疫参与清除侵入人体的埃博拉病毒D.如果能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
8、疫苗,那么该疫苗与真正埃博拉病毒的区别在于前者既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又不会使人体患病解析: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抗原,会引起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对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该免疫力没能抵御住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清除侵入人体的埃博拉病毒,体液免疫阻止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正常细胞,细胞免疫识别和裂解被埃博拉病毒侵入的细胞即靶细胞,释放出埃博拉病毒,使其失去藏身之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却不会使人体患病。4答案:D9. 导学号 27064021 下图表示人体中的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1)图中表示的是 免疫过程。 (2)细
9、胞 b 的名称为 ,细胞 c 称为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迅速被图中细胞 (填图中代号)特异性识别。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人体产生的抗体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会使人体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5)器官移植后可能会产生排斥反应,这是由 细胞引起的。 解析:(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因为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B 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浆细胞)产生的。(2)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
10、内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则属于自身免疫病。(5)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 T 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进行攻击。答案:(1)体液(2)浆细胞 记忆细胞(3)c(4)自身免疫(5)T能力素养拓展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5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 项
11、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 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C 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 项错误。答案:B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
12、攻击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解析:HIV 主要攻击人的 T 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受损甚至丧失,所以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A项正确。HIV 的高度变异性,会使疫苗产生的特异性失效,B 项正确。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这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C 项正确。HIV 主要攻击人的 T 淋巴细胞,所以仍然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D 项错误。答案:D12.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
13、如下表:免疫反应实验输入胸腺淋巴细胞输入骨髓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 X 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B 淋巴细胞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解析:实验一小鼠既无细胞免疫,又无体液免疫,说明大剂量的 X 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14、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只能说明骨髓产生了 B 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很重要。答案:A613. 导学号 27064022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 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 M 细胞后,分离出 M 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A.实验证明 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 M 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
15、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 T 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解析:由题意知,该实验过程为细胞免疫,胸腺淋巴细胞为 T 细胞,实验证明 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部分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答案:D14.(2017 北京理综)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
16、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 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 不加入青蒿素 1002疟原虫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603 不加入青蒿素 1004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加入青蒿素 971、2 组结果表明 7; 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
17、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解析:(1)疟原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动物,其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均来自寄主细胞,其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有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等,故疟原虫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2)疟原虫能够选择性地侵染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准确地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其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特异性地识别并清除,从而得以生存与繁衍。(5)1、2 组结果表明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的线粒体膜电位,进而抑制疟原虫能量的供应,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3、4 组结果表明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说明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4)特异 生存与繁衍(5)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