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测评(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析:只有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神经末梢,突触小体受到刺激后,神经递质才能释放,A项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之分,当抑制型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B 项正确。反射弧中有一至多个突触,兴
2、奋在突触上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C 项错误。Na +内流是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 项错误。答案:B2.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在某部位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 mVB.图甲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图乙中 B 点的电位C.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 Na+浓度,将导致 C 点的电位增大D.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 0 电位解析:图甲中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所测电位为静息电位,对应图乙中的 A 点的电位,电位差为-60 mV; C 点对应动作电位,若适当降
3、低细胞外液中的 Na+浓度,将导致 C 点的电位减小,而不是增大。答案:D3.(2017 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解析: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项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故此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 项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与2外界温差大,散热量比炎热环境中多,此时,人体主要是通过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
4、,C 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基因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在肾小管细胞中表达,D 项错误。答案:B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某位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B.刺激 b 点,电表和的指针均能发生两次偏转C.刺激 a 点,电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而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 c 点,如果电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的指针能发生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图中“ ”表示神经元,“ ”表示突触,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A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由左向右),
5、所以刺激 b 点,电表的指针不能发生偏转,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偏转,B 项错误。由于 a 点处于电表两个电极的中点,所以刺激 a 点时,电表的指针不能发生偏转,但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项正确。刺激 c 点,如果电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的指针能发生偏转,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 项正确。答案:B5.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人体主要由骨骼肌和肝脏产热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解析: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A 项错误。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由肝脏产热
6、,运动状态下人体主要由骨骼肌产热,B 项正确。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 项正确。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也存在温度感受器,因而具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D 项正确。答案:A6. 导学号 27064080(2017 全国理综)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 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
7、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3解析:由题意知,第一次注射提取液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第二次注射少量的提取液,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C 项符合题意。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神经递质或呼吸抑制剂,则初次注射就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故 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7.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 Z 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靶细胞识别激素 Z 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激
8、素 Z 主要促进靶细胞合成肝糖原解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激素;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激素 Z(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靶细胞(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答案:A8.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垂体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即 b 减少,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c)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又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B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9、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解析: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B10.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一个人被狗咬伤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
10、.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D.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解析:人被狗咬伤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采用方法可快速直接消灭病毒,效果较好,而方法中抗体生成慢,不利于快速消灭病毒;但由于方法可以形成记忆细胞,所以方法使人获得的免疫力维持时间长,较适合用于疾病的预防;通过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答案:C11.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 B.C. D.解析: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错误;
11、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错误。答案:D1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A 项错误。胰岛素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不通过胰腺导管排出,B 项错误。血糖浓度变化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 项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
12、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所以与胰岛素受体无关,D 项错误。答案:C13. 导学号 27064023 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 L 清水、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5A.曲线 c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 d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 a 表示饮用 1 L 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 b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 c 表示饮用 1 L 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
13、线 d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C 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 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D 项错误。答案:B1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 项正确。由图可知,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 项正确。从 a 到 d 缺乏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
14、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兴奋的传递,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 项正确。答案:C15.当某抗原侵入人体时,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 细胞、T 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该抗原B.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该抗原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受抗原刺激的 B 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能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浆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分解抗原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6答案:C16.科学家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甲和乙做病原体感染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毒性强的
15、M 病原体后,由于乙鼠注入过 M 疫苗,能迅速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正常生活B.注射毒性强的 M 病原体后,甲鼠患 M 引起的疾病,原因是注射前其体内没有抗体C.如果在给乙鼠注射 M 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 M 病原体,可能由于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死亡D.M 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有吞噬细胞、T 细胞、浆细胞等解析: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答案:D1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 表示灵敏电流计,a、b 为两个微型电极,c 为刺激部位,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16、。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侧为正电位,神经纤维膜内侧为负电位B.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刺激 c 处,兴奋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传导方向是双向的D.刺激 c 处后,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偏转解析: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侧是负电位,膜外侧是正电位,A 项正确。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 项错误。兴奋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 项正确。在 c 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 b 点兴奋时,a 点并未兴奋,即 b 点膜外是负电位,而 a 点膜外是正电位,此时膜外局部电流从 a 点流向 b 点,电流计指针发生
17、偏转;同理,当 a 点兴奋时,b 点恢复静息状态,此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所以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D 项正确。答案:B18.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解析: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抗原抗体复合物会
18、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7答案:D19. 导学号 27064024 为了研究人的受抗原刺激后的 T 细胞对 B 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若干 B 细胞分成三等份加入甲、乙、丙三组培养液中,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组乙组丙组B 细 胞 + + +T 细 胞 + - -受抗原刺激的T 细胞 -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能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 412 d,乙组
19、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故 A 项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是因为 B 细胞没有增殖分化,故 B 项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能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故 C 项正确;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第 412 d,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故 D 项正确。答案:B20.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小猪听到主人“噜噜”的叫声
20、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 导学号 27064025(9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8(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 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的 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
21、经元 b 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 和通透性 ,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 解析: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局部电流(电信号)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端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
22、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局部皮肤红肿即为局部组织液增多,其主要是由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的。答案:(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舒张 增加 非特异性22.(8 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节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促进 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导致体内的 分泌减少。 9(3)胰腺中调节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
23、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 、 和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 直接提供。 解析:(1)低血糖状态下,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本题中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因而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2)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即血糖浓度不能下降,而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则该机体胰岛 B 细胞可能受损,体内胰岛素含量偏低。(3)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折叠、组装等,在高尔基体上再进
24、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能量,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TP。答案:(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2)B 胰岛素(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23.(10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答案:(1)下丘脑 垂体(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高效24.(13 分)下图 1 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 2 表示免疫过程,其中 X 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 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0(1)图 1 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 (2)图 1 中的表示 过程,该过程属于
26、免疫。 (3)图 2 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 AB 过程的有图 1 中的 (填字母)细胞。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 1 中 (填字母)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 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
27、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填图 1 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解析:图 1 中,X 表示抗原,能与抗原 X 形成复合物的物质 Y 应该是抗体,据此可知 m 是胸腺,n 是骨髓,a 是 T 细胞,b 是吞噬细胞,c 是 B 细胞,d 是浆细胞,e 是效应 T 细胞或记忆细胞,f 是淋巴因子,k是记忆 B 细胞。图 2 表示细胞免疫。(1)图 1 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f(淋巴因子)和 Y(抗体)。(2)图 1 中表示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的过程。(3)图 2 中 AB 表示效应 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是 e
28、(效应 T 细胞)。(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 B 细胞(k)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在于疫苗的有无(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所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必须是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是先注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再接种病毒,实验组应先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是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作出免疫应答的过程,对照组是第一次接触病毒,所以不会发生过程。答案:(1)f、Y (2)B 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进一步形成大量的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