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辛弃疾词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遥岑( ) 鲈鱼堪脍( ) 凤箫( )玉簪螺髻( )( ) 揾英雄泪( ) 蓦然( )阑珊( )( ) 沉酣( ) 浊醪( )【答案】 cn kui xio zn j wn m ln shn hn lo第 2 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断鸿:_(2)宝马雕车:_(3)玉壶:_(4)蛾儿雪柳:_(5)阑珊:_(6)浊醪:_【答案】 (1)孤雁。 (2)富贵华丽的马车。 (3)玉雕的灯。一说指月亮。 (4)元宵夜女子头上的饰物。 (5)零落稀少。 (6)即浊酒。第 3 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_,_,无人会,登临意。
2、(2)_,水随天去秋无际。(3)遥岑远目,_,_。(4)_,更吹落、星如雨。(5)_。_,那人却在、_。(6)_,一笑人间万事。(7)_,料青山、见我应如是。(8)江左沉酣求名者,_!【答案】 (1)把吴钩看了 阑干拍遍 (2)楚天千里清秋 (3)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4)东风夜放花千树(5)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6)白发空垂三千丈 (7)我见青山多妩媚 (8)岂识浊醪妙理作者名片姓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简历济南历城人。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耿京聚兵山东抗金,稼轩为掌书记。次年受命奉表南归,授承务郎。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曾多次上书,陈
3、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2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曾两度起用,任福建、浙江安抚使等,但都不久于职。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作品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产的著名词人,传世之作六百余首。内容以抗战词、农村词、爱情词、闲适词居多,形式有小令、中调、长调各体,风格兼豪放、婉约之长,成就极高,影响深远。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又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评价 是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文体常识(1)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 西
4、湖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辛弃疾、贺铸、黄公绍、李清照等人都写过青玉案。(2)贺新郎,词牌名。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 ,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又名“金缕曲” “金缕词”“金缕歌” “乳燕飞” “风敲竹” “貂裘换酒” “雪月江山夜”等。探究精研文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背景介绍】辛弃疾原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南下之后,南宋小朝廷不仅不予以重用,反而对他有诸多猜忌,但他仍然怀着满腔热切的希望,写下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结果奉行投降主义的南宋政府以“讲和方定,议不行”为理由而不予理睬。这首词作
5、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这年辛弃疾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就在他登建康赏心亭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 。【整体感知】这首词是词人登赏心亭而触景生情的作品。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层层推进而委婉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恨。下片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的复国壮志和年华虚度、壮志空怀的无奈与悲痛。【文本深读】1上片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_【答案】 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开篇写景,意境宏大壮阔。遥看辽
6、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涯际的秋色,浩浩荡荡的滚滚长3江,水天一色。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磊落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写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虽美,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2下片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使用了什么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_【答案】 这句词运用了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手法:用典。这个典故为: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
7、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3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_【答案】 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
8、雄心壮志。【名句鉴赏】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鉴赏】 这四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古代吴国所造的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吴钩” ,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阑干拍遍” 。是胸中有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 “把吴钩看了,阑
9、干拍遍” ,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4【背景介绍】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渝,仍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编在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里。甲集编于淳熙十五年(1188),可知这词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岁,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六七年了。词中所谓的“灯火阑珊处” ,可能就是
10、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整体感知】这首词通过描写元宵灯夜热闹环境中的“那人”不随波逐流,却甘于寂寞、坚持操守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矢志不渝,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词人以“那人”的品格自喻。【文本深读】1 青玉案元夕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_【答案】 焰火 花千树,星如雨形态之美车马 宝马雕车香满路车马华贵,观者之盛音乐 凤箫声动音乐美妙花灯 玉壶光转光彩夺目仕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美总结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力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
11、非凡,盛况空前。2.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 “幽独”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怀抱”?请讨论作答。_【答案】 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中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1关注标题。如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5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陆游书愤抒发愤懑。2分析内容。诗歌的内容包括人、事、景、物。分析诗歌的内容是把握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描述的事情、描绘的景物把
12、握思想感情。3抓住关键词语(“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练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此外,了解作者和背景(一般在诗歌后有注释),留意诗歌的表达技巧等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怎样的怀抱,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 “主旨是什么” , “有什么社会意义”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2)规范答题: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有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追
13、求)。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要注意的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象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3在词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形象作者是如何通过背景渲染来塑造的?_【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那人”是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词人自己人格的写照。对这个形象,词人是把她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下,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
14、“那人”来说则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蛾儿” “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这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名句鉴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鉴赏】 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地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 ,充分显示了“那人”6的与众不同和孤高。 “众里寻他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
15、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背景介绍】辛弃疾自 23 岁南归之后,南宋王朝并没有把他放在重要位置上,壮志难酬的愤慨时时袭上心头。独坐停云堂,看到山光水色,与人相亲相娱,思引前贤陶渊明的超然脱俗,遂成此词。【整体感知】辛弃疾一生都心系国事,渴望恢复中原,希望自己能够有用武之地,建功立业。在现实面前的屡屡碰壁,使他也一度消沉过,但绝不会磨灭他深沉强烈的爱国之情。词中“回首叫、云飞风起”就表现了作
16、者东山再起、一显身手的宏伟志愿。所以词中表现的消极超脱里,实质上蕴含了一种深沉的报国无门的愤慨。【文本深读】1序中说“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有人说词人另有“深意” ,请结合上片,谈谈“深意”是什么。_【答案】 词人在序中虽说“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但实际词中却另有深意。词的上片,分别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三个层次写出了自己年老体衰、事业无成的处境,很自然地引出了“问何物、能令公喜”的寻找,在现实生活中孤独寂寞,也只有到自然里寻找寄托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实际是作者对现实不满,希望到世外去寻求解脱的一种无奈的逃避。2
17、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哪些情感?_【答案】 拟人,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愤;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概。73这首词多处恰当用典,试分析典故的作用。_【答案】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词人巧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怀,贴切而感人。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即引用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在此慨叹其道不行,辛弃疾引用它是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在此连用了李白秋浦歌 “白发三千
18、丈”和世说新语宠礼记王珣、郗超“能令公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看出用典的巧妙及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用典的作用。【名句鉴赏】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鉴赏】 这句话才更接近辛弃疾的性格,狂得至极,但也狂得有理,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黄庭坚在定风波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相比之下,黄庭坚诗中更多的是对古人的追慕,而辛弃疾则多了一份对自我的肯定。拓展边读边悟课内素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祖国江山的壮阔、
19、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愁”和“恨” ,激发了他那一腔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里,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为伍。“把吴钩看了” ,他是多么想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把“阑干拍遍”以泄其情。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应用角度】 “责任” “意志” “执着” “爱国”等。美文悦读夜读稼轩豪气,悲歌,剑影,刀光;细语,思念,忧伤,怀想。深远的意韵,五彩的华章,在我心中汇聚
20、成宋词的形象。宋词,一道绚丽的风景,不仅有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惆怅,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还有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悲壮。偏爱宋词,由于温婉的宋代词坛里被辛弃疾注入了忠诚的力量。他将自己的豪气,化8为满腹愁肠,将宋词吟咏成人间的绝响。文武双全的稼轩,空怀一身抱负,却只能听任年华虚度,将无尽的才华浸泡在杯中,独自啜饮;把缕缕忠魂,化为无尽的哀伤,和着英雄的鲜血流淌。醉酒吟风中,漫不经心就将宋词推向了文学的高峰,让后人无限景仰。谁说诗人只会琴棋书画,只会整日沉醉在温柔之乡?无眠的夜,我以稼轩的壮词下酒,品出了无数的豪放,其中还有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无奈和忧伤。今宵梦醒无酒,我用一个文人
21、真诚的灵魂,与你沟通,和你交流。“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却将梦想失落在远方,纵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也听不见朝廷呼唤的轻微声响,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揾一把英雄泪。稼轩,在你迷离的泪光中,我读出了忧愁风雨,也读懂了人世的变幻、沧桑。灯火阑珊处,不见伊人。笑语盈盈中,年华虚度。江湖上剑影刀光,中原大地却是一片荒凉,而你,一个愤怒的诗人,却只能躲在某个孤寂的角落里黯然神伤。空负一身绝技,却没能征战沙场,萎靡的南宋朝廷失去了一位出色的将领,但让文学史上拥有了一座丰碑。如果宋代词坛失去了你,那要丧失多少雄壮!还在怀念七八个星天外,刹那间风云突变,弓如霹雳弦惊。此时你一定想拔出手中的剑,但你只能无
22、奈地端起杯中的酒,此刻,认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你,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山河依旧秀美,只是已沦落敌手的大好河山,似一片乌云,遮挡了诗人遥望祖国的视线。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次次失去为国建功的机会,因为你的正直,因为你的武艺,因为你的华彩,完美得让人生嫉。但文坛一定会为你的到来而喝彩,多年以后,人们会遗忘很多将军的名字,但更多的人记住了你一个诗人的无限风光。西风猎猎。江水苍苍。今夜以酒为伴,醉读你的文采。欣赏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沙场秋点兵风范,也欣赏你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醉态,更欣赏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平静的稼轩,看到的
23、是一片温柔的风景: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豪放的稼轩,将赤胆忠心剖出,化为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的长叹;愤慨的稼轩,对现实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充满信心的稼轩,一行清泪和血鸣: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忧愁的稼轩,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才华绝伦的你,遇上南宋小朝廷是你的大不幸,但走进文坛却是文坛之大幸。因为你的大爱、真情和才气,让你在高手如云的宋代词坛,树立起自己的豪放大旗,将几章随性的文字轻轻吟咏,便成为千古绝唱。将军梦断,残月无声。唯有气节和文字,在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之后,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铁马冰河
24、入梦,壮志眨眼成空,只有忧伤,只有感慨,只有忠诚,只有对祖国的无限依恋,像一朵花,依旧在现在的每一个朝朝暮暮绽放。大道无言,真爱无声。在这个雷电交加的雨夜,你感动了我,我认识了你,痛彻心扉。9对酒当歌。醉眼蒙眬中,我读懂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灵魂,读懂了你的苦楚,读懂了你的豪放,也读懂了你惊天地泣鬼神的忧伤。忠诚,信念,汇聚成一杯浓烈的酒,酌伤了我的眼眸,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体会悲壮。愁绪,感慨,凝结成沉重的词章,刺穿了我的心脏,让我在这个凄清的夜晚,泪眼迷茫。今宵酒醒无梦。一个诗人的铮铮铁骨,跨越时空,在电闪雷鸣之中,发出不绝的声响。【精要赏析】 文章从对宋词的整体感受入手,引出对辛弃疾的独特印象:辛弃疾以忠诚为温婉的宋代词坛注入了力量;文武双全,却空怀抱负,年华虚度,把豪气化为满腹愁肠,将宋词吟咏成人间的绝响。然后以辛词的名句和意境组织文章,叙写了他仕途的不幸和文学的大幸。对他的文采、他的平静、他的才华、他的豪放、他的愤慨、他的忧愁,作了多方面的抒情式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文章多用短句,读来朗朗上口,文化底蕴深厚,抒情意味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