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2916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6 课 项脊轩志学习目标 1.把握“喜” 、 “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2.抓住细节描写,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项脊轩( ) (2)渗漉( )(3)垣墙( ) (4)栏楯( )(5)偃仰( ) (6)逾庖( )(7)老妪( ) (8)先妣( )(9)阖门( ) (10)象笏( )(11)扃牖( ) (12)枇杷( )(13)呱呱而泣( )答案 (1)j (2)l (3)yun (4)shn (5)yn (6)po (7)y (8)b (9)h (10)h (11)jin yu (12)p p (13)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雨泽:_

2、(2)栏楯:2_(3)珊珊:_(4)先妣:_(5)束发:_(6)归宁:_(7)亭亭如盖:_答案 (1)雨水 (2)栏杆。纵木为栏,横木为楯 (3)优美舒缓的样子 (4)已逝世的母亲 (5)古代男童 15 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6)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7)高高耸立,像伞一样3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而母立于兹:_(2)比去,以手阖门:_答案 (1)通“尔” ,你 (2)通“合” ,关闭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人至不去古义:_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2)吾妻来归古义:_今义:返回;还给,归还。(3)往往而是古义:_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

3、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_今义:寺院的住持。答案 (1)离开。(2)女子出嫁。(3)处处。(4)一丈见方。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指古汉语中有一些与现代汉语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如本课中“人至不去”的“去” ,古义是“离开” ,现在的意思则演变为“到某地” 。古今异义词大致有四种表现:(1)词义扩大。如,古汉语中的“江” “河”一般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扩大为指所有河流了。(2)词义缩小。如,古汉语中的“金”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如,古汉语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4)感情色彩变化。如,古汉语中的“卑鄙”连用时, “卑”

4、指地位低下, “鄙”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成为贬义词。4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始Error!(2)比Error!(3)过Error!(4)先Error!(5)当Error!(6)归Error!(7)置Error!(8)于Error!(9)为Error!(10)而Error!(11)之Error!答案 (1)才/最初/开始 (2)等到/处处,到处/勾结/并列,挨着 (3)来访/走过,经过/胜过,超过/错误,过失 (4)先前,以前/逝世的 (5)应当,应该/挡 (6)女子出嫁/回来 (7)安放/设置 (8)介词,在/介词,和/介词,比 (9)做过/成为 (10

5、)连词,表并列,可不译/代词,通“尔” ,你/连词,相当于“地” ,也可不译 (1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放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乳二世:_(2)垣墙周庭:_(3)执此以朝:_(4)客逾庖而宴:_(5)雨泽下注:_(6)使不上漏:_(7)前辟四窗:_(8)东犬西吠:_(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10)内外多置小门墙: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哺育 (2)名词用作动词,筑起围墙 (3)名词用作动词,上朝 (4)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5)名词作状语,向下 (6)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7)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6、8)名词作状语,向西 (9)名词作状语,亲手 (10)名词作状语,内,在里面;外,在外面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5(2)使不上漏:_(3)家有老妪,尝居于此:_(4)室西连于中闺:_答案 (1)判断句 (2)省略句, “使屋顶不上漏” (3)状语后置句, “尝于此居” (4)状语后置句, “室西于中闺连”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译文:_(2)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译文:_答案 (1)庭院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2)我关闭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经过的人是谁。三、名言警句课内名句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

7、兀坐。万籁有声。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一、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著有震川集 、 三吴水利录等。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 、 先妣事略 、 寒花葬志 。二、背景展示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

8、是说它窄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三、文学知识志“志”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常见文体。如地方志、墓志、 三国志等。“志、记、表、书”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6四、文化常识1异爨:爨,起灶做饭。 “异爨”指大家庭分家。2先妣:已逝世的母亲。先,尊称死去的人,父死后称“考” ,母死后称“妣” 。3束发:古代男童 15 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4象笏:象牙制作的长方形薄板,大臣手持上朝,上面可以书写有关内容以备忘。5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课堂导语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

9、情是厚重的抚摸,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缕阳光,一泓清泉什么能见证亲情?也许是一句深情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深情的眼神。 “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先生借一间小屋,见证了家族百年的兴衰史;一篇短文,记载了三代人的梦想。亲情,使这篇散文不事雕饰却自然动人。下面是项脊轩志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将其填写在处,然后概括第二部分所写的与项脊轩有关的事件,将其填写在处。答案 环境 人事变迁 丧妻前后 诸父异爨忆母亲及祖母往事 闭门苦读 遭火未焚1文章前后两部分虽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神聚,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有哪两条线索?答:

10、_答案 本文的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7线 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线索有以下几种: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景物线索、行动线索。2文章写老祖母看望和勉励“我” ,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答:_答案 写老祖母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时,作者直接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三个细节来进行描写。第一个细节,祖母至轩,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1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称“束发童”为“若” ,而又“大类女郎” ,其爱怜欢喜之情、笑谑嬉戏之态,跃然纸上。第二个细节,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人家的喃喃自语,分明是多年忧虑中透出的殷切希望。第三个细节,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其嘱咐之庄重,语气之谆谆,情意之真诚,爱怜之情催人泪下,所以作者才会“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3文章最后一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段与前文是否有割裂之感?答:_答案 (1)这一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12、主要表现了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妻“时至轩中” “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眼前,而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感慨尤深,让人动容。(2)这一段与前文并无割裂之感。这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着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棵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 文章以枇杷树作结,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笑貌,就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文章末句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

13、“庭” ,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8作者在回忆祖母时,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悲痛之情难以抑制;而在回忆妻子的部分,却只有淡淡几句“其后六年,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你如何看侍这两种情感表达的不同呢?答:_答案 作者回忆祖母,确是悲痛至极,其中除了睹物思人、物在人亡的深切之痛以外,更多的悲伤恐怕来自内心的愧疚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祖母对他满怀着光耀门庭的期望,可是天意弄人,归有光在中举后八次应进士第皆落第。作者忆起祖母的音容笑貌,想到自己未能完成祖母的殷切期望,而且前路茫茫,不知何时才能完成祖母的重托,悲从中来,自然难免。妻子是他回忆

14、的第三位亲人,笔调看似平淡,但背后处处有“弦外之音” 。 “吾妻死,室坏不修” ,为什么“不修”?其中的伤感不言而喻。为何“复葺南阁子”?正因为“无聊”(精神无所寄托)想睹物思人而修,后又“不常居” 。看似写树,实则写人,睹物思人,情何以堪!无论是伤心哽咽还是“不自禁”的“长号” ,无论是有声之泣还是无声之哭,都饱含着作者的泣血真情。细节描写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本文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叙述分家之事精选“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描写慈母之态精选“儿寒乎?欲食乎?” ;回忆祖母则精选其自语;回忆妻子则抓其神态、动作,尤其是庭中枇杷树,大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势。技巧点拨细节,

15、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9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

16、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迁移运用请运用细节描写,渲染一个场景,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不少于 100 字。答:_答案 (示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朱自清背影)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斯人已去,亲情永在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以叙事抒情的

17、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运用示例那一口老屋是你志向的开始,那一声呼唤是你温暖的洋溢,那一次对话是你爱情的延续。可如今,只剩那如血的残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你孤独的心灵,你的眼在流泪,你的心在滴血。到哪里去找寻往昔的点点滴滴?寂寞凄凉里,归有光,你将如何追忆那消逝的过往呢?虽然“百年老屋”几经兴废,三世变迁、人亡物在,但那浓浓的亲情犹在。二、课外素材一道光年间古宅亟待保护日前,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位于南昌青山湖区京东镇梁万村,有一栋道光年间

18、的老宅子。这座原本为九进三开间的赣派建筑,如果再没有人关注并加以保护,恐怕也将面临消失的危险。接到市民反映后,记者来到梁万村见到了这栋老宅,老宅主人之一的梁女士接待了记者。她告诉记者,这是一座原本为九进三开间的赣派建筑,是目前南昌保存较为完整的赣派建筑,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剩下三进了。10记者在老宅门外注意到,老宅坐北朝南,门头上用红砖和青砖雕刻的各式砖雕花鸟逼真,人物传神,栩栩如生。门楣四周分别雕刻有喜鹊弄梅图和鸳鸯戏荷图,寓意和谐喜庆等。由于年代久远,许多雕刻已经残缺不全了。据梁女士介绍,这栋房子是清朝道光年间(1820 年),她的祖上建的,距今已 190 多年,历经 7 代子孙,一直传承

19、到现在。 “80 岁的老父亲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将这栋老宅子保护下去,但是单凭自己家的力量对这栋老宅进行修葺是远远不够的。 ”梁女士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到这栋老宅子,不要让它跟村里其他老宅一样就此倒塌荒废了。选材感言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古建筑一旦损毁,它和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都将不复存在。所以,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好、维修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 、 “历史的年鉴” 、 “文化的载体”等作用。保护古建筑,让古建筑流芳千古、古为今用、为后人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老 屋李祥云一直以来,对老

20、屋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闹不清为什么从老屋搬出这么多年,对它,我仍念念不忘。总想回去看看,就像看一位体衰力竭的长辈一样。或许,这也就是牵挂,只不过是对老屋的。离开老屋十多年了,我很少回去看过。只是在每年的大年三十,在父亲的提醒下才会提着一个几寸长的门头(春联的横批),去老屋处给它粘上一点红红的喜气。然而,这点簇新的鲜红却把老屋衬得更加衰败不堪了。望着老院内比人还要高的凄白的荒草,冷风吹来时它们的瑟缩似乎也在诉说着岁月消逝的无情。我于是在老院颓圮的墙边,在老屋残破的门前默然无语。老屋如同我脑海里的记忆,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老去。老屋的门是苍然灰白的,老屋的锁是铁锈斑斑的,老屋的窗是没了窗棂的,老

21、屋的门槛是不复存在的。望着老屋,我有一种要打开锁闯进去的冲动。然而我没有钥匙,其实,老屋或许早已没了钥匙,谁还在这破旧的房屋中生活呢?尽管它还保存着家的全部含义。于是,我只好推推紧关的门,从可以插进一条胳膊的门缝里,看着我曾经生活过的老屋的内脏。那只放在门后的三斗桌子没有了,三斗桌子后面我经常坐的那张窄窄的矮凳也没有了,大床、木柜、盛馍馍的竹筐也没有了,在窗边咀嚼着干草伴我入眠的小山羊也没有了。没有了,所有的以前的一切,除了那个从梁上垂下来挂住馍筐的木钩以外,什么都没有了,映入我眼中的是墙上地上零乱地竖着、躺着的落满灰尘的旧木料,木料下那凸凹的墙壁和地面,11还有还有地面上灰白相间的几粒鸟屎。

22、我无语,虽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想哭的冲动,然而我无语。童年的无数个日子在脑海中一下子变得清晰无比。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整天大喊大叫的小女孩呢?那个舞动着九节鞭、双锏、长枪的壮实的少年呢?那个在门口喊着我的乳名让我回家吃饭的美丽妇人呢?还有,还有那头整天被顽劣的小女孩骑着的忠实的老黄牛呢?我无语,也无泪,只是沉默。我知道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就像老屋的土坯墙一样,终究有一天会随着时间老去。老去了,那美丽的妇人,那和蔼的中年汉子,那壮实的少年和那个顽劣的小女孩,以及我温厚的老黄牛。几只“喳喳”叫着的麻雀飞来,钻进老屋剥落了草灰的瓦缝里。我抬起头,望着那一个个洞开的瓦缝,感激着老屋每天的造访者麻雀,只有它

23、们没有忘记老屋。母亲蹒跚着走来,叫我回家。看着和老屋一样苍老的母亲,想起远在他乡的哥哥,我一阵黯然,搀起母亲的手臂,轻声说:“妈,回吧!”读后启悟 作者通过直觉思维,回忆童年、老屋,勾勒出往昔充满温馨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老屋深深的留恋之情。行文中,作者总是把自己放到童年的环境中,表达感情真实,呈现出真实的情境。论语经典章节赏析之十六季氏篇季氏包括 14 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本章主要谈论的问

24、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应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1名句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25、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注 颛臾:春秋时鲁国的一个附庸国。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有事:有军事行动,用12兵作战。东蒙主:祭祀东蒙的主持者。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因在鲁国东边,故称东蒙。周任:古代的一个史官,有良史之称。陈力就列:贡献力量,就任职位。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这里是比喻。家宰对卿大夫有辅正之责,所以孔子这样说。兕:犀牛一类的动物,皮可制甲。柙:关野兽的笼子。椟:匣子。费:季氏的采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26、萧墙:门屏,古代宫室中起掩蔽作用的当门屏障。译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进见孔子,说:“季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这个颛臾,从前先代的君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并且在鲁国疆域之内,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我们那先生要这么做,我们两个臣下都不想这样。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过这样的话:拿出自己的力量去就任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那么要那搀扶的人干什么用呢?并且你的话也是错误的,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那颛臾城郭坚牢并且离费邑很近。现在

27、不攻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疾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另编托辞的做法。我听说有国的诸侯和有家的大夫,不忧虑国家贫穷而忧虑财富不均,不忧虑人口稀少而忧虑动乱不安。如果能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如果能和睦就无所谓人少,如果能安定就不会倾覆。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守护,反而策划在国内用兵。我恐怕季孙所应忧虑的不在颛臾,而在自家内部。 ”赏析 这一章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

28、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此外,这一章里孔子还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 ”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这是应该指出的。2名句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赏析 孔子虽说认为有“生而知之者” ,但他

29、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人。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13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只是B妪,先大母婢也先:先前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答案 D解析 A 项顾:四下看。B 项先:逝世的。C 项抚:对待,照顾。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30、,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 B解析 B 项是名词用作动词。A、C、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副词,总共。A 项介词,根据/连词,相当于“来” 。B 项代词,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 项指示代词,这/代词,它的。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项脊轩志中, “_,_”两句点出了项脊轩的狭小。(2)项脊轩志中, “_,_,_”三14句写出了项脊轩的年久陈旧。答案 (1)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2)百年老屋 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5学

31、了项脊轩志后,老师写了两副对联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你能写出来吗?(1)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答:_(2)方丈小屋,寄人心头悲喜答:_答案 (示例)(1)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妻子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 (2)八尺枇杷,寓人身后忧愁6某班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赤壁赋和项脊轩志之间写一段串联词。要求关涉作品内容,衔接连贯自然,有文采,100 字左右。答:_答案 (示例)古往今来,每当月圆之夜,文人骚客面对良辰美景,引诗情,发感慨。东坡先生面对江风秋月,借主客问答,抒发人生感慨,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震川先生于三五之夜读书项脊轩中,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32、项脊轩是归有光一生深情的寄托,下面请同学为大家朗诵项脊轩志 。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

33、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待B往往而是 往往:处处C先妣抚之甚厚 厚:亲切D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整天答案 C解析 厚:深厚。15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Error! Error!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也不同答案 D解析 表承接;表修饰;是取独,不译;是代词。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子内外开了许多小门。B老妪是祖母

34、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常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时,都落下了眼泪。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答案 C解析 C 项中的“祖母”都应是“母亲”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_(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_答案 (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总共改变了两次。(2)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忍不住要大哭一场。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 三史诸书,师事同邑

35、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剌剌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倅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 ,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 ,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觝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有光少子

36、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16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友信,字成之,隆庆二年进士。授顺德知县。岁赋率奸胥揽输,稍以所入啖长吏,谓之月钱。友信与民约,岁为三限,多寡皆自输,不取赢,闾里无妄费,而公赋以充。海寇窃发,官军往讨,民间驿骚。部内乌洲、大洲,贼所巢穴,诸恶少为贼耳目。友信悉勾得之,捕诛其魁,余党解散。乡立四应社,一乡有警,三乡鼓而援之,不援者罪同贼,贼不敢发。岁大凶,民饥死无敢为恶者。(选自明史归有光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光少子/子慕字季

37、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B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C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D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答案 C解析 原文标点: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8、是( )A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后,为成年人。B “五经” ,即儒家的五部经典:诗经 、 尚书 、 论语 、 礼记 、 春秋 。C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试。D 太史公书就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 B解析 论语属“四书” , “五经”包括周易或易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学识过人,科场生涯却很坎坷。他考举人和进士均努力了很多次才及第。B归有光很早就显露出文学才华,他写文章以史记为楷模,成就斐然,连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也对他激赏不已。C归子慕是归有光之子,他考中举人后两次遭遇

39、放逐,于是闭门谢客,决意隐居,最后终老乡野。D胡友信与归有光同是进士出身,名声不在归有光之下:他整治海寇时采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答案 A17解析 “考举人”并非“努力了很多次才及第” ,于文无据。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译文:_(2)闾里无妄费,而公赋以充。译文:_(3)岁大凶,民饥死无敢为恶者。译文:_答案 (1)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2)乡里百姓不用额外出钱,而公家的税额却因此充足。(3)遇到大荒年,百姓饿死了也不敢做坏事。提示 句中有古今异义词,如“不便” 、 “不行” 、 “凶” ,一定要翻译准确。如何在学习文言文时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呢?关键是要有基本的辨析能力和一定的识记基础。(1)辨清“单双” 。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特别是有些古汉语中的双音节组合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单词同形(如本文中的“不行”),很容易被作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节词,而只是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2)分析“微异” 。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仔细辨析。如荀子劝学中的“劝” ,解释为“勉励” 、 “鼓励”是妥当的,如果解释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