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长春版.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13059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捕蛇者说》教案1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17 课捕蛇者说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2.体会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过程与方法:分析课文结构,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总结归纳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所揭露的社会现实,认识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有心怀天下、大济苍生的情怀。2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早已学习和接触过柳宗元的多篇文章,对其经历和本人已有较深理解,而且,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已熟悉课文大义,掌握基础文言知识点,存在的困难就在于写法的探究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但对于作者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应该很容易理解把握。3

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复习式导入 1、关于作者柳宗元2、关于“说”这种文体活动 2【讲授】明确学习目标 投放“学习目标”活动 3【讲授】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永州蛇之异、人争捕之由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讨论得出结论,明确: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第二部分(2、3)蒋氏自陈心曲,展现人之惨、赋之毒明确: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写三代捕蛇之“害

3、”“吾祖” 、 “吾父” 、 “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 。将写“利”转为写“害”,写出蒋氏三代人之惨。提出问题:第 3 段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一段答话中,蒋氏把捕蛇和纳税两件事作了怎样具体而充分的对比,有何作用?这一段也是使用对比、衬托写法突出主旨的段落,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是如何突出主旨的。找出文中几处对比,思考讨论其作用。明确:用“捕蛇之利”衬托“赋敛之毒”控诉了苛税重赋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第三部分(4),点明全篇主旨,交待写作目的提出问题:引用“苛政猛于虎也”,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有何作用?投放“

4、苛政猛于虎”原文2分析作者情感讨论并明确: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活动 4【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试归纳总结主旨2、明确主题: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人宁愿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苦的记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苛敛的强烈愤恨。3、写法上:设悬念,埋伏笔,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语言上:骈散结合,间以排比,精炼紧凑、言真意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整理笔记活动 5【活动】拓展延伸 1、主题角度: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2、作者角度:心系百姓,有大济苍生之情怀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积累和感受活动 6【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3、4 段2、改写,参照作者与捕蛇者的对话,写一则“捕蛇人的故事” 。活动 7【讲授】板书设计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一(1) 蛇之异、捕之由 设悬念 埋伏笔二(2、3)蒋氏自陈心曲1、自家三代的悲惨遭遇2、乡邻们的悲惨遭遇 对比 衬托三(4) 得结论、表目的 卒章显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