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3089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黄生借书说一、 加点字词解释(1)授以书而告之(2)非独书为然 (3)若业为吾所有(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5)归而形诸梦(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10)家贫难致。(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其切如是。(13)通籍 (14) 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16)使与书俱。 (17)汗牛塞屋 二、句子翻译(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_ _(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_ _(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俊异

2、日观云尔。”_ _(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7)为一说,使与书俱。(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2三、内容理解1、黄生借书说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字 ,号 ,又号 。2、 “说”是古代的一种 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 意思。3、课文为了论证 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 ,(2) (3) 4、课文第 2 节主要论述了 。 作者认为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 课文第 3 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 反

3、面是 。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 用原文回答)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 。8、引文中作者把 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的意思。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 ”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黄生借书说练习 2一、 课文内容理解:1、 黄生借书说选自_ ,作者是_(朝代)的_,字_,号_,又号_。2、 “说”是古代的一种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意思。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写出 3 个自己所学过的

4、第二人称代词。4、课文为了论证“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3(1)_ _,(2)_ _,(3)_ _。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二、 理解性默写:1、 与“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一句相照应的两句话是: 2、 作者向黄生提出的希望是: 三、 翻译重点句子:1、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2、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3、 姑俊异日观云尔。4、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5、 故有所览辄省记。6、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1)随园主人授以书

5、而告之曰 授:(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无论:(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 )(4)今黄生贫类予 类予:( )(5)为一说,使与书俱 俱:( )(6)归而形诸梦 诸: ( )(7)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 )(8)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五、问答题:1 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2 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43 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4 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 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6 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课外阅读拓展提高(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

6、,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6.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_7. 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_8. 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_,反面是_。9.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黄生借书说 1一、 加点字词解释(1)授以书而告之( 把 ) (连词) (代词,指代黄生)(2)非独书为

7、然( 只是) (是) ( 这样)(3)若业为吾所有( 如果) (已经)(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 搁起来) ( 姑且) (等待) (他日) (罢了)(5)归而形诸梦( 之于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 那么 ) ( 本来 )5(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和父亲 ) (儿子和孙子 ) (不用说,不必说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那人 ) ( 勉强 ) (借来)(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忧惧的样子) ( 停止)(10)家贫难致。 ( 得到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所以 ) ( 就 ) ( 记 )(12)其切如是。 ( 迫切 )(13)通籍( 指做官 )(1

8、4) 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 值得珍惜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有) (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类似 )(16)使与书俱。 (一起 ) (17)汗牛塞屋( 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这里形容藏书很多。汗,使流汗 ) 二、 句子翻译(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_ _(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_ _(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俊异日观云尔。 ”_ _(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7)为一说,使

9、与书俱。(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1、 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文集 ,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6简斋,又号随园主人。2、 “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说说意思。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3)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4、课文第 2 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书非借不能读” )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

10、,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课文第 3 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极多。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用原文回答)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8、引文中作者把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把书公开慷慨出借,是黄生的幸运,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的意思。9、选文中

11、“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 、 “为一说,使与书俱。 ”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黄生借书说 2 答案答案:1 袁枚;随园老人 2f、qingzhushoho 3交给更不用说这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像我写作 4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1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

12、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2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 (意近即可) 3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之于就值得珍惜在一起 4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4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5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6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7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5. (1) (参见课文注解)(2)叙事兼议论;说说。(3)吾,余,予;尔,汝,子。(4) “书非借不能读”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6. 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 , “予固不幸而遇张” 。黄生则是“予之公书” ,“生固幸而遇予” 。7.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 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9.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 ,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10. 略(参见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