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13232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章末检测卷(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 DNA 序列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解析 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是指产生了相应的蛋白质,A、B、C 是指目的基因导入了受体细胞。答案 D2.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动物品种,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用蛋白。下列符合生产药用蛋白的是( )A.养殖转生长激素基

2、因鲑鱼B.养殖抗口蹄疫病毒转基因兔C.养殖转乳糖酶基因牛D.从牛乳汁中获得人血清白蛋白解析 基因工程可以利用某些特定的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从这些动物的乳腺细胞中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类物质,如激素、白蛋白等。答案 D3.科学家把天竺葵和香茅草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培育过程中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等试剂C.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代谢方式是自养需氧型D.在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包含了有丝

3、分裂和细胞分化解析 愈伤组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答案 C4.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选用的外植体最好是( )A.茎段 B.叶片2C.茎尖 D.根部答案 C5.生物防治害虫不仅在药效上替代化学农药,而且无残留,对环境没有污染。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害虫措施的是( )A.控制害虫密度B.保护植物不与害虫接触C.诱导植物的抗性D.使病菌或害虫生病解析 生物防治害虫的措施有:控制害虫密度,诱导植物的抗性,保护排斥系统,使病菌或害虫生病。答案 B6.设置“爱情陷阱”防治害虫利用的物质是( )A.性信息素 B.雌激素C.雄激素 D.化学农药答案 A7.下列对试管家畜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4、扩大胚胎来源,降低生产成本B.指家畜在试管中培养和出生C.可以加快家畜繁殖速度D.可以建立胚胎工厂,节省人力、物力解析 试管家畜和试管婴儿一样,并不是指家畜在试管中进行培养和出生,而是指把本该在家畜体内完成的部分生理过程转移到体外来完成。答案 B8.下列关于胚胎分割移植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在任何时期都能成功B.胚胎分割就是将受精卵分割C.胚胎分割在桑椹胚或原肠胚期进行最好D.分割份数会影响胚胎发育解析 胚胎分割在早期胚胎的不同时期都可以获得成功,但以囊胚期为最好。对囊胚进行分割时,每一份必须带有一定数量的内细胞团细胞才能产生正常的后代,由于内细胞团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

5、胚胎分割的份数也是有限的。答案 D9.下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3离体组织 愈伤组织 试管苗 培 养 基 培 养 基A.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B.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上图所示过程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解析 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如果离体的组织来自纯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就是纯合子,如果离体的组织来自杂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就是杂合子;为脱分化,为再分化,脱分化过程没有细胞的分化,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然后再培养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组织

6、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而不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A10.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 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地把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 DNA 分子中,并成功表达。该项技术属于( )A.转基因技术 B.分子杂交C.细胞杂交 D.杂交育种解析 将小麦没有的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 DNA 分子中,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和改造,再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从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杂交是指将同类或不同类生物体的原生质体或体细胞,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条件下进行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创造条件将杂种细胞培养成完整的

7、杂种生物个体。答案 A11.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果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 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A. B.C. D.解析 化学防治的主要优点是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但农药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毒害有益生物,甚至对人畜造成一定的毒害,同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所以防治害虫应以生物防治为主。答案 D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 )空

8、气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环境土壤质量标4准A. B.C. D.答案 D13.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的危害,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在人体内使禽流感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 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消化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禽流感病毒 将患病的家禽深埋A. B.C. D.解析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等都属于细胞免疫,不是体液免疫。患病的家禽深埋属于传染病

9、防治中控制传染源的环节。答案 D14.用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解析 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能够表现细胞全能性。答案 B15.在玉米地中喷洒除草剂,杀死了田间杂草,而玉米却正常生长,那么该玉米可能是( )A.转抗冻蛋白基因植物B.转抗除草剂基因植物C.转抗病毒基因植物D.转抗毒素合成基因植物解析 杂草被杀死,而玉米却正常生长,说明该玉米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故选 B。答案 B16

10、.克隆羊“多利”的产生应用的技术是( )核移植 体外受精 细胞培养 体内受精 胚胎移植 转基因技术A. B.C. D.5解析 克隆羊“多利”的产生应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答案 A17.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适合除去细胞壁的是( )A.蛋白酶 B.盐酸C.淀粉酶 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要去除细胞壁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答案 D18.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食物。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一种抗多聚半乳糖醛酸

11、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获得了抗软化番茄。下列关于培育抗软化番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运载工具是质粒B.受体细胞是番茄细胞C.目的基因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D.目的基因的表达延缓了番茄的软化解析 目的基因为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答案 C19.我国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对动物疫病进行处理,其中“防”是指( )A.拯救易感动物并防治再传播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动物解析 “养”是保护易感动物;“防”是切断传播途径;“检、治”是控制传染源。答案 C20.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牛、羊、猪等均可能发病,其中猪的发病率最高,常能造成大批猪仔死亡,导致严重的经

12、济损失。患病动物和带病毒动物的奶、尿等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消化道、损伤的黏膜、皮肤以及呼吸道传染,秋冬和早春时节发病最多。请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呼吸道传染 B.消化道传染C.血液传染 D.体表传染解析 本题考查对动物疫病防治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理解,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口蹄疫的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病毒动物,主要通过消化道、体表及呼吸道传染。6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10 分)下列是有关病原体污染的问题。请回答:(1)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和蚤传播给人。人一旦患上鼠疫,可通过蚤叮咬、皮肤接触及呼吸

13、道飞沫等途径相互传播,鼠疫流行的区域称为_。在我国,鼠疫是法定强制管理的_传染病。如果发现鼠疫患者,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通过设置隔离区和隔离病人以控制_;通过杀虫灭鼠、消毒和戴口罩等以切断_;通过接种疫苗以保护_,并加快群体_的形成。(2)根据以上叙述,鼠疫监测工作中应重点监测的内容有:_(至少两项)。(3)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流行的叙述,正确的是_。A.传染病的流行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B.抗生素药物治疗能控制甲型流感的流行C.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属于间接传播D.病原体是指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甚至死亡的细菌和病毒答案 (1)疫区 甲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免疫屏障 (2)鼠或蚤种群数量(

14、密度)监测、鼠或蚤体内鼠疫杆菌监测、疑似病人监测等 (3)C22.(8 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 100 亿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细菌中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 80%以上。就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导入植物体内,原因是_。(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害虫的能力,这表明棉花体内产生了抗虫的_。这个事实说明,害虫和植物共用一套

15、_,蛋白质合成的方式是相同的。(3)“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_。(4)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_。(5)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_。(6)基因导入工程技术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请各举一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_7_。答案 (1)细菌与棉花的 DNA 组成、结构相同 (2)毒蛋白 密码子(3)(4)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 (5)基因突变 (6)正面: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转基因动植物与农牧业、环境监测、净化污染、生物制药等;负面:重组的基因可能使生物发生突变,生态遭受

16、破坏;滥用基因工程制造生物武器,重组基因的生物可能产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危害等23.(10 分)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设施养殖是利用_的设施和手段,进行_饲养和管理的养殖技术,其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较高。(2)牛棚内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又可扩散进入牛棚,促进牛的呼吸作用。(3)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放入沼气池进行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这是因为_。(4)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设施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5)大棚内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

17、、地热、_和_。(6)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答案 (1)现代化 规模化 (2)二氧化碳 氧气(3)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4)牛棚内温度较高,使牛维持体温而消耗的能量较少 (5)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6)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多级)利用24.(12 分)2006 年中国首例带有抗疯牛病转基因体细胞的克隆牛顺利降生。作为克隆牛,8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1)细胞 A 是_,细胞 B 是_。(2)一个重组细胞 D 发育成丁牛,涉及的细胞增殖方式是_。丁牛体内有众多细胞类型,如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能够运输氧气,而浆细胞内有发达的内质网

18、能够分泌抗体,神经元具有许多突起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这是_的结果。(3)丁牛的性别和_牛的性别相同,原因是_。(4)能否直接用细胞 A 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并将其移植到丙牛子宫内发育成健康小牛?为什么?_。(5)培育抗疯牛病克隆牛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是_,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有_。(6)上述方法培育出克隆动物,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相比,获得的后代在遗传物质方面有什么不同?_。解析 从“重组细胞”到动物个体出生的过程中,这一情况同自然状态下受精卵发育成动物个体类似,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牛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由细胞核内性染色体控制其性别。动物克隆从目前来看,只能是“核移植” ,并没

19、有真正做到产生的动物与原来被克隆动物在遗传物质上 100%的相同。答案 (1)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卵母细胞 (2)有丝分裂 基因选择性表达 (3)甲 牛的性别由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决定,丁牛的性染色体与甲牛相同 (4)目前不能,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失去了进一步分裂分化的能力,但卵母细胞中却含有必要的分裂分化调节因子 (5)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和胚胎移植、转基因技术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基因重组 (6)在遗传物质上(不考虑发育过程中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与提供体细胞的植株完全相同,克隆动物体内有卵母细胞细胞质的基因,9所以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与提供体细胞核的动物不完全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