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考前热点押题训练(四) 生物与环境和谐发展是目标1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退耕还林、
2、还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过度消耗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 C 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
3、岛上有利于无翅类型生存;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下列有关雾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B雾霾天气影响环境温度、光照时间、pH 等条件,从而破坏物种的生育与繁殖环境,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物种灭绝C长时间、大面积、高污染的雾霾天气,易导致不同生态系统的趋同D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雾霾物质而减弱雾霾影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选 D 生物多样性是物种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雾霾污染使生物多样性降低。雾霾污染会因其承载的高浓度特殊物质而改变区域
4、生态系统的结构,从而诱发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变化,严重情况下,如长时间、大面积、高污染的雾霾天气,甚至导致不同生态系统的趋同,变成几乎没有生物的死亡地带。有些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雾霾物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24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B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D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解析:选 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5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图中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 物 群 落 大 气 中 的 CO2 化 石 燃 料A参与过程的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B绿色植物只参与过程不参与过程C “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强过程D减少过程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解析:选 C 过程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过程可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绿色植物既参与光合作用,又参与呼吸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可促进过程而减少大气中 CO2的含量;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中 CO2含量过多造成的,而大气中 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因
6、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应减少过程。6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 T 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施药前图中生物构成群落B施药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变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解析:选 C 图中只有甲、乙两种昆虫和生产者,不能构成群落;施药后乙昆虫的种群密度迅速降为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发生了改变;施药后甲昆虫的种群密度迅速下降,进而又迅速回升,而乙昆虫种群密度急速下降濒临灭绝,由于附近林区之前已经使用过该杀虫剂,则甲昆虫种群密度
7、的上升极可能是附近林区对杀虫剂具有抗性的个体迁入引起的,也说明附近林区没有乙昆虫的分布。7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下列现象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3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激增 群居生活的蚂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 在某一时期,恐龙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自然选择对斑马种群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个体有利,同样也对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有利A BC D解析:选 A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8、发展的例子;所述内容体现了种间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二者共同进化和发展;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所述内容属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8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可控制其演替速度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解析:选 B 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
9、群落演替理论;人类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可改变其演替速度,但不能控制;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9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以下叙述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 )调查日期(月、日)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棉蚜数量(只/株)0.4 4.7 41.5 261.71 181.91 978.92 175.62 171.42 173.24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
10、间关系是竞争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D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解析:选 B 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农药不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棉蚜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棉蚜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属于“S”型增长。10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
11、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解析:选 D 洪水和泥石流导致生物种类减少或消失,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二、非选择题11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 ,但引种时在
12、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_的降低。(2)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_,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3)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_,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_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4)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_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
13、_的影响。5(5)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_,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解析:(1)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态入侵,有可能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降低。(2)建筑物的修建可能造成生物出现地理隔离,从而影响到原有的物种。(3)不同物种高低有致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各种特殊图案,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生物用于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园林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这其中主要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改造的园林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更高。答案:(1)
14、生物多样性 (2)地理隔离 (3)空间结构 资源 直接 (4)次生 人类活动 (5)物种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12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鱼塘尾水的协同净化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2)该生态净化系统内有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的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该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可供人们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该生态净化系统中流入一些污水后依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15、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_(答出两点)。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2)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对人类有旅游观赏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3)流入污水的生态净化系统仍能保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出现藻类水华的鱼池尾水流经该生态净化系统后,有的藻类可能在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
16、营养中被淘汰,有的藻类可能被消费者摄食,还有的藻类可能被微生物产生的杀藻物质所消灭,从而导致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答案:(1)群落 消费者 (2)垂直 直接 (3)自我调节 被消费者摄食、其他植物与其竞争光照和营养、微生物产生杀藻物质等6(其他答案合理也可)13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来看,食用菌属于_。(2)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来看,上述信息属于_。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
17、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_。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的数量属于_防治。(3)该生态系统中,鸡、鸭等家禽的存在既有助于消除杂草,控制虫害,又可以为果树提供粪肥,假设家禽的能量 4/5 来自杂草,1/5 来自害虫,那么家禽每增加 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kg。(4)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果农建立生态果园的主要目的是_。解析:(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食用菌的作用是分解果树、杂草的枯枝败叶及鸡、鸭的粪便,属于分解者。(2)蜜蜂的舞蹈属于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营养,属于体表寄生,利用肿腿蜂控制花天牛的数量,这种防
18、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3)家禽每增加 1 kg 中,4/5 来自杂草,1/5 来自害虫,需要最少消耗应按传递效率 20%计算,即最少消耗生产者4/551/5559(kg)。(4)建立生态果园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答案:(1)生产者(果树、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分解者 (2)行为信息 寄生 生物 (3)9 (4)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14千岛湖是 1960 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 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
19、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7(1)图 1 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填“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三者的关系是_。(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氮、磷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_。(3)分析图 2 发现, “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 1998、1999 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19931997 6.66 5.4319981999 2.16 7.72(4)由表及图 1、2 综合分析,湖中鲢鱼、鳙鱼主要捕食_
20、,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_,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等措施。解析:(1)图 1 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则所指方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又因为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都捕食藻类,因此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间存在竞争关系。由此可知三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3)分析图 2 发现, “水体
21、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 1998、1999 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氮和总磷量不是最高值(总氮和总磷量低于之前若干年)。(4)由表及图 1、2 综合分析,湖中鲢鱼、鳙鱼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8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答案:(1)不能 捕食、竞争 (2)降低 (3)总氮和总磷量不是最高值(总氮和总磷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4)藻类 鲢鱼、鳙鱼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5)(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