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13605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六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巩固组(2017届安徽名校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 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2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 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 安徽旅游示范区A BC D解析:第 1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

2、的 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第 2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微省旅游业示范区。答案:1.A 2.C(2017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读图,完成 34 题。23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

3、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4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 BC D解析:第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第 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且大都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答案:3.C 4.B(20

4、17昆明质检)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2000年和 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 56 题。5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3C交通便捷 D原料充足6图中所示的 20002009 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 5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

5、;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第 6题,由图可知,20002009 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上海附近地区,就业人口密度更大,说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减少,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环境人口容量是否增大与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答案:5.A 6.A7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

6、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 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 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 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 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 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 1982年至 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图

7、中标出地名的 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 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 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4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

8、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任答两点即可)(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

9、充足劳动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能力提升组(2017唐山一模)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意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 ,完成 12 题。产业类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时尚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数量 6个 5个 4个 8个 2个 5个 7个1.在该省首批 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

10、,所占比重超过 20%的是(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2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A B5C D解析:第 1题,该省首批一共有 37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小镇为 8个,所占比重超过20%。第 2题,特色小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功能扩大无关,则错误;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延缓人口老龄化,则错误;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就地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正确。答案:1.B 2.B(2017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

11、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 19602010 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 题。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A BC D4该国最可能是 (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日本5该国 20世纪 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解析:第 3题,19601970 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 B、C 项;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

12、都迅速增长,反映了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第 46题,根据 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 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第 5题,20 世纪 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答案:3.D 4.B 5.C(2017东北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 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 67 题。6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BO 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

13、位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7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解析:第 6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加工生产环节的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 A项不合理;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 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

14、B项不合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 C项不合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故选 D项。第 7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6.D 7.B78(2017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下图为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1)指出与石家庄相比,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地理位置优势。(2)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

15、利影响。(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优势。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就业、区际联系)方面分析。第(3)题,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将河北省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等措施。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3)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