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45253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影响,体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辩证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适应时代潮流和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

2、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2)政治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知识梳理,实事求是,经济建设,

3、4.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1978年,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基层政权组织的调整: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改革开放,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意义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农村经济体制

4、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措施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 ,简政放权,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多种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

5、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并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按劳分配,苏联解体,(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

6、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 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公有制,【概念解读】 1.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

7、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附栏,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经济体制变革。它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和包产到户、到组或包干到户、到组的形式(这也是责任制的特征),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8、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巧思妙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走出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都未改变公有制的主导地位;都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特别提示】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从本国国情(主要依据中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出发,来发展

9、社会主义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其市场经济也是以所有制为基础的;而中国社会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其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两者的性质不同,内涵也不同。,【课堂小结】,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10、) 材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解读】 第(1)问,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 “促进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并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注意角度为“农业与市场关系变

11、动”。第(2)问,注意概括材料二主旨:材料表明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所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结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深化拓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影响及实质 (1)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包干到户

12、、到组。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 改革购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影响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 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刺激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探究主题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

13、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材料二 注: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解读】第(1)问抓住材料一“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放任自由,势必引起

14、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不会对立”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弊。第(2)问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商品市场经济的象征。,【结论】 (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拓展】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 (1)原因 计

15、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特点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作用 市场机制能够推动

16、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B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

17、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2.(2018浙江湖州期末)下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若干年份的粮食数据,该表格最能说明的是( ),A.八字方针提出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C.在中共八大的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农村生产责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与支持,解析:B 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781984年”的粮食总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9

18、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是中央推行农村改革的结果,故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 ) 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 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解析:D 人民公社体制仅存在于农村,故A错误。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是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的,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适当分离了所有权与经营权,故B错误,D正确。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是农村改革的影响,不是城市借鉴的举措,

19、故C错误。,4.“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其中城市“改变生产关系”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市场体制 C.关注民生幸福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A 因为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缺乏活力,所以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A项正确。,5.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

20、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 ) A.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解析:A 材料体现出政府定价商品比例逐渐减少,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反映的是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没有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

21、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解析:第(1)问,据表格数据按照时间纵向比较,按题中要求的两个时间段分析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答案:(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特点,农业生产大幅下滑。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第(2)问,应首先抓住材料主题“城乡收入差距”,再依据图中两个关键时间点“1978年”“1985年”,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来分析。,(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答案:(2)原因:1985年以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农村经济因此得到了较大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减小;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渐拉大。,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