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_ 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_产品。,鸦片战争,农副土特,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 “_”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_”与“_”分离。 (3)日益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织,织,耕,3影响 (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_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的发展。 (3)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为中国资本主义兴起准备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4)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_后,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_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_,维护清朝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封建制度,科技,3代表 (1)中央以_为代表。 (2)地方有_、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奕,曾国藩,4主要活动 (1)创办近代工业,江南制造总局,(2)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北洋、 _、福建三支海军。 (3)近代教育:创办_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南洋,京师同文馆,6意义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_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3、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外商企业,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反帝爱国,纺织业,面粉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美国,官僚资本,官僚资本,特别提醒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并没有完全解体。,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可归纳为“一、三、四”,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
4、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洋务企业并不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5图解晚清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不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7“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概念
5、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8巧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两面性:妥协性和革命性。 (3)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四个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9近
6、代中国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示意图,10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通史链接】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语必背 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
7、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险恶形势下,民族资本陷入困境。,要点一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史料探究史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史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
8、中国,而业冶者多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探究】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史料二,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信息解读】 史料一说明外国棉纺织品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纺织业,使中国农业“织”“耕”分离。史料二表明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进入中国,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示】 (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棉纺织品,使得中国的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摧残。说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西方工业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28
9、)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 从题干信息“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洋货增多”,可以判断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联系。A项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而不是材料表明的问题,故A项错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近代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开
10、放是在列强入侵下被动开放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归纳拓展 晚清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特点及影响(1)含义: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2)特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着封建统治的基础。 客观上促进了商品
11、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准备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要点二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史料探究史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
12、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的含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说明洋务运动的初衷是抵御西方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说明洋务运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史料二抓住“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
13、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等关键信息分析是破解此史料的核心。,【提示】 (1)主观目的: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含义: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归纳拓展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1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要点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 史料探究史料一 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
15、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史料二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探究】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制约近代
16、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解读时注意按句号逐层归纳信息。处划线部分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与传统观念相悖。史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东亚”企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它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解读史料时注意随着时间的变迁,“东亚”企业的境况也随之变化。处划线部分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处划线部分说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处划线部分则反映了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提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动荡不安的时局,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
17、境。 (2)发展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 衰败原因:长期的战乱与政局的动荡。,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 本题通过甲午战后政府行为对经济的影响,体会政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虽主张发展工商业,但不是维新派变法的重点,变法对
18、经济的影响有限,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加大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D项正确。 【答案】 D,归纳拓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1)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使中国封建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
19、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
20、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点四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史料探究史料一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仅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19011911年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二 我
21、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的信息包括创办企业的数量、地区分布、行业领域以及资本额,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此时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史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说明在面粉业中中国民族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渐超越外国在华企业,实质上说明了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提示】 (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
22、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 1927年到1937年,蒋介石政府为奠定抗战胜利的基础,采取措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不会举步维艰,故A错误;“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故B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C;读图
23、中的信息,抓住图片中的“1932年”“抗敌”“振我中华”等关键词,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的史实,可知D符合题意。 【答案】 D,归纳拓展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
24、)从发展历程看,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使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1(2017全国卷T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
25、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 清政府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少出口税,这有利于减少企业税负,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正确;题干材料未见开平煤矿内部管理措施,无所谓“加强”或者“削弱”,故B不正确;近代列强自始至终控制中国的煤矿业,政府扶持一个开平煤矿,不可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C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下的中国,煤矿业不可能“
26、稳健发展”,故D错误。 【答案】 A,2(2017全国卷T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 本题设问语为“这种变化反映了”,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本题的主语为“协造”,本质上反映出洋务运动中,企业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用船一方出部分资金才能生产,故选B项。在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一直是官办,商办的是民用工业,A项表述错误;清政府为了保证军队的所有权,军事工业没有市场
27、化趋势,C项不正确;近代中国轮船制造业从设计到建造、使用,基本上操控在外国资本主义手中,D项不正确。 【答案】 B,3(2017江苏高考T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扶蒋反共,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主导地位,美国并趁势向中国投资,故D项正确。二战后,英
28、国伴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国际地位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其在华的投资总额中不会占有相当的比例;材料体现的只是列强在华的投资问题,并不能说明已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 【答案】 D,4(2016海南高考T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解析】 解答关键是理解生丝和茶叶的出口比率与三个不同时间的历史背景的关系。“19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
29、初年”数据的变化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其他农副产品的出口增多,二是生丝、茶叶本身竞争力下降,所以A符合题意。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重农抑商政策不符,B错误;小农经济下是自给自足与商品联系不密切,C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的是殖民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D错误。 【答案】 A,5(2016全国卷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
30、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 由材料中信息“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战后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据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主义挤压民族工业,导致民族工业生存环境恶化,所以A项的说法有误;B项说法也不正确,因为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未收归国有,也谈不上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项的结论由材料本身无法进行判断。 【答案】 D,6(2015全国卷T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
31、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D,7(2015全国卷T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
32、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8(2014全国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 由材料可知,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
33、英国棉纱、棉布要大大超过中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使英国棉纱很难迅速占据中国的市场,故选D项。A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传统政策是闭关锁国,但是鸦片战争后这一政策已土崩瓦解,故B项不符合史实;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仅就材料中的内容看不出来,故排除C项。 【答案】 D,9(2017全国卷T41)(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
34、,“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时期“严行封禁”“永远封禁”,对获利甚多的矿产,官府严加控制;而洋务运动时期,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官督商办。结合教材知识可知,雍正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都是其产生的原因。,【答案】 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