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17045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九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9 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示意图图解归纳总结示意图图解图文转换点拨 归纳总结图文转换构建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图解示意图第二环节真题演练第三环节纠错补漏三维设计练习 纠错本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评析、总结课题名称 第 5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科 目 地理 年 级 2016 级 适用班级 2016 级必修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 课(节) 教学时间 第 9 周一、教学目标考试大纲:1.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

2、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试说明: 二、教学考点考点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三、教学过程2考纲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温馨提示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

3、,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 然 地 理 环 境 要 素 的 相 互 关 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要素 相 互 作 用气候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3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

4、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015江苏高考节选)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选 B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紧靠太平洋分布,造成南美洲地势大致西高东低,故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故选 B。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是沉积作用的结果,与地壳运动形成的安第

5、斯山脉无关;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流经的结果;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是暖流、东南信风(迎风岸)综合作用的结果。2(2014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4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解析:(1)C (2)A 第(1)题,由材料中“林尽水源,

6、便得一山”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应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所以顺着山地峡谷进入的山间开阔地应为山间盆地,不可能是山前平原或平缓高原。第(2)题, “桃花源”为世外桃源,由于地处河流源头,山地深处,地理位置偏僻,不受当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3(2012广东高考)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 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选 A 大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是由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与二氧化碳无关;氟

7、氯烃的排放与臭氧层空洞有关;“生物泵”作用与洋流流速关系不大。自 然 地 理 环 境 整 体 性 的 表 现 和 意 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5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 家 园地球典题示例(2014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

8、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审答规范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6答案 (1)B (2)C1(2015全国卷节选)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

9、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选 D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 A、B 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 C 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 D 正确。2(2014江苏高考节选)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7解析:选 D 植物有瓶

10、状茎、多刺、硬叶等特征利于减少水分蒸腾和储存水分,则岛上环境应该是高温干燥。3(2014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 “冷”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 “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

11、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4(2013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图 a 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沼泽的水源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下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 b 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8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1741 4 SPANISH-200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6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6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9号研究组》.pdf ITU-T Q 1741 4 SPANISH-200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6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6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Q 1741 4-200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6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9)《GSM演进到UMTS核心网络版本6的IMT-2000参考》.pdf ITU-T Q 1741 4-200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6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9)《GSM演进到UMTS核心网络版本6的IMT-2000参考》.pdf
  • ITU-T Q 1741 5-2008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7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9)《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7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9号研究组》.pdf ITU-T Q 1741 5-2008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7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9)《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7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Q 1741 6-2009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8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8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3号研究组》.pdf ITU-T Q 1741 6-2009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8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全球移动通信(GSM)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版本8的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参考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Q 1741 8-2013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10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国际移动电话系统(IMT-2000)引用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发展而来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络第十版 13号研究组》.pdf ITU-T Q 1741 8-2013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10 of GSM-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国际移动电话系统(IMT-2000)引用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发展而来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核心网络第十版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Q 1741 9-201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11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GSM演进到UMTS核心网络版本5的IMT-2000参考(研究组13)》.pdf ITU-T Q 1741 9-2015 IMT-2000 references to Release 11 of GSM evolved UMTS core network (Study Group 13)《GSM演进到UMTS核心网络版本5的IMT-2000参考(研究组13)》.pdf
  • ITU-T Q 1742 1 FRENCH-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参考带有码分多址2000(cdma2000)接入网的ANSI-41演进的核心网 系列Q 交换和信令 .pdf ITU-T Q 1742 1 FRENCH-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参考带有码分多址2000(cdma2000)接入网的ANSI-41演进的核心网 系列Q 交换和信令 .pdf
  • ITU-T Q 1742 1 SPANISH-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参考带有码分多址2000(cdma2000)接入网的ANSI-41演进的核心网 系列Q 交换和信令.pdf ITU-T Q 1742 1 SPANISH-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参考带有码分多址2000(cdma2000)接入网的ANSI-41演进的核心网 系列Q 交换和信令.pdf
  • ITU-T Q 1742 1-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and protocols for IMT.pdf ITU-T Q 1742 1-2002 IMT-2000 references to ANSI-41 evolved core network with cdma2000 access network SERIES Q SWITCHING AND SIGNALLING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and protocols for IMT.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