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7225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银川六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银川六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这表明西周初年 A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C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D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2从战国时期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2、”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的政策,反映了A国家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 B官府放宽盐铁和粮食交易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战国与汉期经济政策一致3 礼记曲礼中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此言论旨在强调A仁德观念具有深入人心的道德渗透力B教育训导和百官立威是形成礼的条件C人人都应遵守符合身份和地位的规范D政治强制是实现礼乐规范的有力保障4记述 出处“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史记平准书“身与同居大功以上亲执工商,家传其业

3、不得仕” 唐律疏议诈伪“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四十两徒二年”南宋庆元条法事类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A严禁私人占有土地是抑商政策的发端B允许商人入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C农民在农耕时代文化价值观念中最为尊贵2D古代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5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A君主政体的缺陷 B宗法制度的桎梏C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6 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出现该

4、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B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7明成化年间,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说:“凡钱粮军储等项,洪武、宣德间,应本色者征本色,应折色者征钱钞。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不免临时展转易换,以免逋责。 ”材料反映了明代A多数人反对赋役征银制度 B农村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常以物易物 D官银量少给民众带来不便8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格物致志在于明道德C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D

5、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9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 “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 ,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C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10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这一认识A是“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 B说明地主阶级排斥外来文明C反映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 D说明林则徐关注世界形势

6、1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C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12.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3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 ”这说明A要着重研究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 B应该从传承的角度对待历史文明C史学只需注重与今天相关的历史

7、D要以探索的精神去理解中华文明13.19 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 “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 ”这实际上阐明了A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B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D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14.下表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部分思想主张。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思想主张 出处“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

8、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A都反对封建 B都倡导政治革命 C都否定儒家思想 D都提倡民主政治15.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B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C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D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16和谈既已破裂,任务终了,别人不回去可以,作为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坚持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即赴六国饭店和张治中谈话。此史实发生的背景是A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呼声高涨 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C国民党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

9、决议 D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扭转17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包括: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合作五种,租赁这种保留承包权而将使用权有偿转移给第三方的形式的流转约占总流转的 70%,同时转包在现存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也比较重要。这一现象A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 B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说明农村放弃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D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1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8 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以下对改革开放以来“40 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废除土地私有以实行农业生产承包

10、责任制4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标志着沿海开放地带形成D国家给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19.在雅典,法院审判官都是普通公民,多数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加之当时法律很不完善,许多案例并无现成的法律条文可资援引,只能依靠个人的判断,难免夹杂个人的恩怨和偏见。这主要揭示了A 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奴隶主专制的阶级性C司法过程的随意性 D城邦政治的落后性20.有西方学者以演说术为切入点,探讨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持久稳定的原因,在于民众与精英之间存在持续不断的对话,正是这种对话使得雅典民众相信集体智慧比个人伟大。这一观点反映了该西方学者A赞美雅典居民集体统治

11、的权力B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持久稳定的根源C肯定雅典民众的民主政治权利D认识到雅典演说术利于稳定封建政体21.康德曾经指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旨在说明A现实社会对自由的限制 B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C 启蒙运动脱离社会实际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22.2018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政府因面临无钱可用状态而启动“关门”程序。 “无钱可用”的原因是国会两党恶斗导致政府预算法案搁浅。由此可知,特朗普政府关门的制度根源是A总统无权任命政府高

12、官 B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C州政府制订本州法律 D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23.斯大林时期,苏联农民以仅有的 3%5%的私有土地生产出苏联 25%30%的农产品,而同期美国的农场则是以苏联集体农庄 50%的土地和 10%的劳动力生产出相当于苏联 130%的农产品,但苏联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集体农庄是苏联配合工业化的农业政策B集体农庄有利于维护工人与农民的关系C土地公有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24.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相信目前全世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A推动杜鲁门主

13、义的出台和实现 B公开地叫嚣 “遏制共产主义”5C提出缘于经互会的成立 D使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占据主动25.有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格局,这是美国一直凭借其“超强”的地位而谋求的;二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多极化格局。对其最准确的解读是A世界格局朝“一超独霸”发展 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政治多极化C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 D政治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0 分。第 26 题第 2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8 题第 30 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6 (25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 、合浦(今广西合浦) 、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 、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 ,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到了 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

15、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成因。 (13 分)27 (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

16、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28 (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 元朝的赋税, “大抵,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其南则取诸土田” 。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升。丁税每丁二石。各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一般民户

17、大多数交纳丁税。灭南宋后, “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仍宋之额也。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 。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秋两税。两税之中,以秋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9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 (6 分)29 (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0 年

18、 6 月 25 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

19、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或是别有用心) ,都是十分荒谬的。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9 分)30 (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邓稼先,1924 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7 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 ,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7 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赴美学习。

20、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1964 年 10 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制成了氢弹7并试验成功。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摘编自邓稼先的光辉一生(1)根据材料,概括邓稼先取得的突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稼先。 (9 分)82019 届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1-5 B A C D C 6-10 D B C B A 11-15 C B A D A 16-20 D D B C C 21-25 A B A D C 26279282828291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