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17963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月考试题(第10周,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9 届高二年级第十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 、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列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A. 门阀士族的衰落B. 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C. 人地矛盾的缓解D. 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答案】A【解析】部曲、奴婢属于门阀士族的下人,而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也就说明了门阀士族的衰落,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仍在强化而非调适,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唐代人地矛盾并未缓解,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增加了列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

2、说明了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是有所改善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 23 小亩 137 石 32 石中原农耕区 30 小亩 15 石 45 石西北屯垦区 74 小亩 04 石 29 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中原农耕区的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最高,这说明中原地区精耕- 2 -细作技术领先,故 C 选项正确;虽然南方农耕区年人均耕田数

3、最少,但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居中,不能说明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故 A 选项错误;西北屯垦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最低,故 B 选项错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决定农业生产水平,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各个地区的的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是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原因,当时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春秋初期大国争霸, “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

4、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A. 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 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C. 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 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战国中期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和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的目的在于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故 B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调整农商关系而不是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故 AC 项错误。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抑商”理念相反,故排除 D 项。4.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 2/3 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A. 小农经济的发

5、展壮大 B. 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租庸调规定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 ,后来转向“田亩税” ,说明政府对“人丁”的控制削弱,故 D.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正确。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征税从人丁转向土地无关,故排除 AC 项。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朝政策,故排除 B 项。5.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3 -观点 出处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东林岂亡明者?攻东林者亡之也江有典史外(东林

6、)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凡生长其地、宦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斐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遥制朝绅,迫抉台辅,夷跖唯其所造。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虽(东林)完成等主持清议本无始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电流弊所极遂祸延宗社四库全书总提要A. 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B. 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C. 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D. 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答案】A【解析】“东林”属于明朝东林党;“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说明宦官掌权混乱,“流弊所极遂祸延宗社”说明东林党危机统治,故 A 正确;内阁掌

7、权材料没有说明,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党派之争,不是思想启蒙,C 错误;理学思想不是表格论述主旨,D 错误。6.“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B. 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答案】A【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8、“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即“礼崩乐坏”出现思想观念多元的现象。故选 A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7.如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困B. 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 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 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片“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太学博士人数大增,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故 A 项正确;太学博士人数大增无法说明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太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故 C 项错误;独尊儒术

9、并不意味着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故 D 项错误。故选 A。8.吕思勉说:“在商业兴起,广大的分工合作日日在扩充,每一个地方自给自足的规模,业已破坏净尽,含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之时,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作者是在强调A. 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B.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5 -C. 自然经济已不复存在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宋儒还要根据这一个时代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略加修改,制成一种方案,而强人以实行,岂非削足适屦”可知作者认为宋代儒学与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不相适应,故A

10、项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正确,所以选 A。题干强调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而 B 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C 项说法错误,宋代农耕经济繁荣发展,排除。题干强调理学不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是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9.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A. 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 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C. 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说明农业技长趋于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得出面向市场的特点,根据题

11、目中“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得出立体化的经营农场,其发展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据题目中“生产出卖” ,不符合自给自足,故 A 项错误;材料谭晓的农业经营属于个案,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雇佣百名乡民劳动” ,与精耕细作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不相符,故 D 项错误。10.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 “不产米,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抑商观念发生

12、改变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 6 -“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说明粮食作物生产不在是主流,经济作物开始成为主体,体现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A 是鸦片战争之后;B 不符合事实;D 中区域经济材料没有体现。11.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远年老,惑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 ”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唐代A.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 工商业经营获利巨大C. 官员从事商业经营D. 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答

13、案】D【解析】材料中“家有绫机五百张”说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赀财巨万”说明 B 正确;“主官中三驿”说明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纺织业和其他行业比较信息,故 D 错误,符合题意。12.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答案】D【解析】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 D 是符合题意

14、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3.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7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当时的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敢于对抗中央,故 A 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不是东汉末年,故 B 项错误;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 C 项正确;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入世,关注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与权臣豪强不敢称帝的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14.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 ,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

16、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A. 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 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 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 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断狱结合了法律和春秋经义的内容, “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 ,在此案的判决中以儒家思想为主,说明两汉时期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 B 项正确。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 项。中国法律儒家化从两汉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深入发展,到唐代最终完成,故排除 C 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符合两汉的历史事实,但和材料无关,故排除。1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

17、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这句话旨在说明A. 财产影响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 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8 -C. 国家应由有知识的贤人治理D. 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答案】C【解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他认为农民是最好的公民是因为他们不去参加公民大会,可以看出他对农民参与政治是反感的,所以他认为参与政治应该是知识分子的任务,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A 选项不是材料传达的含义;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与材料的含义无关。16.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

18、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雅典城邦并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B. 雅典公民追求的自由平等会损害民主政体C. 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柏拉图认为“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们追求其他人性的“一切欲望” ,说明雅典的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带来的弊端,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体确立的条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体确立的自由平等的原则所带来的不足,不是强调其

19、基本原则,故 D 项错误。17.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 9 -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 D。18.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 430 年公元前 354 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

20、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知色诺芬认为雅典的集体民主具有盲动非理性的弊端,反映了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而是强调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不符,排除 A。材料反映雅典的集体民主具有

21、盲动非理性的弊端,而不是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而是强调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不符,排除 C。19.“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A. 文艺复兴时期B. 宗教改革时期C. 启蒙运动时期D. 工业革命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珍惜尘世生活” 、 “光荣在于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倡导追求现实的幸福,故A 项正确;宗教改革时期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重视宗教生活,故排除 B 项

22、;启蒙运动时期倡导人的“理性” ,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产生,对资本主义“金钱观”进行批判,故排除 D 项。- 10 -20.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 ,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 。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A. 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B. 资本积累的途径C. 自由贸易观点终结D. 殖民掠夺的野蛮【答案】B【解析】“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体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的贸易理念,要在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才会有资产剩余,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不符合新经济的特点;C

23、选项错误,这是典型的自由贸易时期的资本积累形式;D 选项与此无关。21.16 世纪前期,农产品的价格猛涨,而西班牙受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更是高于英国、法国、尼德兰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所以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表明A. 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B. 价格革命未对西班牙的社会发展造成影响C. 西班牙殖民强国的地位被英、法、荷等取代D. 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所得都用于政治和军事活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受

24、贵族剥削和城市行会的影响,西班牙工农业产品因为价格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西班牙政府为了战争和购买奢侈品,不断进行殖民活动;两者反映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客观上“为他人做嫁衣” ,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农产品的价格猛涨就是价格革命影响的结果,排除。16 世纪前期,西班牙依然是殖民强国,英法荷尚未崛起,排除 C。D 项说法与题干信息“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22.在 18001870 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 67 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 11 -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 96 倍,而在 17201

25、820 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 174 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C. 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D. 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年和年比较可见,国际贸易额增加了近倍,贸易额的剧增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格局,不是政治格局,故错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中论述是贸易增长。23.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又被形象地称作中国“天眼” ,人们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解开宇宙起源之谜。17 世纪初,人类在探索天体宇宙奥秘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A.

26、 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B. 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C. 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答案】A【解析】17 世纪初,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探索天体宇宙奥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故 A 正确;18 世纪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故 B 错误;20 世纪初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故 C 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也不是在 17 世纪,故 D 错误。故选 A。24.19 世纪 70 年代初,即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 3 人,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 100 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 10 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是A. 工

27、业成本昂贵,重工业发展缓慢B. 小企业大企业并存,企业经营分散C. 流动资本不足,工业企业投资少- 12 -D. 小农经济发达,劳动力供应不足【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法国工业革命中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占大多数,这就说明法国工业革命产业分散,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成本的问题;C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内容;D 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25.1930 年中国的国际收入为 20.58 亿元,1935 年骤然降至 14.29 亿元,经常性收入从 1929年的 14.76 亿元降到了 1935 年的 6.62 亿元。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

28、不大B. 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C.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D. 国内战争严重阻碍对外出口创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0 至 1935 年,中国的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经济大危机有关,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只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不能推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排除。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内战争的信息,材料现象主要受经济危机影响,排除 D项。26.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

29、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 , “最无争议” ,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答案】A【解析】- 13 -材料中的“创立资源保护队” “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 ,表明这一措施一方面是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正处于大危机期间,实行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

30、问题。故答案为 A 项。B 项对材料信息认识片面,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兴办公共工程,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排除 D 项。27.1918 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 1931 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1929 年1930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70%销往苏联,而 1932 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 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于 1936 年,故 A 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 1933 年罗斯

31、福新政的措施,故 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美英无法转嫁危机,故 C 项错误;经济危机期间,英美为摆脱困境,争相对外倾销商品,一定程度搁置意识形态对立,故 D 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31” “ 1932”,由此排除选项。28.二战结束后,在对德国的处理问题上,英国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又不愿意彻底肃清法西所分子。材料表明英国A. 继续奉行势力均衡外交政策 B. 以德国为主要竞争对手C. 不愿和德国法西斯彻底决裂 D. 最关心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区【答案】A【解析】材料“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又不愿意

32、彻底肃清法西斯分子。 ”说明英国既要压制德国的发展又不愿彻底削弱德国,由此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奉行的势力均衡外交政策,故A 项正确。B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D 两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排除。点睛:“势力均衡”又称“大陆均势”或“光荣孤立” ,这是英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外交政策。其“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大陆霸权,巩固大陆均势,维护英国的霸权地位。英囯大陆均势政策的实质是使欧洲大陆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囯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囯利益,实现“光荣孤立” 。- 14 -29.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

33、 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可知,英国试图A. 抵制欧洲联合进程B. 强化自由主义贸易C. 恢复光荣孤立政策D. 维护英国大国地位【答案】D【解析】“三还外交”的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故选 D 项。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并不是抵制欧洲联合进程,而是要在欧洲联合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故 A 项错误。自由主义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题干中英国把美国、联合的欧洲作为外交的重要环节,并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说明英

34、国并不是要恢复光荣孤立政策。故 C 项错误。30.在 1930 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种社会思潮, “企阁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 。这种“中问路线”A. 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B. 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C. 目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机制D. 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1930 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 “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间路线”是指凯恩斯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恩斯主义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故 D 项正确,AB 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点是“

35、1930 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 “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 ,从中可以得出“中间路线”是凯恩斯主义。31.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 15 -是A. 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它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 此次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D. 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这次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属于十月革命,选项 B

36、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次革命不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因为是暴力革命,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是十月革命,而本题考查的是二月革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首先要判断出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而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2.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目前过渡时期的特点,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一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该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 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

37、意愿B. 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D. 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答案】A【解析】依据“然后再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可知,二月革命后没有解决人民迫切的需要,即战争、面包、自由以及土地问题,说明十月革命进行的必然性,即十月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故 A 项正确;B 项材料无法体现,应排除; C 项是四月提纲提出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然后再- 16 -争取唯一能够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

38、、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状况分析即可。33.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 ”这表明A.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B.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C. 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D.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卡尔波普尔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分析,有肯定也有否定,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工

39、业社会的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非常有见解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故 B 项正确。C、D 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点睛:材料中的“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是工业革命的产物。34.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论述苏俄(联)时期某经济政策时说:“该政策首先是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村,对农民的让步。它同时也是我所说的战略手段以旨在保持同中农联盟的唯一正确和唯一可能的崭新方法实行进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政策”是指俄共(布)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让步”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进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

40、、巩固政权该理论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A. B. C. D. 【答案】D【解析】- 17 -根据材料“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民的让步”以及“保持同中农的联盟”可以判定是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正确,故选 D;“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说法不妥,因为,因为此时苏俄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斯大林模式”说法错误。排除选项 ABC。作者认为美国1787 年宪法制定后,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张,宪法分权制衡的理想平衡状态被打破,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变,蕴含的共和精神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选项 B 正确;选项 A 和材料说法矛盾,排除;选项 C 中,行政权控制了立法权不妥;选项 D 和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个人权利问

41、题。35.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A. 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B. 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C. 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D.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的做法旨在消耗英国为黄金储备,削弱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为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A 正确;B 是法案的作用,不是美国本质目的的体现;C 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援助是出于

42、战争的需要,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D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的结果,与材料不符。36.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 峰会、G20 峰会、 “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 18 -材料体现出协调国际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机构组织越来越多,国际峰会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A 正确;发展中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

43、秩序,国际峰成员国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排除 C;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 “金砖国家”峰会等并非经济区域集团,排除 D。37.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 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 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答案】B【解析】由材料“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 B;材料反映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 AC 发生在两极格局

44、期间,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的信息,排除 D。38.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A. 南北贫富差距已缩小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经济区域集团化扩展D. 经济全球化已经实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迪拜、卡塔尔,中国在不同领域的较高的国际地位,这客观上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南北贫富差距已缩小,故 A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扩展,故 C 错误;经济全球化尚未实现,仍处于发展当中,故 D 错误

45、。故选B。39.加尔文说:“我们所谓的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 19 -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预定,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 ”他认为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 ,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以下对材料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成为日后资产阶级掠夺人民的借口。A. B. C. D. 【答案】D【解析】从加尔文的话来看,他认为人生来就被赋予一定的身份,人的成功或失败,就是

46、“选民”和“弃民”的标志,这样就鼓舞人民为争做“选民”努力,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此外,这一思想反映出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含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但也为后续的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留下祸端,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40.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 年1546 年)在不到 30 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己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A. 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 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信仰自由D.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答案】A【解析

47、】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517 年1546 年) ”和所学史实可知此时正处于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对神学世界观的斗争发展到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的政治斗争,所以选 A 项。- 20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41.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大国崛起材料二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

48、19 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材料三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9 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3)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观点。(4)综

49、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1)理论依据: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影响: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彰显人的作用与价值,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2)表现:理论上,1859 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31 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技术上,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3)观点: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史实:18 世纪中期,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其后波及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纺织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如“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等。 (发明创造至少 2 例。 ) 。- 21 -(4)关系:相互促进。【解析】【详解】 (1)理论依据:根据“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 ,结合所学可知是经典力学。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经典力学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2)表现:结合所学,回答 19 世纪近代科学和技术发明的主要成就即可,理论上有 1859年达尔文创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