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八市学评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1. 下列关于使搿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后,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B. 将低倍镜下的清楚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C. 与低倍镜下的观察相比较,换用高倍物镜后的视野变暗D. 换用高倍物镜后,要调节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蜥【答案】D【点睛】解答 D选项,要注意换上高倍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2.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 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B. 魏尔肖认为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2、了细胞学说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答案】A【解析】列文虎克观察红细胞、细菌等,但细胞的命名者是罗伯特虎克,A 错误;魏尔肖提出细胞分裂产生细胞,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B 正确;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C 正确;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 正确。3.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核细胞中存有 DNA和 RNAB. 原核细胞中有无机物和有机物C.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2 -D. 原核生物中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答案】C4. 下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不同
3、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可能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B. 可能是构成生物膜的脂质C. 可能是蓝藻叶绿体中的色素D. 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只含有 C、H 和 O,因此可能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 正确;生物膜的脂质主要为磷脂含有 C、H、O、N 和 P,因此可能是构成生物膜的脂质,B 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C 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可能含有 C、H、O、N 和 S,因此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D 正确。5. 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B. 不同生物体内
4、的含水量可能存在差异C. 细胞中有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自由水中D. 细胞的代谢能力随结合水含量的升高而增强【答案】D【解析】水属于无机化合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A 正确;不同的生物- 3 -体内含水量不同,有的生物,如水母达 97%,有的生物,如人达 70%左右,B 正确;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种物质都能溶解在自由水中,C 正确;细胞的代谢能力随自由水含量的升高而增强,D 错误。6. 下列关子细胞中的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机盐占细胞鲜重的 7%-10%B. 无机盐是细胞中的一种能源物质C.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 大量出汗失盐过多时,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会
5、失调【答案】D【解析】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蛋白质占细胞鲜重的 7%-10%,A 错误;无机盐不能作为能源物质,B 错误;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C 错误;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有可能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D 正确。【点睛】巧记无机盐功能的“一、一、二”:7. 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非还原性糖。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海藻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相同 B. 海藻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C. 海藻糖可直接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被利用 D. 海藻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B【解析】蔗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组成的,A 错
6、误;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由 C、H、O 元素组成,B 正确;直接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是 ATP,C 错误;还原糖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海藻糖是非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不反应,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D 错误。8. 脂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磷脂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组成成分B. 脂肪既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能源物质- 4 -C. 维生素 E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牙齿、骨骼等的发育D. 性激素在人和动物繁育后代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膜,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细胞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A 正确;脂肪
7、既是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能源物质,B 正确;维生素 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能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C 错误;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生殖细胞形成,在人和动物繁育后代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D 正确。9. 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不符合下图所示的选项是选项 a b CA 原核生物 蓝藻 颤藻B 核酸 脱氧核苷酸 尿嘧啶C 多糖 纤维素葡萄糖涵醇D 脂质 固醇 胆固醇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中 a、b、c 的关系,由图示可知,a 包含 b,b 包含 c。颤藻是蓝藻的一种,蓝藻是原核生物中的一类,A 正确;脱氧核苷酸是构成
8、 DNA的基本单位,DNA 是核酸中的一种,但尿嘧啶不是 DNA的碱基,B 错误;纤维素是多糖中的一种,纤维素的组成单位为葡萄糖,C 正确;胆固醇是固醇类物质的一种,固醇类物质属于脂质中的一类,D 正确。10. 下列关于“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5 -A. HCl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染色试剂进入细胞B. 操作步骤为:取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冲洗染色观察C. 显微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D. 显微观察时会发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答案】C【解析】在观察 DNA和 RNA分布的实验中,用盐酸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
9、进入细胞,使染色体中 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A 正确;观察 DNA和 RNA分布的实验中,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B 正确;观察 DNA和 RNA的分布时在低倍镜下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区域观察,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C 错误;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细胞中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用甲基绿和毗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D 正确。11. 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
10、示为高等动物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B. 若细胞甲为内分泌细胞,则 a为激素C. 细胞乙为靶细胞,b 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需要结构 b与信息分子结合【答案】D【解析】图示为甲细胞产生分泌某种物质 a经体液运输到细胞乙,将信息传到细胞乙,属于高等动物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A 正确;若细胞甲为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因此 a为激素,B 正确;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 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能与信号分子结合,因此 b表示细胞膜上
11、的受体,C 正确;b 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表面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相邻的细胞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需- 6 -受体,D 错误。【点睛】理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运输来完成交流:如激素靶细胞。(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12.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对二者描述正确的是A. 均可存在于洋葱根尖细胞中B. 均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C. 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相同D. 均有双层膜结构,均含葡萄糖【答案】B【解析】洋葱
12、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 错误;二者均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合成有机物,线粒体能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 ATP中的化学能,能分解有机物,B 正确;二者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来扩大膜面积,C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只有叶绿体能合成葡萄糖,线粒体中不含有葡萄糖,叶绿体中含有葡萄糖,D 错误。13. 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其内有酸性水解酶,能从弱碱性的细胞质中吸收 pH 在 5.0左右。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溶酶体合成的酸性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加工才
13、具有活性B. 由细胞质运入溶酵体时需要载体,是一个消耗 g量的过程C. 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侵入细胞内的病原微生物D. 溶酶体内酸性水解酶活性下降时,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答案】A【解析】溶酶体中虽然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但其本身不能合成,而是来自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溶酶体内有酸性水解酶,其能从弱碱性的细胞质中吸收 H+从而维持其 pH在 5.0左右,说明 H+由细胞质运入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 H+载体,也需要能量,B 正确;溶酶体内有酸性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 正确;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
14、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当溶酶体内酸性水解酶活性下降时,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受到破坏,D 正确。- 7 -14.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钩模式图,代表细胞核的不同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具有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 是核中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 与某种 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不具有选择性【答案】D【解析】是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 正确;图中为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 正确;为核仁,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 正确;是核孔,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
15、性,如 DNA分子就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 错误。15.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膜系统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 生物膜将细胞内区室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C.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D.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答案】A【解析】生物膜间的相互转化依赖于生物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 错误;生物膜将细胞质区室化,避免多种生化反应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酶和核糖体提供了附着位点,C 正确;细胞器膜和核膜、细
16、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16. 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齙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壁对所有生物的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B. 细胞内各神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C.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8 -D.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答案】C【解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壁不是对所有生物的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 错误;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B 错误;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C 正确;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的原因是其含有遗传物质,而不是因为其位于细胞中央,D 错误。17. 下图为物
17、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载体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 载体运输溶质分子甲需要消耗能量C. 载体具有催化 ATP 水解为 ADP的功能D. 载体同时运输 Na+和 K+不具有特异性【答案】D【解析】载体使得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 正确;载体使得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载体具有运输钠和钾的作用,同时将 ATP水解,因此具有催化 ATP水解为 ADP的功能,C 正确;载体只可同时运输 Na+和 K+,体现了载体蛋白质具有特异性,D 错误。【点睛】 “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9 -18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被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C. 水稻细胞吸收 SiO44-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载体的协助D. 大分子物质需要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且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果脯是用蔗糖腌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失去选择透过性,A错误;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并不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有些无机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 错误;水稻细胞吸收 SiO44-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膜上载体的协助,C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才能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转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1
19、9. 研究发现,红细胞内 K+的浓度约为血浆中的 30倍,而血浆中 Na+的浓度约为红细胞内的6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a+与 K+对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B. K+在红细胞与血浆间的浓度差是被动运输的结果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导致细胞内外 Na+的浓度不同D. 上述事实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答案】B【解析】Na +与 K+对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A 正确;K +在红细胞与血浆间的浓度差是主动运输的结果,B 错误;细胞内外不同离子浓度的差异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导致细胞内外 Na+的浓度不同,C 正确;细胞内外不同
20、离子浓度存在差异,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 正确。20. 某同学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 KN03溶液中,观察发现植物细胞出现质壁- 10 -分离,随后会出现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现象。图示为置于 KN03溶液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模式图,假设细胞始终保持活性,则该细胞正在发生的变化可能是A. 的紫色逐渐变深,体积增大B. 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 的体积逐渐增大而的体积保持不变D. 失去选择透过哮,K +与 NO3-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则液泡中的紫色逐渐变深,体积减
21、小,若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吸水,则液泡中的紫色逐渐变浅,体积增大,A 错误,B 正确;液泡的体积会因为吸水而增大,的体积也会增大,C 错误;由于细胞始终保持活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错误。21. 下列关于肌细胞中 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与 ATP酶中含有 C、H、0 元素B. ATP与 RNA分子中都含有核糖残基C. C02分子的产生过程会合成少量 ATPD. ATP可为 02的吸收和利用过程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ATP 由 C、H、O、N、P 五种元素组成,ATP 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含有 C、H、O、N 等元素,A 正确;ATP 分子中含有腺苷和磷酸基团,
22、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RNA 分子含有磷酸、核糖和碱基,B 正确;肌细胞合成 C02分子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该过程产生少量的 ATP,C 正确;0 2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D 错误。22.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与反应底物结合后立即变性失活- 11 -B. 酶的保存需要低温及适宜的 pHC. 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从而加快反应速率D.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答案】B【解析】酶与反应底物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但没有失活,A 错误;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因此酶的保存需要低温,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因此酶的保存需要适宜的 pH,B 正确;酶可
2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 错误; 酶的成分为蛋白质或 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但 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RNA 中核糖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健连接,D 错误。【点睛】解答 C选项,要注意酶作为催化剂,只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23. 下图为水稻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质基质中会出现H的大量积累B. 物质 a和 C02中的氧原子都来自丙酮酸C. 水分子作为反应物参与过程的反应D. 过程中存在能量的释放和 ATP的合成【答案】B【解析】水稻
24、细胞中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中,由于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有图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会被消耗,不会积累,A 错误;物质 a为酒精,酒精和 C02中的氧原子都来自丙酮酸,B正确;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分子不能参与过程的反应,C 错误;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和 ATP的合成,D 错误。【点睛】解答 D选项,要注意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 ATP,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和 ATP。24. 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
25、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酒精- 12 -B.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钟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D. 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进行增殖,A 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B 正确;酵母菌呼吸产生的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 正确;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出能量,使得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D 正确。25.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原理在
26、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及时给农作物松土或排涝,这种做法会A. 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 改变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方式C. 防止无氧呼吸产物引起烂根D. 减少根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答案】C【解析】及时给农作物松土或排涝,可以使农作物的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引起烂根,故选 C。第卷非选择题26. 甲、乙分别为蛋白质、核酸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组成图甲物质的单体的结构通式为_,连接两个单体的化学键可记作_。(2)若每 4子图甲物质是由 150个单体形成的三条链构成,则一分子该物质形成过程中共产生_分子水,产物水中氢原子来自_。若图甲物质为
27、离子通道,则其具有_功能。(3)图乙中,若为胸腺嘧啶,则代表_,那么图乙物质可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 13 -剂染成_色。若图乙物质为某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则该物质中最多有_种含氮碱基。【答案】 (1). (2). (3). 147 (4). (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或-COOH 和-NH 2) (5). 运输 (6). 脱氧核糖 (7). 绿 (8). 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以及核酸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多肽的合成过程以及核酸的组成成分,再结合题意作答。(1)组成图甲物质的单体为氨基酸,其式为 。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为肽键,即为 。(2)脱水数=氨基酸个数-
28、肽链条数,因此一分子该物质形成过程中共产生水分子数为 150-3=147,产物水中氢原子来自羧基和氨基,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为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3)若为胸腺嘧啶,则该核酸为 DNA,为五碳糖,属于脱氧核糖。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红色。病毒中的核酸为 DNA或 RNA,因此该物质中最多有 4种碱基。27. 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图为胰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分选示意图,其中为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为溶酶体。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器的名称是_,其内膜在功能上远远复杂于外膜的主要原因是_;中的酶分布于_。(2)能产生图中结构的细胞器是_;生物膜在结
29、构上的特点是_,这是与融合的基础;在细胞中与融合而不与细胞膜融合,这取决于生物膜具有的_功能。- 14 -(3)在图示过程中,细胞器具有的功能是_,细胞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存在的_。【答案】 (1). 线粒体 (2). 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 (3). 内膜和基质 (4). 内质网 (5).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 信息交流(识别) (7). 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具有加工、分类、包装与发送(分泌)的作用 (8). 酶(多种水解酶)【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某些蛋白质在真核细胞内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为囊泡,为线粒体,为高尔基体,为溶酶体,为囊泡。(1)细胞器是线粒体,线粒体内
30、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内膜的面积远远大于外膜,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因此内膜在功能上远远复杂于外膜。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因此线粒体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2)图中结构是囊泡,最先来自于内质网,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中与融合而不与细胞膜融合,这取决于生物膜具有的信息交流的功能。(3)细胞器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具有加工、分类、包装与发送(分泌)的作用,细胞器为溶酶体,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存在的多种水解酶。28. 某同学利用浓度相同的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选用可溶性淀粉溶液做底物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
31、酶活性的影响。相关试剂均已在各自体系温度下预保温,然后利用甲、乙、丙三支试管做如下实验:试管编号 甲 乙 丙体系温度 37 37 60步骤 1 2ml可溶性淀粉瑢液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步骤 2 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 ?步骤 3 保持各自温度至反应完成步骤 4 检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目的,在步骤 2中,应向乙试管加入_、向丙试管加入- 15 -_。(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用斐林试剂检测时,若仅在_试管中有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酶的专性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若该同学在操作中错用了双缩脲试剂,则三支试管出现的颜色变化依次是_,错用试剂后出现颜色变化
32、的原因是_。(3)有同学认为所用试剂不必做预保温处理。这种观点_(填“正确” “不正确”) ,理由是_。【答案】 (1). lmL 蔗糖酶溶液 (2). 1mL 唾液淀粉酶溶液 (3). 酶的种类、温度 (4). 甲 (5). (浅)紫色、 (浅)紫色、 (浅)紫色 (6). 三支试管中均含有酶,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7). 不正确 (8). 酶具有高效性,在达到体系的反应温度前,唾液淀粉酶己经开始催化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解析】试题分析:实验需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即实验分为两组,验证酶的专一性,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即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
33、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则酶的种类和用量属于无关变量,因此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则底物种类和用量属于无关变量,因此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1)实验表格中所加底物的种类相同,因此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温度则为无关变量,因此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在步骤 2中,乙试管用加入lmL蔗糖酶溶液;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则酶的种类和用量属于无关变量,因此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因此丙试管用加入 1mL唾液淀粉酶溶液。(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温度。乙试管中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丙试管中酶在高温下失活
34、,因此斐林试剂检测时,若仅在甲试管中有明显的砖红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或多肽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成分为蛋白质,三支试管中均含有酶,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因此三支试管会出现的紫色或浅紫色。(3)酶具有高效性,在达到体系的反应温度前,唾液淀粉酶己经与淀粉发生了反应,因此所用试剂都需要做预保温处理。29. 请回答与高等植物细跑呼吸的问题:(1)高等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_;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有氧呼破过程中H的具体作用是_;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以葡萄糖- 16 -的分解为例)是_。(2)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对种子及果实的储藏有很
35、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温度下,测得密闭容器中新鲜苹杲细胞呼吸强度(用 C02释放速率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问题:该实验中,涉及的无关变量有_。 (写出两点即可)随着氧气浓度的増加,CO 2释放速率的变化是_。最适合苹果储藏的氧气浓度约为 6%,其原因是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 一部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3). 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4). C 6H1206+6H20+602 6CO2+12H20+能量 (5). 苹果的新鲜程度及数量、温度、实验时间、容器的大小及洁净程度等 (6).先减慢,后加快,最后趋于稳定
36、 (7). 该氧浓度时,苹果 C02释放速率相对最小,细胞呼吸强度相对最弱【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氧气浓度为 0时,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抑制无氧呼吸;氧气浓度大于 6%,促进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氧气浓度大于 18%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不再增加。(1)高等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为一部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和热能。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具体作用是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2)由图可知,该实验中氧气浓度是自变量,其他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都是无光变量,因此无关变量有苹果的新鲜程度及数量、温度、实验时间、容器的大小及洁净程度等。当氧气浓度小于 6%时,随着氧气浓度的増加,CO 2释放速率减慢,当氧气浓度大于 6%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CO 2释放速率加快,当氧气浓度大于 18%后,随着氧气浓度的増加,CO 2释放速率趋于稳定。氧气浓度为 6%时,苹果 C02释放速率相对最小,细胞呼吸强度相对最弱,- 17 -分解的有机物最少,该氧气浓度最适合苹果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