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18567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茶陵三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本题 9 分)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

2、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

3、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

4、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扩大,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而北方的方言大量吸收了外来民族语言。音乐、舞蹈方面,中原地区更是大量吸收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后来都成了中华- 2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摘编自葛剑雄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所谓“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原样保存下来。B 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不管它好坏以及积极、正确与否。C 所谓“承”,就是继承、发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D 在“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开篇针对“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B 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是先阐释其内涵,再进一步论述具体的做法。C 在

6、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先谈“传”而后谈“承”,从主到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只要把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就能通过它感受历史,认识人性。B 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比如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C 对于古建筑而言,“传”是尽量延长它存在的时间,“承”是将其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D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得到发展扩大,是因为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 15

7、 分)张柏楠:搭建“天梯”的摆渡人神舟五号成功后,张柏楠从“中国飞船之父”戚发轫的手中接过帅印,担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的重任。而戚发轫在评价他时,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像我,比我懂得多。”张柏楠说,比起航天老前辈们,他只是“人生机遇比较好”;比起一些年轻人,自己只是比他们早些介入了飞船的研制。 肩担“摆渡”之责- 3 -和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相比,神舟六号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每日三餐,冷凝水的收集,进出轨道舱安全等诸多新问题,一下子凸显在了这位新总师和他的团队面前。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行一天,都是呆在返回舱里,可神舟六号飞船两名航

8、天员衣食往行都要进入轨道舱。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首先要打开连接两个舱的舱门。打开舱门风险相对不大,可关键问题是航天员在关闭舱门后能不能够保证密封,保证在再进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1971 年 6 月 30 日,俄罗斯“联盟 11 号”飞船返回时,在 168 公里高度,就因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了三名航天员牺牲的悲剧。这个连接两个空间的舱门,可以说是一个生命之门,也是一个生死之门。“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张柏楠挂在嘴上也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张柏楠说,搞航天,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敢于赢得胜利。路铺中国载人航天神五突破载人飞天,神六实现两人多天,神七突破出舱活动,神八实现

9、无人对接,神九突破载人交会对接每艘飞船型号的更新,都意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巨大跨越。张柏楠说:“小步快跑,这就是神舟系列飞船发展模式。”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带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张柏楠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载人系统有 8 万多个点、几十万条软件,恰似一个环状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哪一环都至关重要。他像战略家一样,组织实施好每一个步骤。繁忙的工作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搞工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团队个个都能干才行。”梦逐太空架“天梯”30 多年前,国际空间站筹备期,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为由拒绝了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意愿。从那时起,中国航天人开启了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历

10、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再到如今载人航天单机产品全部国产化,张柏楠把这些都归功于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走出的独立自主道路,“神舟飞船会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率的中国航天品牌。”这种品牌效应正在得到国际的认可。“欧洲空间局(ESA)目前正在摒弃美国式的偏见和封锁,寻求和中国航天项目上的合作。”张柏楠说,神舟飞船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比作一个舞台,那张柏楠无疑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如果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看成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那他无疑是一名执著的追梦者。张柏楠坦陈:“如果说有什么梦想,我希望将来载人航天可能只是一条新闻,中国的老百姓就像坐飞机一样,搭乘飞船到太空旅

11、行。如果发展到那一天的话,那肯定可以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航天强国的行列。”(选自中华儿女,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张柏楠认为自己能够接过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设计总管的重任,是由于自己的人生机遇好并且较早介入了飞船的研制。B只有解决好航天员要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都要进入轨道舱等诸多需求,才能实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的目标。C航天员进出轨道舱的风险关键不在打开舱门,而在于如何保证重复使用舱门后密封性问- 4 -题。D飞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缜密的设计部署和强大的团队智慧,难以应对其内部环环相扣的复杂结构所带来的挑战。5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 分) ( )A俄罗斯“联盟 11 号”飞船由于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的悲剧,使人悲痛也令人警醒,所以张柏楠才始终都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B中国航天人能够开启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历史,走出独立自主的道路,都要归功于那时美国对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拒绝。C张柏楠对“将来载人航天可能只是一条新闻”的希望,表明了他对载人航天发展方向的预测以及对未来中国进入到航天强国行列的期待与自信。D欧洲空间局寻求和中国在航天项目上的合作,证明神舟飞船已经成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航天品牌,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E. 在神舟飞船型号的不断更新和神舟系列飞船“小船快跑”

13、的发展模式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进展,是中华民族飞天梦的逐步实现。6、搭建“天梯”的摆渡人张柏楠身上主要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本题 12 分)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

14、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 5 -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

15、.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每日新报)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6、。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

17、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

18、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完- 6 -全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的污染,例如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 分) (

19、)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 6.4 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E. 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

20、味儿”的理由等。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6 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10、下列画横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3 分): ( )- 7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展、延伸C士皆瞋目 瞋:眼睛斜视的样子D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车:跟着车子跑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夜缒而出,见秦伯。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大王来何操? D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12、 下列各组句子,画横线的词意思用法

22、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焉用亡郑以陪邻 具告以事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D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13、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大礼不辞小让 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今太子迟之,请辞别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本题 14 分)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

23、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使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及不善,胡足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8

24、 -【注】 梁:即战国时的魏国。 劬(q):勤劳。 窳(y):懒惰。 惄(n):忧思。14、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因具以闻楚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D楚王闻之,惄然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

25、给楚王。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每小题 4 分)(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2)楚令闻之,大说,因具以闻楚王。三、诗歌鉴赏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10 分)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 这首词按照_

26、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4 分)(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 9 -四、句子默写18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_,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_,走尽这雨巷。(雨巷)(3)寻梦,撑一支长篙,_。(雨巷)(4)但我不能放歌_;(再别康桥)(5)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6)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语言文字运用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一位伟

27、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B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 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D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20、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前一个横线处只写序号,后一个

28、横线处填修改方法。)(3 分)- 10 -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 20 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个可以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他在物理学的领域内取得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汤姆声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1 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1) 第 句,改正: (2) 第 句,改正: (3) 第 句,改正: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6 分)6、作文2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60 分

29、)岁月流不住,匆匆之间我们已然长大,从小学走过初中,又迈进了高中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故事、片段、如镜头和画面一般永存在自己的脑海里,“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请以“暖暖的时光”或“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11 -1、D 2D 3C 4、A 5、CE 7、B 8、BC10.B 11、C 12、C 13、C 14、A 15、C 19、D6、具有家国情怀,热爱航天事业。谦逊坦诚,善于团结协作。不惧挑战,敢于突破创新。严谨负责,执著勇于追梦。9、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

30、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16、(1)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2)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构”结合后面“怨”,译为结下;“构怨,祸之道也”判断句;“褊”译为心胸狭小;“甚”译为很,厉害。(2)通假字“说”通“悦”,译为高兴;“因”译为于是;“具”译为详细;“闻”译为使知道,报告。17、(1)时间;心情(或感情)(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18 略20、第句把“最杰出的”调到“20 世纪”后(语序不当);第句把“取得”改为“作出”,或把“贡献”改为“成就”(搭配不当);第句删去“的殊荣”(语义重复)。- 12 -21、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